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2025年05月05日10:53:33 歷史 1662

新民府位於遼寧省中部、瀋陽市西北部,清末時期,新民府下轄新民彰武兩縣。本組圖片拍攝於1909年,是一名洋人傳教士乘坐火車途經新民府時所拍攝的。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新民府

1909年的新民府火車站,一列火車停靠在車站站台上。高大的站牌上除了有漢語之外,還有拼音和俄文。1903年,京奉鐵路修至新民後建站並通車 。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衛兵

站台上的衛兵,身穿號坎,手持步槍。1909年,在各地火車站都可以看到全副武裝守衛士兵的影子。1904年日俄戰爭時,日本人修築了新民至奉天(瀋陽)的輕便鐵道,1907年中國收回,並將原本的窄軌改為寬軌。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站台上

新民府地處交通要道,商業貿易較為繁榮,是周邊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圖為一名穿著長袍馬褂,留著大辮子的商人站在貨物中間看著攝影師,周圍其他乘客的目光也被鏡頭所吸引。。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站房

火車站的站房門前,一名男子正彎腰清理一個鐵制的容器,似乎是一個小火爐。可以看到身旁的站房還比較新,而且安裝的是玻璃窗,而不是傳統的木格窗戶。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童販

車廂附近的幾個兒童,每個人的手裡都提著一個竹籃子,籃子里放著一些當地的土特產和食品。他們每天活動在鐵軌旁邊,一旦有火車停靠便一擁而上,兜售籃子里的東西。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賣饅頭

機車頭附近,架著一輛獨輪車,車上放著一個大笸籮,笸籮上用一根竹籤插著兩隻雜合面的花捲作為幌子。攤主正在用桿秤稱重進行交易。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小吃攤

車尾附近也有一個小吃攤,小販是挑著擔子來這裡的。挑子一頭的貨架上放著一口平底鐵鍋,裡面是熬好的粥。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工人

火車站附近,兩名勞工正在給用鐵鍬加固火車道的路基。不遠處是一排站房,好像剛剛修好,還沒有投入使用。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看熱鬧

周圍的百姓發現有洋人拍照,紛紛圍過來看熱鬧。他們似乎不太明白眼前這個機器的實際用途,所以才會這麼近距離地觀看,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影像會被保留下來。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田野

新民地區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農業產區。圖為一名農夫拿著畚箕走在犁好的田壟間,不遠處百是一些高低起伏的土墳墓。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播種

在田間播種的男子,手裡拎著裝著種子的麻袋。新民府一帶原本人煙稀少,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和清順治八年(1651年),因為關內出現大災荒,不少山東河北的災民遷徙到此墾荒種地。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澆水

遷徙而來的人們在這片黑土地上勤勞耕作,隨著來此定居的災民越聚越多, 逐漸形成了被稱為「民屯」的村落。圖為一名男子正在用瓢澆水,他頭上的圓形斗笠很有秦皇島一帶的地方特色,或許就是從那裡過來的移民。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奇怪的工具

這名男子手裡拿著一把奇怪的工具,外形很像維吾爾族的民間樂器冬不拉,但從他的姿態來看,顯然不是一件樂器,似乎與播種有關,不知到底做什麼用途。

1909年遼寧新民府火車站:站台上的持槍衛兵,拿著奇怪工具的農夫 - 天天要聞

休息的婦人

兩名趕路的婦女坐在路邊的一座石牌坊下休息。這種牌坊是古人為紀念逝去的親人而修建的,上面常常刻著死去親人的名號和職務。當時的新民府範圍h很廣,到民國初年,其轄區範圍大致包括現在的新民市彰武縣黑山縣等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 天天要聞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原領銜人張克晉退出。更換領銜人的「鮭魚回郵」計劃,因700份無效連署遭中選會駁回。罷免民進黨吳思瑤與吳沛憶案,被稱為「地動刪瑤」行動。雙吳屬綠營「最弱環節」,罷免成功可重挫民進黨士氣,但國民黨卻將一手好牌打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 天天要聞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近日,上海解放紀念日之際,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與周家橋街道關工委聯合打造的「鐵軍講堂」第二講,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正式開講。當天下午兩點,周家橋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內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宣講團團長謝魯淮從抗戰相關歷史講起,為大家講述了一段段抗戰...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 天天要聞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進香河題圖來源:Bigger南京微信公號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過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洪武北路一路向北,當兩側高大的水杉逐漸取代了高樓大廈,進香河路就到了。叫「進香河路」,是因為有進香河——不過,現在這條河已經改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絲毫沒有掩蓋這條有著將近1800年歷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聞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殘門銹鎖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都姓司馬,所以在公元317年,東晉隨之出現。建立東晉的人,叫做司馬睿。那麼司馬睿和司馬懿,啥關係?司馬睿的爹是司馬覲,司馬覲的爹是司馬伷,司馬伷的叔叔是司馬昭,而司馬昭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 天天要聞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作者:趙心放清代陝西人王傑有兩個第一的頭銜:清朝開國陝西的第一名狀元和清一代陝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頭銜確實是本人實至名歸,而他的狀元頭銜呢?是乾隆皇帝從第三名探花提上來的。直白地說,是撿的漏,甚或是意外驚喜。本文專門聊聊王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