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初創時期,可謂十分艱難。1929年1月14日,毛主席親率紅軍的絕對王牌甚至唯一的主力:紅四軍,一共3600多人冒著刺骨的寒風,告別了井岡山,朝江西的南端,朝贛、湘、粵三省交界的大余縣進發。
對於打仗來說,軍事武器毫無疑問非常重要,那時候紅四軍3600人,居然只有1100支槍。三個人一條槍,紅四軍就那麼簡陋卻又英勇無畏地出征了!
但仔細觀察歷史,我們會發現,那個時候裝備那麼奇缺,我們卻很少看到毛主席關注我軍繳獲多少槍炮的歷史記錄,反而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經常把槍炮送人的歷史事件,比如毛主席曾經送給袁文才100支槍。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如果我們看過《亮劍》,這當中有一個貫穿情節,那就是李雲龍非常關注獨立團的武器情況:獨立團曾經在反「掃蕩」作戰中丟了幾挺歪把子機槍就心疼不已;後面,繳獲了一些武器裝備,李雲龍就沾沾自喜,說道:「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什麼都有了:騎兵連重新組建了;輕重機槍不多,也有20多挺;再繳獲了2門九二式步兵炮。」言辭裡面,都是對槍炮的高度重視。
確實,由於我軍長久以來,火力實在太弱了。對於職業軍人來說,整天在戰場上直面敵人,對於槍炮高度關注很正常。但毛主席不同於一般的軍人,他是偉人,他是全軍的最高統帥,他要從更長遠的戰略視角看問題。
當然,毛主席對槍炮的多少也很重視,但他「自信人生二百年」,在戰場當中,他運籌帷幄擊敗敵人是常態,第一次圍剿就消滅了10000多人,繳獲了近萬件武器裝備,包括了一批輕機槍和重機槍,可以說,「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毛主席覺得繳獲敵人再多的槍炮實在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比較少記載毛主席關注槍炮,甚至毛主席摸槍的次數也極少。
作為全軍統帥的毛主席,更關注的是對戰場實時信息的掌握以及命令傳達的及時性。
在毛主席進入井岡山後的很長一段時期,掌握信息實在太難了,尤其是敵人的動態信息,毛主席經常打下一座縣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戰士們收集報紙,他要閱讀信息。但我們要知道等到毛主席看到報紙的時候,已經是很舊的信息了。此外,在指揮打仗的過程中,我軍傳達命令都是靠腳力,有時候毛主席的命令傳達下去也要耗費不少時間。
這個時候,老蔣確實是最佳「運輸大隊長」,他送禮來了。第一次「圍剿」,張輝瓚全軍覆沒之際,他的無線電台也落入紅軍手中!從不關注繳獲槍炮的毛主席,此刻如獲至寶,高度關注這一部無線電台。
毛主席和朱老總親自熱情接見願意加入紅軍的兩位無線電報務員,一個叫王諍,另一個叫劉寅,他們仔細了解無線電台的情況。過幾天後,毛主席親自籌劃,建立了紅軍的第一個無線電台,台長就是王諍(我軍通信工作的開山鼻祖,也是我國通信行業,電子行業的奠基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創始人)。
自此,這個電台跟隨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行動,毛主席就有了自己的「耳朵」,紅軍電台晝夜一直有人值班,監聽著國民黨部隊發出的每一個無線電訊號。隨著繳獲的電台增多,其他部隊也配置了電台,毛主席指揮部隊,再也不需要靠人力兩條腿傳遞命令,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毛主席曾經說過:「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我想,毛主席之所以在戰場上上預見能力驚人,尤其四渡赤水用兵如神,很大程度上,也有紅軍無線電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