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2025年03月06日19:30:22 歷史 9357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初春的清晨,山間薄霧未散,空氣中滿是泥土的清甜氣息。

在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丹套上一雙沾滿泥土的膠鞋,徑直走向果園。她的身影與晨光融為一體,像一株紮根山野的果樹。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左)與村民在致富村包裝蜂糖李。一筐筐金黃的果實被裝入印有「鎮寧蜂糖李」地理標誌的禮盒。(2024年6月26日攝)

「以前村裡人守著幾畝山地種玉米,一年到頭掙不到2000塊。現在家家種蜂糖李,一畝地能賺兩萬多元。」村民盧成敏邊說邊麻利地封箱,額角的汗珠在陽光下閃爍。

蜂糖李的「甜蜜事業」始於盧丹2018年的一次調研。她發現,六馬鎮的氣候與土壤條件特別適合種植蜂糖李,但村民缺乏種植技術,果樹產量低、產品銷路窄。她請來農業專家,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帶頭成立合作社,規範品牌包裝和擴大銷售渠道。十年間,致富村的蜂糖李種植面積從幾十畝擴展到近萬畝,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2000元躍升至2.2萬元。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20日,盧丹(左)與村民劉發志查看芒果樹生長情況。枝頭初綻的淡黃色花簇,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

除了最有名的蜂糖李,芒果也是村民致富的一大「法寶」。

「起初大伙兒怕風險,盧書記就在自家的芒果林里做實驗,主動承擔風險。」村民劉發志撫摸著樹榦上的嫁接痕迹回憶道。

盧丹成功探索總結出「套袋防護」法,並親自指導村民推廣,實現全村芒果產業產值翻倍。如今,芒果產業已成為致富村的第二張名片,年產值超千萬元。

在盧丹的辦公室里,貼著一張密密麻麻的「果樹生長周期表」。從花期防凍到果期防蟲,每個環節都標註著專家建議和村民經驗。

「農業不能靠天吃飯,得用科技和耐心『養』出好果子。」她說。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的碼頭邊留影(2025年2月20日攝)。

閑暇時光,盧丹總是喜歡到村裡打邦河邊的碼頭眺望。以前交通不便,盧丹和村民們經常需要通過水路銷售蜂糖李。如今,隨著交通條件改善,除了運送貨物,碼頭也成了鄉村旅遊打卡點。花開時節,遊客乘船觀賞兩岸李花如雪,村民在岸邊擺起農家樂,笑聲與濤聲交織成曲。

在盧丹的手機里有她收集的老照片:泥濘的村道、低矮的木屋……與如今硬化路通到家門口、三層小樓林立的新村貌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照片提醒我們,奮鬥的每一步都算數。」盧丹說。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左)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與村民交流果樹種植情況(2025年2月20日攝)。

3月5日,盧丹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她說,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能夠「帶著泥土」走進人民的殿堂,感覺十分激動和榮幸。「更重要的是,把基層群眾的呼聲帶到全國兩會上,也會努力把最新的精神在基層落實。」

談起未來產業的發展,這位「甜書記」表示,希望能夠優化種植技術、提升水果品質,進一步精細化加工,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挖掘鄉村旅遊資源,通過農旅融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3月5日,盧丹(右二)和代表們一起走向人民大會堂。

在致富村的日夜,我常想起盧丹的一句話:「鄉村振興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得像養蜂糖李一樣,耐得住寂寞,經得起風雨。」

透過鏡頭,我看到的不僅是果實的甜蜜,更是一個共產黨員在山野寫下的初心。那些沾滿泥土的膠鞋、長滿老繭的雙手、深夜亮著的村委會燈光,終將匯成新時代山鄉巨變最生動的註腳。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3月5日,盧丹(中)在貴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認真聽會。當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在致富村的採訪結束時,盧丹遞給我一片芒果乾:「這是我們試研發的芒果深加工產品,下次再來,村裡還會有更多驚喜。」

她的眼神篤定,彷彿已看見更遠的未來——那裡有智慧果園的無人機巡護,有橫跨打邦河的大橋,有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熱潮……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委會內工作(2025年2月20日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記者:劉續、呂帥

編輯:徐金泉、劉金海、程婷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著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 天天要聞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為何「歐皇1天畢業」,「非酋300天坐牢」卻0提升?貪生怕死角鬥士,一往無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聖遺物系統的「雙刃劍」本質1. 表面公平:免費獲取機制「聖遺物可以免費獲取的機制,這能讓平民玩家也有機會獲得極品詞條的聖遺物。從一定程度來說,聖遺物系統相較而言會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過日常體力獲...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 天天要聞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掘船搶七大戰一觸即發,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發五虎的變陣:哈登+鮑威爾+小卡+小瓊斯+阿祖,即將小瓊斯頂替了鄧恩,提高了鋒線上的深度。掘金則五虎未變:穆雷+布勞恩+小波特+戈登+約老師。開場後快船的變陣就立竿見影,小瓊斯火力全開內外開花——擋拆下順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搶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幫助快船搶佔先機。...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蓋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蓋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