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湖南親朋合影
這是一張毛主席和湖南親朋的合影。
他們都是湖南人,毛主席個子卻明顯的高很多,這張照片是建國以後拍攝的。照片中的四個人物都是南方人,都是毛主席的湖南親友;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單從外貌來看,毛主席確實是「南人北相」,他的個子比其他三人都要高。
1951年9月,毛主席邀請小時候最好的夥伴,一同來北京參加國慶節,照片中的其他三個人,對毛主席都是有恩之人。建國以後,毛主席並沒有忘記他們,把曾經的恩情一直記在心上;照片最左邊是張有成,小時候他和毛主席一起放過牛,一起下河摸過魚。毛主席早年出去鬧革命,張有成卻留在家鄉當了一個木匠,他對毛主席還有救命之恩。
張有成智救毛主席曾被傳為一段佳話,毛主席邀請張有成來北京,張有成的妻子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事實。兩人的身份太懸殊了啊?一個農村不出名的木匠,一個卻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張有成就沒打算去北京,毛主席委託毛宇居再三邀請張有成,這樣張有成才和大家一起來到北京;照片左二是毛宇居,他是毛主席的堂兄,毛宇居也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他還曾當過毛主席的私塾先生,在思想上和經濟上都給予毛主席很大的幫助;照片最右邊的這位是文梅清,他是毛主席的表兄,也就是毛主席舅舅家的孩子,毛主席小時候去外婆家,就給常和表兄文梅清一起吃住。後來,毛主席三兄弟都出去鬧革命了,家裡的很多事情都是文梅清幫忙打理的。
這三個人早期個個都曾對毛主席有過幫助,毛主席更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邀請他們一起參加國慶。
1952年,張有成因病去世,毛主席知道之後,即發來唁函:有成兄病逝,深為悼念。
字雖短,情卻長;寄託了毛主席的深深哀思!
張有成是韶山人,住在韶山通向湘鄉的路上。毛主席小時候一直住在外婆家,不遠處就是張有成家,他比毛主席年長几歲;兩人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玩伴,一起放牛、一起砍柴、一起玩耍;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後來,毛主席要去縣裡求學,不得不與張有成告別。而這對發小也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張有成繼承了父親的手藝,成了一名木匠,他手藝精湛,為人又誠實守信,毛主席十分欣賞他的人品。因此,兩人一直沒有中斷聯繫,也逐漸從玩伴成為了至交好友。
1925年,毛主席回到韶山沖,開展農民運動。張有成見到好友回來,十分興奮,立刻加入其中,成為了農民協會的重要成員。
由於政見立場不同,得罪了當時的湖南軍閥首領趙恆提。這在趙恆提看來就是挑釁,於是懸賞一萬大洋要抓毛主席。
這段時期的毛主席東躲西藏,處境不太妙。一天,毛主席不小心被敵人發現了。在慌亂之中,毛主席跑進了一戶人家,是的,就是張有成家。當時,張有成正在請兩個剃頭匠為徒弟剃頭,看到毛主席之後,就讓理髮的師傅將毛主席剃成了光頭,然後藏了起來。
1951年9月,毛主席和湖南親朋合影。左一為張有成
當抓捕毛主席的士兵來找,詢問有沒有見到了一個教書匠時,不慌不忙的告訴他們,穿藍色長衫、留西式頭的人向著湘鄉跑了,一點也不慌亂,很有做地下工作的潛質。
士兵眼看到手的大洋飛了,就責問張有成為什麼沒有攔著毛主席,張有成說那只是一個教書先生,又沒有在臉上刻著共產黨,為什麼要抓。一句話懟得士兵啞口無言。
在此之後,張有成又雇了小轎,謊稱是為張財主看病的大夫,成功將毛主席送出了城,這是真正的救命之恩。之後,毛主席忙於革命事業,兩人在此一別就未見過面。
直到1951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在已經成為開國領袖的毛主席的親自邀請下,張有成來到北京,被接進了中南海,兩人久別重逢。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待他,握了握手說:"成大哥,我離開20多年了,但不敢相信我們又見面了。謝謝你。如果那次你沒有勇氣掩護我,我早就喪命了!"
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毛主席邀請張有成到北京來居住,還為他找好了工作。但是習慣生活在鄉村的張有成,接受不了北京這所大城市的生活,執意要回到家鄉。
臨行前,知道張有成愛喝酒,毛主席送了他一箱茅台,還每月給他50塊錢,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兩人還約定通信,張有成可以收集當地的意見,寫信告訴他,張有成也確實做到了。
毛主席手書:回複信件
在張有成病逝之後,毛主席親自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的哀悼和思念。正所謂救命之恩湧泉相報,儘管毛主席一直在革命的道路上前進,也沒有忘記救過自己命的老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