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隨意廢止條約,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估計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了解這一點。不說別國的條約,單說沙俄和清朝簽訂的條約,就在不斷地被他們廢除著。
1689年,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雙方規定以外興安嶺為界,可俄國人認為自己吃虧了,所以到了1858年,強行通過《璦琿條約》,逼著清廷割讓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土地給沙俄。
這份《璦琿條約》簽訂才過了2年時間,沙俄又變卦了,他們覺得要的不夠多。所以又在1860年逼清廷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在1858年約定由中俄共管的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都給割走了。
1864年,雙方就西北邊界問題,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將外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割走了。
雖然清朝吃了大虧,但按道理大家應該遵守契約吧?結果到了1871年,沙俄就佔了伊犁。1881年,更是通過《伊犁條約》,再次割走了外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你說跟這樣的國家,能談什麼契約精神呢?
好在1917年,沙俄崩盤了。那麼繼任者,是否會痛改前非,和過去的沙俄一刀兩斷呢?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蘇聯所撕毀的條約,其實不比沙俄少。
廢除與德國的《布列斯特和約》
1917年3月沙俄崩盤以後,原本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當權。不過到了11月份,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也崩了,蘇俄便順理成章成為了俄國的新一任掌舵人。
這個時候蘇俄為了退出一戰,果斷選擇背棄協約國,與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和約》,不僅撤走了所有與德軍對峙的俄軍,而且還承諾讓出10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部領土,以及賠償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
不得不說,蘇俄是真的大手筆。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當時蘇俄內政不穩,急需與德國化干戈為玉帛。德國拿了這份條約,自然也答應了蘇俄一系列條件,比如說不從芬蘭去打俄國了,也不干涉俄國內政了。
條約是1918年3月簽署的,到了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戰敗了。蘇俄看準機會,立刻在1918年11月12日,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
這個邏輯就比較有意思了,首先,打敗德國的不是蘇俄,而是剩餘的協約國。其次,打了敗仗,與之簽訂條約,就可以作廢了嗎?
你要在這個問題上跟俄國人談邏輯,那就沒意思了,因為人家不講這個,他們講究的是實際利益。你都破產重組了,那我之前跟你簽訂的合同,肯定不能繼續履行了啊。
廢除與波羅的海三國簽訂的和平條約
沙俄崩盤以後,可謂是一鯨落萬物生,不少小國家都想著脫離沙俄,分出來單幹。其中比較明顯就是波羅的海三國。
這三個國家,一向都不怎麼服俄國管教,而且俄化程度也不算高。所以沙俄覆滅以後,波羅的海三國紛紛宣布獨立。
蘇俄那時候還沒站穩腳跟,對他們來說,奪取俄國的權柄才是大事,這些小地方分出去單幹,他們是不在乎的。
所以在1920年,蘇俄與波羅的海三國,分別簽署了一系列條約。比如說愛沙尼亞與蘇俄簽署的《塔爾圖和約》,拉脫維亞、立陶宛分別與蘇俄簽署的《和平條約》等。
這些條約,無非就是告訴世人一件事,蘇俄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並且充分尊重這三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話說得都挺好聽,但是辦起事兒來,那可真不是個東西。到了1940年,蘇聯以自身沒有安全感,需要打造東方戰線,防備德國為由,將軍隊開入了波羅的海三國。
一眨眼功夫,波羅的海三國就從獨立的國家,變成了蘇聯的加盟國。之前所簽署的那些和平條約,全都成了村口的廁紙。
廢除與芬蘭的《塔爾圖和約》
同為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份子,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一樣,也曾經是沙俄的一部分,在1809年,被沙俄從瑞典手裡搶過來的。
因此,當蘇俄與波羅的海三國簽署《塔爾圖和約》的同時,也和芬蘭簽署了一份差不多的條約。
與芬蘭簽署這份條約時,蘇俄覺得吃了大虧。因為蘇俄需要將貝柴摩以及維堡,都割讓給芬蘭。而芬蘭只需要將不毛之地東卡累利阿給蘇俄。
其實條約不管怎麼簽署,俄國人都會感到吃虧,畢竟在他們看來,連芬蘭都是俄國的,更何況這些交換的領土了。
只是當時蘇俄為了儘早結束內戰的局面,所以才會勉為其難地給出了承諾。但是這種承諾,是可以隨時違背的。
1939年二戰歐洲戰場開戰以後,蘇聯在年底對芬蘭發起了進攻,這等於是撕毀了之前的《塔爾圖和約》。
現在很多人說,芬蘭加入北約,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人家俄國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屬於內部事務,跟你芬蘭有什麼關係?
其實還真不是這樣,芬蘭是在這個問題上吃過俄國的虧的,所以他們不想再跌倒一次。畢竟此前俄烏之間也是簽署了相關條約,尊重彼此主權和國界的,現在不也這樣了嗎?
具體什麼原因,芬蘭是不會管的,他們只是從現象推導出結果,如果將來自己也讓俄國不滿意了,是不是自己的主權和國界,也會受到同樣的打擊呢?
1939年到1940年,蘇芬戰爭打了100多天,最終以芬蘭割讓十分之一的領土而告終。
不是蘇聯不想滅了芬蘭,主要是蘇芬戰爭中,蘇軍的傷亡比例,是芬蘭的4倍左右,代價太大了,只能見好就收。
廢除與波蘭的《里加和約》
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波蘭在一戰後宣布復國。因為此前波蘭絕大多數領土,都是被沙俄所佔,所以為了收復領土,波蘭和蘇俄之間爆發了戰爭。
1921年,戰爭結束以後,蘇俄和波蘭簽署了《里加和約》。這份和約中,蘇俄將西白羅斯、西烏克蘭以及部分立陶宛的地盤,割讓給了波蘭。
因為這些地盤,在歷史上都是波蘭的領土,是沙俄聯合奧地利、普魯士在三次瓜分波蘭的時候,從波蘭人手裡搶走的。
波蘭復國以後,自然要趁著沙俄覆滅,蘇俄尚未完全掌權之際,奪回失去的領土。而蘇俄也為了穩住大局,得到喘息之機,從而答應了波蘭的要求。
不過到了1939年9月,德軍攻入波蘭以後,蘇聯對外宣布,波蘭已經沒了。既然波蘭都沒了,那之前的條約肯定也作廢了啊!所以蘇聯也趕緊出兵,佔領了波蘭東部大片領土。當年通過《里加和約》割給波蘭的領土,全都被蘇俄給搶回來了。
斯大林:條約就是比誰撕得快
二戰這段時間,斯大林幾乎撕毀了所有與鄰國簽署的條約。他們甄別條約要不要撕毀,就一個標準,那就是對俄國有沒有好處。
- 有好處的條約,自然要留著。比如說沙俄和清朝在1858年、1860年、1864年、1881年等時期簽署的條約,哪怕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蘇聯也願意承認,因為俄國在這些條約中,奪取了東大1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佔了大便宜的。
- 沒好處的條約,自然要廢除。甭說是沙俄時期簽署的了,哪怕是蘇俄、蘇聯自己簽署的條約,只要對俄國不利,堅決挑時間廢除。
條約嘛,這玩意兒不就是約束弱者的工具嗎?強者根本不會被條約所束縛,強者要的是一切。很多東西是文化基因里鐫刻著的,不會因為改朝換代了,這部分內核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