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案:康熙年間于成龍之重審通海案

2025年02月22日21:42:18 歷史 1271

康熙初年的福建沿海,漁民撒網的手都在顫抖。 清廷為斷絕台灣鄭氏政權的物資供應,頒布「遷海令」:沿海三十里內居民全部內遷,片板不得下海。政策初衷是鞏固海防,卻成了貪官污吏的「人頭收割機」。官兵以搜查「通海證據」為名,肆意抓捕漁民商賈,一戶被誣告,往往牽連整村入獄。福州黃塘村三百餘口被扣上「通敵」罪名,官兵沖入時連八十老嫗都遭鎖鏈加身,田地房屋盡數充公。


明清奇案:康熙年間于成龍之重審通海案 - 天天要聞


更黑暗的是「贖命錢」的生意經。 泉州富商王世榮因拒絕向知府行賄,全家被誣陷私運糧食給鄭氏,衙門開出「每人百兩可免死」的價碼。當他變賣家產湊足銀兩,卻發現幼子早已病死在獄中。沿海牢獄人滿為患,刑場每月初五固定「收割」人頭,百姓哀嘆:「寧遇閻羅王,莫見海防官。」


青天降臨:于成龍的破局之道

1682年,一匹瘦馬載著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龍踏入這片絕望之地。 這位以「半鴨知縣」聞名天下的清官,在翻查卷宗時發現驚人數據:全省在押「通海犯」逾萬人,但九成案件僅有捕快口供而無實證。福州死牢里,漁民陳阿福的「罪證」竟是家中搜出的鹹魚——官兵咬定這是與台灣交易的物資。

于成龍當即展開雷霆行動。 他喬裝成藥材商人,深入寧德漳州等重災區暗訪。在霞浦縣漁村,老漁民含淚掏出「海防捐」收據:每月向巡檢繳納二錢銀子,才能免遭誣告。更觸目驚心的是官場黑幕——某知縣竟將死刑犯名額明碼標價,每個「通海犯」頭顱可換八十兩白銀,向上級請功。


明清奇案:康熙年間于成龍之重審通海案 - 天天要聞


這場正義之戰步步驚心。 當于成龍準備重審要案時,巡撫衙門送來「海上風浪急,慎翻舊案船」的警告信,獄卒突然集體稱病罷工,甚至有人在他住所門前放置帶血匕首。


驚天逆轉:死牢里照進陽光

于成龍頂著壓力開啟重審,手段堪稱古代司法教科書。 他先派親信突襲沿海哨所,查獲大量偽造的「通敵密信」——這些蓋著鄭氏印章的信件,筆跡竟出自師爺之手。又召集全省仵作重新驗屍,發現所謂「被鄭軍所殺」的官兵遺體,刀口全是清軍制式佩刀造成。


明清奇案:康熙年間于成龍之重審通海案 - 天天要聞


最轟動的是漳州鹽商案翻盤。商人李秉忠被控用鹽船走私鐵器,于成龍當堂演示:將等重鐵塊裝入同型船隻,船還未出港就已沉沒。他怒斥主審官:「爾等不通海事,卻斷海事,豈非草菅人命!」旁聽百姓哭聲震天,二十年沉冤終於得雪。

重審三月,萬人死牢釋放七千無辜者。 獲釋漁民跪成十里長隊,于成龍卻脫下官服嘆道:「此非本官之功,乃朝廷律法本應如此。」


海風中的血色賬簿

案件背後,是康熙初年驚人的腐敗網路。 刑部存檔顯示,福建每年上報斬殺「通海犯」約兩千人,但實際處決人數多出三倍——差額全被官員冒領朝廷剿匪賞銀。某知縣交代,他們甚至從亂葬崗挖無名屍充數,一具屍體可在三家衙門重複請功。

更深層的矛盾是海禁與民生的撕裂。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沿海百姓世代靠海吃飯。遷海令導致鹽田荒廢、漁村凋敝,饑民被迫冒險出海,反而將更多人推向鄭氏陣營。于成龍在奏摺中痛陳:「禁海本為困敵,今反困我赤子!」


明清奇案:康熙年間于成龍之重審通海案 - 天天要聞


這場平反風暴震動朝野。二十餘名官員被革職查辦,新任福建水師提督奉命整頓海防。最諷刺的是,當海防官兵停止濫抓後,沿海民眾主動舉報的真·通敵案件反而增加三成


通海案啟示:清官何以救世?

于成龍重審通海案的成功,暴露了康熙盛世的另一面:

再完善的政策,也經不住執行者的惡意扭曲。遷海令本可成為控制海岸線的利器,卻因官員貪腐變成民變導火索。

司法的崩潰從不源於律法缺失大清律對「通海罪」有嚴格證據要求,但官員集體選擇「抓人比查證容易」。


明清奇案:康熙年間于成龍之重審通海案 - 天天要聞


清官政治的雙刃劍效應。于成龍雖救萬人,但次年他調離福建,通海案沉渣泛起——制度改良缺位時,青天的光芒終究短暫。

三百多年後的泉州海防衙門遺址,仍能找到當年冤案的痕迹。 地牢磚牆上刻滿「冤」字,某個角落留著漁民遺詩:「不求龍王不求仙,只盼閩江出青天。」于成龍用他的烏紗帽作賭注,為那個黑暗年代點燃了微光。這束光未能照亮整片海疆,卻讓後人記住: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總有人願做逆流而上的孤舟。

(本文綜合《清史稿》《於清端公政書》及地方志記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 天天要聞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知名獵頭公司CGL德築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莊華先生,因突發心血管疾病,於2025年5月1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62歲。圖片來自CGL官方公眾號庄華被業內稱為中國「最老」的獵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庄華有22年獵頭從業經驗。庄華離世消息傳出後,不少獵頭行業人士紛紛發文悼念。庄華於2017年創立...
痛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去世,享年101歲 - 天天要聞

痛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去世,享年101歲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微信公眾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於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101歲。謝桂英出生於1924年9月。1937年,她家住在南京下關柵欄門3號。老人生前回憶:「日本兵進城前,母親領著我們兄弟姐妹『跑反』,留下父親在家裡看門。日本兵進城後,父親被日本兵殺害。」此後,謝桂英的母親帶著孩子們艱難度...
特朗普「二進宮」,家族到底賺了多少錢?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二進宮」,家族到底賺了多少錢?

近期,卡達王室將贈送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架價值4億美元的波音747-8型客機,並作為「空軍一號」。該消息一經曝光,迅速引發美國各界人士批評,其中存在利益衝突等道德問題以及違反法律,民主黨人也迅速借題發揮,指責特朗普「受賄」。隨著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特朗普和他的家族,人們開始質疑:特朗普再次入駐白宮以來,到底...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 天天要聞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隨著英美、中美相繼在關稅磋商中取得進展,作為較早與美國開啟談判的國家之一,日本現在非常著急,唯恐佔據談判先機的希望變得渺茫。為了減少美日貿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個舊策:把日本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再進口回日本。據日本《每日新聞》14日報道,圍繞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日本政府內部正在...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 天天要聞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為什麼李嘉誠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向香港政府報案?沒敢相信港英政府,沒敢相信香港電視劇中英勇無比的飛虎隊呢?……1996年5月23日,一個看似平常無奇的傍晚,香港深水灣道的一處單行道上,李嘉誠長子李澤鉅的座駕被數輛車逼停。綁匪張子強手持衝鋒槍,以炸藥威脅,將李澤鉅挾持至新界一處廢棄養雞場囚禁……長子李澤鉅和李嘉...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 天天要聞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中新網寧德5月14日電 (吳允傑 陳傑)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博物館14日披露,霞浦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13日在霞浦縣松山街道塔下村調查《霞浦縣誌》記載的明代「龍光寶塔」遺址時,發現該遺址西3米處,有一處古代烽燧。據介紹,該烽燧高約5米,底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