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1月30日,嘉義縣曾文水庫的蔣介石銅像倒下並沒入水中。
1月30日是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又稱「迎婿日」,「回娘家」,客家傳統叫法又叫「轉妹家」。
大年初二一些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
曾文水庫是台灣第一大的水庫,面積約17平方公里,不足北京密雲水庫180平方公裡面積的十分之一。
第二大水庫的日月潭,則是更早時基於天然湖泊建成。
公開資料顯示,曾文水庫修建於蔣介石時期。於1967年開始建造,1973年完工。
全台唯一站在水面上的蔣介石銅像就聳立在曾文水庫上。
用途跟日月潭「九蛙疊像」一樣,可觀測水情,水淹到銅像底座上端就是滿水位。
台灣島降雨量排名世界前列,卻時常輪番遭遇乾旱缺水與洪澇成災。
主要是這裡的蓄水能力受限。
每年5月到10月的梅雨季和颱風季是台灣的豐水期,八成雨量「隨風而來」集中降下。
可是這些雨水因島內河川短急、山地為主,天然蓄水能力不足,七成降雨量流入大海。
剩下的時間則為枯水期。
再加上台灣的蓄水及輸水設施都不給力,以至於常常面臨乾旱。
2020年、2023年,台灣都曾遭遇旱情。
水庫水位線直線下降,多地供水告急。
不過,2024年台灣地區降雨充沛,曾文水庫接近滿水位。
當時水位上升至銅像底座,看起來就像是「輕功水上漂」,而此奇景也曾吸引許多人「打卡」。
圖片來源於海峽導報
此次蔣介石銅像倒下的主要原因是:1月30日10時11分在台灣嘉義縣發生5.2級地震。
北緯23.25度,東經120.57度,震源深度10千米。
隨後10分鐘內又接連發生4起極淺層地震,規模從3.2級至4.3級不等,臨近的台南地區有劇烈震感。
中國地震台網網友留言顯示,福建多地有明顯震感。
不過好在震央所在的嘉義縣大埔鄉並未傳出人員傷亡,只是矗立在曾文水庫的蔣介石銅像應聲倒下沒入水中。
圖片來源於海峽導報
而近期,台灣也是接連地震。
1月21日00時17分,在台灣台南市(北緯23.24度,東經120.51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
1月30日15時16分,在台灣台南市(北緯23.28度,東經120.52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從圖片來看,矗立蔣介石銅像的地方看起來空空如也,就好像從來都沒有存在過一樣。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
台北故宮博物院請專家為其鑄造一座全身銅像,加上座台高近6米,參觀的人要仰頭才能看得清楚。
此後,為蔣塑像蔚然成風。
當政者甚至發動「蔣公銅像捐獻運動」,鼓勵民眾自發性地「一人一元」捐錢塑造蔣銅像。
最盛時,全台共有4.5萬餘座大小不一的蔣介石銅像。
按照台灣的面積計算,幾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兩個。
政府機關、學校、廣場,甚至很多路口都隨處可見。
每個從蔣介石銅像經過的人都要鞠躬行禮、學生在學校上學時要背誦《蔣總統嘉言錄》。
而蔣公訓示更是在台灣大街小巷都能隨處可見。
2000年政黨輪替後,銅像遭到官方的大規 模「清洗」。
2007年,陳水扁發布命令,將軍隊、學校、公園裡的眾多蔣介石雕塑銷毀移除。
2013年3月25日,「獨派」團體「台灣國家聯盟」等與八個地方團體舉辦「紀念二二八,勿忘三月大屠殺」遊行,遊行民眾打著「中正公園改名、蔣介石銅像遷移」的訴求,赴中正公園向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潑灑油漆,「獨派」人士甚至扮成蔣介石演行動劇下跪「向人民道歉」。
2014年2月28日,台灣政治大學圖書館內的蔣介石坐姿銅像被噴上白色的「威權遺害,歷史兇手」八個字。
2015年2月28日,包括基隆慘遭「斬首」的蔣介石銅像在內,至少有31座蔣介石銅像遭到噴漆、潑墨的厄運。
即使在嚴加保衛的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仍是在劫難逃。
2月27日上午10點過,數個台獨團體趁衛兵交接結束,突然沖入中正紀念堂大廳,向蔣介石銅像投擲墨汁水球及雞蛋,並高喊「殺人魔王蔣介石」、「沒有真相沒有原諒」,現場一片混亂。
2017年2月28日,台灣輔仁大學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被十餘名學生及校外人士「突襲」,銅像左足被砂輪機切鋸受損。
2020年1月20日,位於台灣桃園火車站前、有半個世紀歷史的蔣介石銅像在選舉後被火速拆除。
2024年7月15日,「台軍」儀仗隊正式從「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大廳移出,結束歷時44年的銅像大廳站哨與交接展示。
蔣介石銅像被污事件在台灣屢見不鮮,特別在選舉年、「二二八」紀念日更是屢屢發生。
雖然國民黨當局認為經過台灣民主化,銅像已不具政治色彩。
但是也無法杜絕把蔣介石銅像看做「威權統治的象徵」,落實民主容不得威權象徵存在的思潮及行為。
嘉義縣曾文水庫的蔣介石銅像大概是因為地處偏遠,又是在水中的緣故,留了下來!
但是卻自行倒下了。
大埔鄉長吳明勛指出,該蔣介石銅像因長年風雨日晒,銅像已部分破損。
兩年前相關單位編列預算進行修復,沒想到仍不敵連日地震被震倒了。
由於目前水庫仍是滿水位,是否進行打撈將進一步研議。
參考文獻《大年初二台灣接連地震,全台唯一「水上蔣介石銅像」倒下沒入水中》《蔣介石被「斬首」——帶刺怎能化解仇恨?》《島內民主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