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羽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為西楚霸王,相遇的戰力無人能敵,可惜的是在楚漢爭霸中,在垓下敗給了劉邦。本來可逃生,但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而選擇了自刎烏江。他本可以渡江回到江東,憑藉自己的威望和實力東山再起,可惜大丈夫寧折不彎,最後英雄末路。項羽的自盡也使得楚漢相爭的結局過早確定,劉邦得以建立漢朝,結束一個可能充滿變數和傳奇的時代。
2、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用一生詮釋了這八個字。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為了匡扶漢室,六齣祁山,北伐中原。但最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他的離世不僅是蜀漢政權的重大損失,也使得蜀漢失去了實現統一中原的希望,留下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的千古遺憾。
3、霍去病
霍去病是漢武帝劉徹最喜愛的將領,也是他一生的痛。霍去病17歲開始征戰河西,19歲征戰漠北。「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他讓匈奴聞風喪膽,封狼居胥,使無數後人武將以他為榜樣。然而,天妒英才,他在 24 歲時就因病去世。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以他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天賦,必定能夠為漢朝建立更多的功勛,徹底擊敗匈奴。
4、岳飛
岳飛,字鵬舉,南宋著名軍事將領。「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他率領的岳家軍抗擊金兵,屢立戰功。然而就在他即將收復失地之時,宋高宗趙構聽信秦檜讒言,下發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飛班師回朝。後來岳飛被秦檜以 「莫須有」 罪名陷害致死。他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不幸,更使南宋失去了恢復中原的最佳機會,使得南宋只能偏安一隅,長期遭受金兵的侵擾。
5、沙丘之變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開始了他生平最後一次出巡,不料崩逝於沙丘。趙高和胡亥陰謀篡位,篡改遺詔,賜死扶蘇,導致秦朝二世而亡,原本有可能延續輝煌的大秦帝國迅速崩潰,也為中國歷史上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6、安史之亂
公元 755 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幾乎摧毀了唐朝的繁榮。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叛亂不僅造成了數百萬人的死亡,也使唐朝的政治經濟中心遭受重創,從此大唐一蹶不振,加速了整個帝國的衰落,由盛轉衰,曾經輝煌無比的大唐盛世逐漸走向衰落。
7、柴榮早逝
後周世宗柴榮,原本有望統一華夏,結束長期的分裂與混戰。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戰爭,然而公元 959 年,正當他準備收復燕雲十六州之時,突然病逝,年僅 39 歲。他的去世使得北方長期處於外族的統治之下,統一大業再次陷入漫長的等待。
8、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軍攻打明朝邊境,瓦剌首領也先進攻大同,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擊潰,明軍全軍覆滅,朱祁鎮被俘,成為瓦剌留學生。此役使明朝國力大減,為後來的內憂外患埋下了隱患,明朝自此由盛轉衰,也導致了于謙等忠臣蒙冤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