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喬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十一月還沒有過完,就接連傳來了無畏名人逝世的消息。
其中,最讓人痛心的就是生命永遠停留在37歲的副教授。
一、郭若沫之子郭志鴻
郭志鴻是大文豪郭若沫的兒子,但他的血統卻有一半來自島國,她的母親是一位日本人。
在日本出生的他,由於時期特殊,他的童年是幾乎是在戰爭環境下度過的。
郭若沫一家
在那個艱難又危險的年代,他的母親依舊重視教育,讓他學習鋼琴。
由於年齡太小,只有五歲的他的音樂啟蒙是跟會拉小提琴的哥哥學的。
後來,又跟著老師學了四年的鋼琴,在那個年代,鋼琴聲和炸彈爆炸聲顯得很不協調,但好在隨後他跟著母親離開了日本,一路顛沛流離到了北京。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為了響應「三化」號召,他踏上了前往陝甘寧邊區等地,深入體驗生活。
一邊教學,一邊編教材,好多鋼琴改編曲都是那個時候寫的。
隨後,他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個人的鋼琴獨奏會,同年赴美巡演美國各地。
之後,應吳祖強院長邀聘,他正式回到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任教。
郭志鴻教授雖出身名門,卻腳踏實地,嚴於律己,對音樂藝術精益求精。
但11月10日,這位鋼琴家卻突發心臟病永遠的離開了,他常說人生就像一首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關鍵是要用心去演奏,創造美好。
二、三十七歲副教授閆羅彬
閆羅彬雖說年僅三十七歲就與世長辭,但他卻有著一份令人矚目的履歷。
從河北地質大學到中山大學,他一路深造,完成了碩博連讀,並有機會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回國後,他在西南大學地理科學院擔任研究員,致力於地理研究,他的足跡遍布全國200多處丹霞地貌區,還曾在央視紀錄片中,親自為觀眾解讀丹霞地貌的魅力。
在課堂上,閆羅彬總是風趣幽默,深受學生喜愛,然而,這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卻出身貧寒。
自從上大學起,他就很少向家裡要錢,除了大一時的8000元學費,從初中到大學,他很少穿新衣服,有些衣物還是做家教時好心人送的。
在食堂,他連三元一碗的擔擔麵都捨不得吃,最常吃的就是八毛錢一份的豆腐炒青菜和四毛錢兩個的饅頭,工作後,他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習慣,一雙鞋可以穿四季。
當他評上副教授後,更加努力工作,經常加班到深夜,這一切都是為了照顧家中患腎癌多年的弟弟。
然而,命運卻對他如此不公,弟弟在今年七月離世,而他自己在2024年春節前夕也被診斷出白血病。
六月,他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起初一切順利,但九月起,排異反應開始蔓延,從腸道到肝臟,再到肺部感染,儘管醫生全力救治,病情還是不斷惡化,十一月初,他經歷了兩次搶救,最終還是沒能戰勝病魔。
在病重期間,他表現出對死亡的坦然,但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年邁的父母。
這位優秀的學者,就這樣帶著對家人的牽掛,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生前總是感慨人性的美好,對身邊人的幫助念念不忘。
閆羅彬的堂哥透露,他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還在寫論文,對學術的熱愛刻入骨髓!
三、四十八歲母子保健協會會長白瑪央金
11月17日,西藏母子保健協會的創始人白瑪央金因病去世。
白瑪央金,原本是一名工作穩定的英語教師,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與了一個接生員培訓項目,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在那次深入偏遠農牧區的項目中,她看到了當地婦女分娩的艱辛和新生兒死亡率高的殘酷現實,許多產婦因為受宗教觀念的影響,只能在簡陋的牛棚中分娩。
於是,白瑪央金決定放棄原本安逸的教師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一顆心」基金會中。
然而,在項目結束後,她發現僅憑基金會的力量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的醫療需求。
於是,她毅然決定自籌資金,與兩位同事一起創立了母子保健協會。
從協會創立至今,他們已經成功舉辦了數十期鄉村醫生培訓,這些學員如今已經在當地2000多個鄉村診所就診,幫助超過5500名新生兒平安誕生。
白瑪央金的一生都在為改善當地婦女的分娩條件、降低新生兒死亡率而奮鬥,她的離世,無疑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比的痛心和惋惜。
四、博彩業巨頭呂志和
呂志和,曾經的亞洲首富、博彩業巨頭於11月7日猝然離世,享年95歲。
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從一個戰亂中的少年成長為商業巨擎。
中學畢業後,呂志和便踏入商界,開始協助家族打理生意,在香港那段動蕩的日子裡,他憑藉出色的商業頭腦,在短短三年內便賺得了數百萬日本軍票。
到了二十多歲,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石礦開採業,恰逢香港經濟蓬勃發展,他的石礦開採業迅速嶄露頭角,他也被譽為「石礦大王」。
後來,呂氏嘉華集團成功上市,呂志和也因此涉足酒店業,被譽為「酒店大亨」。
儘管身家豐厚,呂志和在港商中卻顯得格外不同,他不僅致力於商業發展,更將慈善與公益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便持續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天文事業的發展捐贈善款。
幾十年來,他修建起上百所學校,為世界各地多所名校設立基金,鼓勵學子勇攀高峰,為國家乃至世界進步做出貢獻。
今年8月,當國家隊代表訪港時,選擇了入住呂志和旗下的酒店。
有網友恰巧拍到了溫馨的一幕,呂志和親自在酒店門口迎接奧運健兒,還與孫穎莎、全紅嬋等運動員親切握手交談。
而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則是在今年9月底自己九十五歲的壽宴上。
呂志和博士雖然已經離世,但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什麼是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五、經濟學家黃少安
黃少安的家庭非常特別,一家四代人里,從祖父那時就在私塾教書,包括他的父親、母親,再到他自己,還有弟弟、妹妹、女兒和女婿都從事著教師這份職業。
在高考時,黃少安把所有的志願都填了師範,從邵陽學院畢業後,他進入了邵陽的一所學校擔任中學教師。
但他並沒有停下對學術的追求,先是在湖南黨校學習經濟學課程,後來去了湖南大學經濟研究所工作。
在廈門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他選擇了去山東大學任教。
他是國內最早研究現代西方產權經濟學的專家之一,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完成了《產權經濟學導論》這本書,這本書至今仍被看作是一部經典之作。
此外,黃少安還是「中國法經濟學論壇」的創辦人之一,他很早就意識到,在我國研究法經濟學、培養相關人才以及普及法經濟學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結語:
在這未過完的11月,5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名人相繼離去,也讓人感慨萬分,祝他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