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初年,隨著「男女平等」的呼聲日益高漲,眾多女性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她們在各自的領域展現才華,彰顯價值。然而,投身革命的女性卻寥寥無幾,因為革命往往伴隨著犧牲與風險,這需要非凡的勇氣。在這些女性中,有一群女戰士,她們是真正的巾幗英雄。在紅軍的早期隊伍中,女戰士的數量並不多,但有一位女戰士,她將一生獻給了革命事業,她就是原江西省委書記的妻子——彭儒。
彭儒,1913年出生,她的父親思想開明,沒有因為她是女孩而忽視她的教育。相反,他將她送入學校,讓她在民國革命的年代裡,從一開始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當革命的火焰在她的家鄉湖南燃起時,年僅14歲的彭儒就與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高唱《國際歌》,展現出了非凡的膽識和魄力。
在中國被白色恐怖籠罩的時期,彭儒不顧個人安危,與其他革命同志一起秘密從事地下黨的工作。她的哥哥和姐姐都是共產黨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彭儒樹立了堅定的革命信念。她協助組織進行宣傳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地下黨支部發展到了三十多人。
後來,她跟隨朱德總司令來到了井岡山,由於年紀尚輕,她被安排在後方擔任婦女運動委員會副主任。1930年,年僅17歲的彭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與賀子珍等早期女革命戰士一起在根據地工作。彭儒聰明能幹,短短三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已經能夠承擔重要職責,經常與其他領導幹部一起進行組織宣傳工作。在此期間,她結識了一位領導幹部——陳正人。陳正人對彭儒的能力十分讚賞,隨著兩人接觸的增多,他對彭儒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但不敢直接表達,於是選擇了書信的方式,向彭儒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彭儒年紀尚輕,並未理解陳正人信中的「暗示」,是賀子珍看出了這封信的「與眾不同」。在其他領導幹部的撮合下,彭儒最終與陳正人結為夫婦,開始了他們的革命婚姻生活。在革命鬥爭的艱苦歲月中,彭儒幾次死裡逃生,尤其是在懷著身孕的情況下跟隨部隊行軍。後來,在長征途中,她被送回了根據地。未能完成長征成為了她的一大遺憾,而更讓她痛心的是,她的第一個孩子也夭折了。儘管如此,彭儒並沒有陷入情緒的低谷,反而變得更加堅強。她與丈夫一起在根據地繼續堅持鬥爭,成為了紅軍最早的女戰士之一。在後來的戰爭歲月里,她主要從事組織宣傳工作,併到黨校進修學習。抗戰勝利後,她已經成為延吉地區組織部部長,為解放東北做出了巨大貢獻。
彭儒在抗戰時期擔任中央局婦委委員,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民主聯軍中任職。夫妻二人互相扶持,分別在敵人的前後方擔任領導工作,成為了戰爭時期難得的一對革命伴侶。建國後,她的丈夫陳正人擔任江西省委書記,帶領革命老區的百姓積極投入生產運動,使江西的經濟穩步發展。之後,他又出任農業機械部長等職。彭儒深感痛心的是,丈夫在特殊時期遭受迫害而病逝。彭儒沒有被眼前的困境壓倒,她畢竟是早期參加革命走過來的女紅軍戰士,在最困難的時候她都已經堅持下來,眼前的這些挫折只能更加堅定她的信念。丈夫已經走了,她深知還要繼續撫養他們的子女,她不能倒下,她頂著壓力扛起了重任,把對丈夫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了兒女身上,在她的諄諄教導下,幾個子女都非常出色,分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為國家效力。
特殊時期過去後,彭儒被任命為中紀委委員,曾經參與「兩案」處理工作,處處能夠看到一位老共產黨員身上的一身正氣。1985年,彭儒光榮離休,為革命奮鬥了一生終於有了休息的時間,她後來在北京安享晚年,於2010年逝世,享年98歲。值得一提的是,彭儒的幼子陳洪生在後來曾擔任過保利集團董事長,他青年時在部隊任職,後來成立保利集團後,他調到保利集團工作,在2010年擔任董事長一職,這一年10月母親彭儒去世,陳洪生出色的成績算是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彭儒這位最早的紅軍女戰士,用一名女性的堅強和共產黨人的剛毅,譜寫了非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