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軍方執政團時期的緬甸問題(十)

2024年10月01日19:03:08 歷史 1000

承認與不承認——解放城鎮後的政治博弈

作者:王子瑜


每一個政權都需要內內外外各界的承認,承認既是立場,也是手段,換言之,承認就是政治。敏昂萊政變奪權三年多,至今仍然不被東盟接納,不被聯合國承認。但少數一些國家卻以各種形式的接觸,間接承認這個宣稱「奉08憲法之命奪權」的政變集團。

有些承認是帶有較強功利性和交易性的,並非發自內心的尊重人權或堅持公理正義。雖然有些國家對緬甸政變武裝從不在口頭上公開表示承認,但行動上卻已經落實了承認,這種隱性的承認只不過是政治手段,政治立場早已不言自明。

緬甸眾多弱勢族群均遭受過不被承認的困境,緬甸的政治問題甚至可以簡單概括為「不承認引發的禍患」。由於緬甸當局和鄰國政府只喜歡承認強者。於是,那些被無視的、被歧視的、被鄙視的就只有選擇用軍事手段爭取被重視和被承認。因此可以說,緬甸歷屆當局的很多做法,相當於間接鼓勵各族群強軍或擴軍。

軍人掌權以來,緬甸弱勢族群不是被打壓、被排擠就是被歧視或者直接被無視。為了引起重視,很多族群不得不奮起建軍和強軍。既然不能美美與共,大家就只能尋求各美其美了。然而,因受長期獨裁專制的集權思維影響,緬軍人集團卻將各民族爭取平等、捍衛民族尊嚴的行為視為「存有異心」。

近十多年來,若開軍(AA)把其族稱「若開」改成「阿拉干」(又作「阿拉卡」)。紅克倫組織(KNDF)也將緬甸官方對他們的族稱「克耶」改為「克倫尼」。這些「易名或正名」的行為背後實際上就是下意識去增強由內而外的承認。因為緬當局在法定的族稱上,故意更改了他們的原始族名,目的就是弱化這些族群文化及血脈根源上的認同感,從而藉此否定他們的原住民主人翁地位和權利。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緬甸官方拒絕承認國內存在「羅興亞族」。此外,首屆獨立政府將果敢漢民劃歸為「撣族分支」定性為「果敢族」的做法也倍受爭議。時任國家和平委員會主席的丹瑞大將把大勐因一帶漢族「賜名」為「勐穩帛瑪族」,也一直飽受詬病。

筆者認為,當弱勢群體不再需要通武力去爭取承認,當軍人獨裁政權不再害怕承認各族群的正當權利,當緬甸當局對國內各民族組織不再有失衡的承認,國家能夠保障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權利。不再企圖分化某個民族,不再把承認當作政治交易,不再把政治誠信和契約精神當作唯恐被人拿捏的教條。切實落實普遍承認,互相對等的承認,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政治權利。那麼,緬甸的反抗組織將不會繼續湧現,而原有的革命組織和武裝衝突也會逐漸減少。反之,假如當局繼續對某些族群的權益麻木不仁,那麼,這些族群終將不得不採取暴力的革命形式去爭取被無視、被輕慢、被踐踏的做人尊嚴。

論軍方執政團時期的緬甸問題(十) - 天天要聞

當前緬甸聯邦戰火四起,國家近乎分崩離析,有些人想要更平等,有些人想要更自由,有些人想要更安全,而有些人卻想要更集權,各方勢力的訴求不可調和,衝突自然就無可避免。日裔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美國內戰在根源上是一場美國人民的民族身份之爭。」緬甸當今爆發的內戰根源不亦如出一轍嗎?反向觀之,是不是等到緬甸當局對國民一視同仁的那一天,緬甸的政治矛盾與武裝衝突也就得以平息了呢?

近些年來對緬甸革命形勢舉足輕重的緬北三兄弟聯盟,在2015年之前登盛執政時期,他們在當局眼裡就是被視為可以完全無視、可以忽略、不值得列為和談的對象。就連三兄弟求和談的資格,都要被登盛政府設下高高的准入門檻——「必須先簽署放棄武裝鬥爭的承諾,才能參加和平進程」。期間,登盛政府更是數度拒絕承認三兄弟聯盟組織的存在。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尋求承認的鬥爭,是人類歷史的終極動力。」福山認為:「對尊嚴得到平等承認的渴望激發了法國大革命;要求國家承認人的基本尊嚴是法國大革命以來的民主運動的核心」。他認為很多抗議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曾被政府漠視和羞辱。」上述二位哲學家的洞見用我們普通人的表述方式來講就是「當政府不拿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會站起來反抗」。

當時的緬當局決策層僅僅把三兄弟列為「借政治謀私利的政治投機分子」。完全無視他們的訴求代表著身後數十萬計長期被剝奪了族群利益的人民,直接無視這三兄弟所遭受的不公正體驗。然而當時的人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正是這三支處於弱勢的、被歧視、被輕慢、被羞辱的、被邊緣化的;各方面資源匱乏的民族武裝組織,成了後來緬甸武裝革命的中堅力量;成為直接用武力摧毀「Tarmadaw」數百個陣地、打垮幾大軍區司令部、逼得政變武裝人員成百上千或成建制投降的強敵。

有一部分從內心深處就鄙視人權、瞧不起山地族群和民族武裝組織的人認為「民族革命組織僅僅是為了權力和經濟利益而戰 」。更有甚者,直接粗暴地把民族革命的武裝行動定性為「搶地盤」,這種論斷簡直就是詆毀性加侮辱性的評價,這是帶著深深偏見的鄙夷。難怪很多擁軍人士即便「Tarmadaw」節節敗退,民族武裝組織控區發展興旺,也不願承認民族武裝組織的戰鬥力和轄區治理能力。

當下的敏昂萊獨裁政權依然不被主流民主國家承認,而他似乎也沒有承認國內任何反政變革命組織的打算。敏大醬對來自西方國家的譴責和孤立表現得無所謂,卻洋洋自得其吊住了某幾個大國的胃口,反利用大國迫切利用緬甸資源的心理,並從中漁利。然而,不管軍方執政團採用什麼方式顯示其對國家的掌控能力,但其遭受的敗局也是有圖有視頻直觀可見的。

革命武裝已經解放了緬甸大小城鎮近百個,當下「對統治權的承認與否」就成了利益攸關方的政治博弈。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緬甸國家和人民仍將繼續遭受這一連串由不承認引發的禍患與人道災難。


寫於2024年9月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