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2024年07月29日04:50:21 歷史 1093

與美國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立馬加征100%關稅不同,歐盟委員會的「關稅大棒」揮舞地有些猶豫。


在啟動反補貼調查9個月、預先披露近1個月之後,7月4日一大早,歐委會宣布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bev)  徵收17.4%-37.6%的臨時反補貼稅。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而這是否會變成為期五年的法令,還要等11月2日至少65%歐盟人口的15個國家投票決定。


從啟動調查,到預告,再到談判,以及11月的投票,這場漫長的拉鋸戰是底氣不足的歐洲人最後的倔強,但中國車企並不會像他們期望的那樣,把技術、產業機密和市場乖乖奉上。


歐盟執意加關稅,特斯拉獨享豁免


歐委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稅的政策頗得「兩桃殺三士」的精髓。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在10%的關稅基礎上,歐盟將對三家抽查到的中國車企苛以不同稅率,其中上汽集團37.6%,吉利19.9%,比亞迪17.4%, 比6月的預告下跌了零點幾。中國其他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生產商需額外繳納20.8% (10%+20.8%)的平均關稅。其他不合作公司的關稅為最高37.6%的額外關稅(10%+37.6%)。


有意思的是,在208頁的《官方公報》中,21家中國出口生產商/出口生產商集團提供了請求信息並同意被納入樣本,除了上汽、比亞迪、吉利外,還有長沙星超、南汽集團等,就連smart都未能免俗,而出口規模最大的特斯拉卻未被列為中國出口生產商,獲得「單獨計稅」資格。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對此,有消息稱, 特斯拉聲稱其在中國所獲補貼較少,因此要求單獨計稅,但這一說法尚未得到確認。但工信部消息顯示,在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於2022年到期前,國產特斯拉一直享受於中國電動車一樣的補貼。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斯拉在德國建設了超級工廠,這才是其獲得豁免的關鍵。但是,這也足以證明,歐盟對從中國進口汽車加征高額關稅,並非純粹意義的經濟行為,而帶有非常強的政治屬性。


「反補貼」、「產能過剩」只是借口


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該事件中的超然地位也暴露了歐委會反補貼調查的虛偽性。儘管歐委會表示,「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補貼,這正在對歐盟bev 生產商造成經濟損害的威脅」。


但歐洲知名媒體politico援引了歐洲的四位外交官和兩名高級官員的說法稱,歐盟目前的策略是,先用高關稅斷了中國車企進口的後路,然後脅迫它們來歐洲合資,並與歐洲的車企分享技術。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文章援引了一位歐洲汽車專家的說法稱,「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處於競爭劣勢,棋盤上的強勢棋子和位置都被中國汽車公司和中國電池公司佔據,事實也的確如此,那麼我們就不應該與之對抗,我們應該與之合作。」


歐盟不僅不想和中國脫鉤,反而是想以打促合,逼迫中國趕緊與歐洲合作。正如某美國評論家所說,中國汽車像「哥斯拉」一樣,「它有能力踐踏和摧毀任何擋在它路上的東西」,美國是「唯一一個尚未遭到中國企業大舉進攻的市場」,歐委會顯然認可這種說法,並試圖以高關稅來阻擋中國汽車的步伐。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歐盟還藉機刺探中國新能源崛起的秘密。據央視的新媒體平台玉淵潭天報道,歐盟要求中國企業詳細提供電池原材料的構成,五年產能、產量、固定資產清單、所有零部件、能源電力、人工費用、設備折舊、銷售模式,以及在歐盟所有客戶的姓名、聯繫方式等。


「只剩下直接要銀行卡密碼了。」有車企如是表示,這遠遠超出了反補貼調查的範疇,歐盟其實是想要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數據。


裂痕顯現,關稅政策引發廣泛不滿


儘管政治上獲得了支持,但歐盟的關稅新政遭到了業界的集體反對。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均表示,相比加征更高關稅,歐洲汽車行業更需要強有力的電動汽車工業戰略。


寶馬賓士等歐洲車企同樣呼籲支持基於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stellantis的態度轉變則非常微妙。在2022年10月的巴黎車展上,其ceo唐唯實(carlos tavares)還公開呼籲對中國汽車加稅,稱中國車的價格之所以有競爭力,是因為車企可能採用了低價策略,先以虧本價進入歐洲,等把歐洲車企搞破產之後再提價,所以我們必須保護歐洲市場,等到2025年之後,歐洲車企應該能打贏翻身仗。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近期,stellantis則表示,相信全球貿易環境中的自由和公平競爭所帶來的好處,不支持有助於全球貿易分裂的措施。稍早前,這家歐洲車企已經和中國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在歐洲生產車輛,擬在全球銷售。


中國車企加速出海


無論高關稅的靴子未來是否會真正落地,中國車企出海都是大勢所趨,關稅可能只是其中一個、且非最關鍵的因素。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等人認為,即便按照歐盟調整後的關稅政策,平均稅率也只有20%左右,隨著中國新能源廠商的規模不斷擴大,成本進一步下降,歐盟加征關稅帶來的成本,不會對它們的盈利水平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中國電動車技術及產業鏈的強大優勢。比如比亞迪宋plus,在國內售價約為2萬歐元,但在歐盟的售價高達4.2萬歐元。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小鵬汽車已經表達在歐盟投資辦廠的意願,預計會加速實施;奇瑞在西班牙設立了合資公司,並且收購了日產汽車在西班牙的生產基地來生產電動汽車。


「喜提」最高關稅的上汽集團不但發聲明號召雙方協作對話,還發布了以「mg」和「38.1」為主要元素的周邊,印上「歐盟嚴選,品質好車」的slogan,還表示未來不排除將把綠色工廠帶到歐洲。


美專家:「能像哥斯拉一樣踏平歐洲」,為何中國電車不怕歐盟徵稅? - 天天要聞


分析人士稱,比亞迪匈牙利工廠一旦投產,將大幅減輕關稅的影響。而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5月在會議上明確表示:「法國對所有工業項目持開放態度,尤其歡迎比亞迪和中國汽車工業的到來。」


寫在最後

歐委會的敲打,只是加速了中國車企及其供應鏈「出海」的進程。而且現如今,中東、南美、東南亞都在努力吸引中國的投資,歐盟以大棒「驅趕」中國車企,以戰求和,能夠奏效嗎?我們拭目以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