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2024年07月18日12:33:05 歷史 1832

科舉,起源於隋朝,興盛於唐宋。

直到清朝末年才作廢。

就像是古代朝廷的一扇大門,專門為選拔人才而設。

那個時代,人們的身份地位都是固定的。

就像一座高樓,每個人都被安排在不同樓層上。

科舉制度的出現,就像在這座高樓里開了一扇門。

讓樓下的人,也有機會走到樓上去。

科舉考試,主要看的是一個人的才能和學識。

它不問出身,不論貧富,只認學問,只要你肚子里有貨,就有機會脫穎而出。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

很多出身貧寒的年輕人,家裡連溫飽都成問題。

但是通過努力讀書,參加科舉考試,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變成了朝中官員!

還能讓整個家族,都跟著過上好日子。

正因為如此。

天下讀書人,日夜苦讀,都把科舉當成了最重要的出路。

這就是為什麼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可一鳴驚人、名動天下的讀書人。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看似一夜之間風光無限。

背後的辛酸和汗水,卻是旁人難以想像的。

讀書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埋頭苦讀。

他們可能挑燈夜戰;

在寒冷的冬夜裡,裹著單薄的衣服讀書;

也可能在炎熱的夏天,汗流浹背地背誦經典。

這種堅持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年復一年的付出。

漫長的科舉

科舉考試的起點,如縣試和府試。

一般在地方進行,主要面向年齡較小的讀書人,目的是選拔有能力的學子成為「童生」或「生員」。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只有通過這些考試,獲得「秀才」的身份,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

這個過程,可能就要花上好幾年。

成為秀才,就是取得了最基本的功名。

有了一些特權,如免除徭役和部分稅收,有權穿戴特定的衣服。

還可以在地方上,擔任教書先生等職務。

但,還不能直接獲得官職。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秀才可以參加每三年一次的鄉試,通常在秋季進行。

因此也被稱為「秋闈」。

考試內容包括四書五經的解釋、詩賦、策論等,合格者稱為「舉人」。

舉人,不僅可以免除更多的稅賦和徭役。

還有資格直接進入仕途,擔任地方官員。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例如,明代的海瑞,以舉人身份參與地方治理。

清代左宗棠

同樣是以舉人身份起步,後來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秀才和舉人。

在農村和地方上,往往被視為知識分子和文化權威。

這也就是范進中舉後,被很多人追捧的原因。

舉人可以參加次年春季的會試,因此也稱為「春闈」。

會試的難度更高,內容涵蓋更廣。

每一關都會淘汰大批的考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通過所有的考試。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在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

也就是殿試。

皇帝,會親自審閱每位進士的表現。

一般是問答形式,有時也會有寫作題目,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和應對策略。

根據考生們的表現。

皇帝會把他們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等級,也就是「一甲」,只有三個人能夠獲得。

這三個人被稱為「進士及第」。

狀元就是第一名,榜眼是第二名,探花則是第三名。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第二等級叫「二甲」,第三等級叫「三甲」。

這兩個等級的人數就多了。

但具體有多少人,每次考試可能都不太一樣。

例如,在清朝光緒癸卯科(1883年)的科舉考試中。

一甲錄取了3人,二甲錄取了183人,三甲錄取了174人。

總共錄取進士360人。

這表明二甲和三甲的人數遠遠超過了第一甲,尤其是在三甲,錄取的人數通常會更多。

二甲的人被稱為「進士出身」。

因為三甲是科舉考試的最低一等,但仍然授予「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雖然他們沒有像一甲那樣耀眼。

但能夠考到這個程度,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同樣能夠獲得官職,進入仕途。

對個人和家族而言,也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和改變命運的機會。

慶祝活動

一旦通過殿試,成為進士。

將會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和榮譽儀式。

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表彰他們的學術成就,也是為了展示朝廷對人才的重視。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新科進士們,會聚集在一個叫「期集院」的地方。

這裡,就像是一個大型的同學會。

他們在這裡整理文書,互相認識,就像現代畢業生在畢業典禮前的準備一樣。

大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慶祝活動,做準備。

接下來,他們會被邀請到大雁塔去題名。

大雁塔,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古塔。

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像是在歷史上刻下了永恆的印記。

唐朝,新科進士們最盛大的慶祝活動是,在長安曲江舉行的宴會。

被稱為「關宴」。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曲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在那裡舉辦宴會,就像是在花園裡開派對一樣。

大家歡聚一堂,享用美食,暢談理想。

到了宋朝,慶祝活動更加豐富了。

在一種叫「聞喜宴」的會上,還會有雅樂演奏。

雅樂是一種高雅的古典音樂,為整個慶祝活動增添了文化氛圍。

除了正式的宴會,新科進士們還會參與一些娛樂活動。

比如月燈大球,參觀珍貴的佛教文物,如佛牙舍利等等。

出盡風頭的「探花郎」

「探花」,就是這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

探花郎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唐朝。

但當時,並非特指殿試的第三名。

而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沒關係。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唐代,新科進士及第後,會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其中包括一項叫做「探花宴」的活動。

在這項活動中。

會挑選同榜中最年輕、相貌英俊的兩位進士作為「探花使」,讓他們遍游名園,沿途採摘鮮花,迎接狀元。

在宴會上,這兩位風度翩翩「探花使」還要大顯身手,手持鮮花,吟詩作對。

這樣一來,「探花使」可就出盡了風頭。

他們的名氣,甚至超過了考試第一名的狀元。

年輕貌美又才華橫溢。

自然成了無數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成為了當時最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

探花是什麼?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你看這個活動,出盡了風頭 - 天天要聞

正因為如此,一旦有幸成為「探花郎」。

立刻,就會成為各個權貴家庭眼中的香餑餑。

這對於「探花郎」來說。

無疑是,為未來的仕途鋪平了道路,也為自己找到好姻緣創造了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

到了北宋,科舉制度逐漸完善。

進士一甲的名額,固定為三人。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的稱謂開始固定下來。

起初,第二、三名進士都被稱為榜眼。

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才正式被稱為探花,探花的稱號從此成為固定的榮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著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