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2024年05月17日14:45:23 歷史 1125

狀元,是古代文人終極的目標,也是文人們最純粹的夢想。但是考中狀元並不代表此人便是一個好人。

清朝有一位狀元,他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卻因為一件事被人們看不起,就連正史都不屑為他立傳。

究竟是何事,讓這位狀元遭到眾人的討伐?他到底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中狀元卻無他用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名為「舉孝廉」的選拔官員方式,可以盡量保證官員們有出色的品德。

他們雖然不一定都是才子,但是肯定都是好人,不會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對百姓們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但是做官是爛好人可不行,還要有足夠的才華和能力。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在早些的時候,有不少名人都是憑藉「舉孝廉」的方式進入了仕途,但是總體來說他們畢竟還在少數,真大部分人其實並無多大的才能。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舉孝廉」這個制度已經難以為朝廷選拔出合適的官員,於是科舉制就應運而生。

科舉制從隋朝被正式使用,一直延續到封建時代結束。它的效果與前輩正好相反,科舉制選出來的肯定是有才華的人,但是他是不是個正人君子就不好說了。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在清朝同治年間,狀元徐郙就是這樣的人。他雖然考上了狀元,但是他的人品實在是不敢恭維。

連正史都不想記載的狀元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徐郙這個人沒有做官的才能,還總想著做大官,後來靠討好慈禧才上的位。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徐郙是江蘇嘉定人,在清朝嘉定一共出過三位狀元,而其他兩位則是在康熙年間乾隆年間的前輩。

徐郙在考上狀元之後得到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在翰林院里做官。按照清朝官場的潛規則來說,考上狀元之後的第一個官職就應該在翰林院。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翰林院里做的就是那些文書工作,讓這些沒有什麼做官經驗的新人用來適應官場最合適不過

如果上來就把狀元派到邊疆去當縣令,那才真是困難呢!但是來到翰林院的徐郙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在翰林院供職就像是在浪費他的生命。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翰林院的那些高級官員們也在一直觀察著徐郙,他們發現徐郙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為什麼他整個人卻透露著一種悲觀的基調?

他們在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因為徐郙根本就不想做這種文書工作,他只想當大官,然後搞大錢。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翰林院的老學究們對徐郙的這種想法嗤之以鼻,他們認為徐郙如果去做了大官,一定是一個貪污腐敗之徒。

於是他們就一直拖著,將徐郙困在翰林院內,讓徐郙在翰林院當了六年的官。

這期間可是把徐郙給憋壞了,他想的那些賺錢的路子是一個也沒用上啊!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六年之後的徐郙想著自己終於可以離開翰林院,去做大官了。徐郙的想像很美好,但是現實對他來說卻是非常殘酷。

徐郙被朝廷派到了江西做一個學政,總的來說工作內容就和在翰林院沒有什麼區別。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不久之後,徐郙在江西走馬上任,除了平時的文書工作以外,等到科舉考試將要開始的時候,徐郙還要負責把控考場的情況。

但是總的來說,這依然不是徐郙想要的那種工作,這讓徐郙非常苦惱。但是徐郙想的那種工作人人都想,而朝廷里也不是就他一個人想要。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的官場,除了那些在朝中有關係的人能坐上重要的位子,其他人就算你是狀元也不行。

更何況徐郙在翰林院六年沒有一點出彩的地方,既沒有和上面的大人物們聯絡感情,也沒有給那些大官們送禮,他能當上高官才怪呢!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而徐郙來到江西三年,在學政的位子上安安穩穩地度過了三年,既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也沒有什麼錯誤。

他雖然掌管著科舉考試,但是憑徐郙的膽子也不敢在科舉考試上動心思。

乾隆那時候起,科舉考試中產生的各種作弊行為一律死罪,無人敢碰那條線。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徐郙在江西當了三年學政之後,他又被調回了京城修撰古代典籍。他又修書修了兩年,來來回回還是在做這種文書工作。

算一算他從同治元年考上狀元到如今已經十一年了,他轉運的時候也快到了,因為他會遇上一位貴人幫助他。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慈禧御用畫手

清朝中後期的皇帝們都比較喜歡字畫一類的東西,以此來掩蓋他們內心的想法。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慈禧。

為了有地方寫字畫畫和存放自己的「作品」,慈禧曾經專門在圓明園里蓋了一座樓。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既然皇帝們如此喜愛書法和畫作,那麼天下大勢自然也要圍著他們轉。那些年的狀元們全都是書法和畫畫的好手,徐郙也不例外。

其實早在當初徐郙考狀元的時候,他的書法就為他加了很多分,同治皇帝和慈禧都看了徐郙的字,所以就將他定為了狀元。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而在十年後,慈禧在檢查徐郙他們修復的書稿時,再一次看到了徐郙的字,慈禧覺得更加好看了。

隨後慈禧就將徐郙宣到後宮裡來,讓徐郙現場寫字給他看。

徐郙覺得這是一個能讓自己飛黃騰達的大好機會,於是使出了自己的渾身解數,寫了一句「老佛爺吉祥」。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慈禧看後甚是歡喜,從此徐郙就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專門給慈禧寫字畫畫。

有時候慈禧自己畫了畫之後,還會讓徐郙題上幾句詩,足以顯出慈禧對徐郙書法的喜愛。畢竟是在老佛爺的畫上題詩,這可不是隨便拉出來一個就能幹的。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後來慈禧對徐郙的書畫喜歡到什麼程度呢?紫禁城皇家寶庫中的書畫有不少都是當年的古董,有的是清朝名家的畫作,也有古代名家的真跡。

這些東西慈禧都不看,她把這些東西都送給徐郙,讓徐郙去臨摹,臨摹完了再拿過來給慈禧看。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有真跡都不看,就要看徐郙的親手畫的,慈禧喜歡徐郙就喜歡到這種程度。

而且慈禧太后曾經評價徐郙的字說:「徐狀元的字里透露著福氣」。這字里都能看出福氣來了,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難道是像春聯那麼寫的?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不過直到現在,徐郙其實並沒有做什麼壞事,頂多就是當官的時候不出力罷了,這也算不上什麼錯事,他後來又幹了點啥才如此招人記恨呢?

事實上,因為徐郙實在是太貪了,而且他仗著有慈禧的庇護,貪得還光明正大、理不直氣也壯了。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自從有了慈禧這個大後台,徐郙的官職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往上升,很快就做到了位極人臣。自從他修完書之後,他就被慈禧任命為了御史,之後一步步向上走,最後被拜為協辦大學士,就是紀曉嵐那個級別的官職。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而官職的上升並沒有讓徐郙變得更加努力,他反而更加墮落了。

現在的徐郙不僅貪,而且懶。之前他還能在自己的官位上坐上一天,還能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全都做好。

但是如今的徐郙將自己的工作都扔給了下屬,而自己也最多就在辦公室坐上半天。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除了消極怠工外,徐郙索要錢財的手也是越深越遠,再加上他的厚臉皮,簡直是無懈可擊。說到貪錢斂財,徐郙還只是後輩,和珅才是最大的斂財者。

但是和珅的錢都是各方官員送來的,而且和珅也是拿錢辦事。辦不成的事人家也不拿錢,還挺有職業道德。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但是徐郙就不一樣了,他並不是像和珅一樣靠自己的實力上位的,又不像和珅那樣為了朝政盡了很大的力,所以也沒有多少人會求他辦事。

但是徐郙不出力還想收錢怎麼辦呢?那他就只能用陰招了,誰不給他送禮,他就給誰穿小鞋。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朝中大臣們對他是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徐郙身後是慈禧,所以也沒有人敢動他。官員們被逼無奈,只得給徐郙上交保護費。

曾經有一位大將仗著自己手握兵權,就是不向徐郙屈服,但是徐郙也不鬧,一開始裝作了沒事人的樣子。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但是突然某一天,徐郙直接來到了那位大將的家裡,厚著臉皮說要借錢。這一步棋真是把那位大將給整蒙了,一時間沒看懂徐郙演的這是哪一出。

但是徐郙與這位大將聊到半夜,最後還是回到了借錢這件事上來,令大將哭笑不得。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清朝廷當了五年的領頭人,直到第六年他才因病致仕,在致仕後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徐郙去世之後,朝中官員全都鬆了一口氣,這老傢伙終於是入土了。而負責寫史料的官員按照禮法應該在清史上為其立傳,但是卻無人願意為其作證,最後只得不了了之。

清朝名聲最臭的狀元,死後朝廷不願賜謚,正史也不屑為他立傳 - 天天要聞

而清朝規定,狀元死後都應該賜謚號,但是朝中討論了半天也沒有討論出個結果來。因為很大一部分的人不願意為徐郙想謚號,於是這件事最終被擱置了下來。

最終,這位臭名昭著的狀元郎還是落得了個無史無名的下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