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2024年02月26日20:25:04 歷史 1840

| 笑史雲煙

編輯 | 笑史雲煙

在古代戰爭的歷史長河中,有一種戰略智慧始終貫穿其中——這便是孫武孫子兵法》中提倡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孫武的軍事策略不僅僅局限于軍事領域,更是一門融合了外交、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藝術。

唐朝時期,這種戰爭藝術的應用尤為突出,這一時期的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強盛時期,周邊國家眾多,形勢錯綜複雜。

在眾多邊疆國家中,吐蕃國的存在極為突出。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01

吐蕃國不僅因其遼闊的疆域和強悍的軍事力量而引人注目,更因其獨特的國家形態——半游牧半農業的生活方式,使得其在歷史上佔據著一席之地。

吐蕃國的這種生活模式賦予了它游牧民族的勇猛和農業文明的穩定後勤,使得它在唐朝周邊國家中顯得尤為強大。

更具挑戰性的是,吐蕃位於崇山峻岭之中的青藏高原,這個地理位置為吐蕃提供了天然的防禦屏障。

對於任何試圖征服吐蕃的外來勢力,如唐朝軍隊,這裡的地勢險峻、環境惡劣都意味著巨大的挑戰。

唐朝的士兵們在進攻吐蕃國時,不僅要面對漫長艱難的行軍路程,還必須克服由於高原缺氧引發的種種不適。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唐朝與吐蕃之間的戰爭屢屢爆發,雙方在這片高原上演了一幕幕血與火的戲碼。

尤其是薛仁貴論欽陵之間的惡戰,更是成為了後人津津樂道的佳話,唐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這不僅僅是一次軍事上的失敗,更是對唐朝軍事戰略的一大考驗。

01

公元630年西藏地區的統一者,松贊干布去世後不久,藏區的政治權力經過一番變遷,最終落入了大相祿東贊手中,他的孫子僅是名義上的君主,真正的權力卻掌握在祿東贊及其兩個兒子手中。

祿東贊的長子贊悉若繼承了其父的智慧,接任了大相之位,而次子論欽陵則展現了他不凡的武力。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他率領的軍隊北上,一路攻佔了吐谷渾安西四鎮斷絕了唐朝與西域的聯繫。

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震驚了唐朝,唐太宗派出了一位位名將,如李靖侯君集蘇定方等,但他們都未能擋住論欽陵的鐵騎。

當帝國的軍事重鎮薛仁貴接受挑戰時,一場精心布置的埋伏等待著他。

這場戰鬥中,薛仁貴被論欽陵擊潰,令論欽陵的聲名大噪,被尊為「西域第一猛將」,甚至有了「戰神」的美譽。

論欽陵的連勝,激發了祿東贊更大的野心,他命令兒子率大軍深入唐朝腹地,直指涼州

唐太宗無法容忍如此屈辱,立刻調派了另一位大將李世勣,並以樊瑰、龐令明為副手,三路人馬出動,意在徹底消滅吐蕃的侵略勢力。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但是,祿東贊和論欽陵對面臨的對手了如指掌,他們事先了解了唐軍的行軍路線。

李世勣一到達戰場,就落入了論欽陵的伏擊之中,而龐令明也在途中被擊敗,導致全軍覆沒,唐軍再次遭受重創。

論欽陵乘勝追擊,他率領的強悍鐵騎兵不可阻擋,直逼涼州城下。

唐太宗面對如此局勢,只得派出使者求和,以免涼州陷落。

從此以後,論欽陵在西域和唐朝將士們的心中,成為了一個威風凜凜、不可戰勝的對手。

03

論欽陵不僅在戰場上建立了威望,還在648年,伺機奪取了逝去的兄長贊悉若的大相之位,進而實際控制了朝政。

但是,權力的遊戲永遠不會輕易結束。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贊普身為吐蕃的名義統治者,對論欽陵操縱朝政感到不滿,贊普被迫扮演一個被剝奪實權的角色,這對他來說是難以承受的羞辱。

論欽陵的獨裁統治,加之他在國內實行的重稅和征糧政策,更是引發了貴族和百姓們深深的不滿。

這些政策雖然是出於軍事需求,但卻嚴重損害了民眾和貴族的利益,種下了禍根。

時間來到652年,緊張的氣氛終於到達了爆發點,贊普無法再忍受論欽陵的霸權,聯合貴族發動政變,殺害了論欽陵的弟弟勃論贊刃,這是對論欽陵權威的直接挑戰。

這件事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吐蕃的政治局勢變得愈加動蕩。

論欽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他知道自己必須採取行動以確保自己的地位。

他命令軍隊調動,對那些可能威脅到他權力的貴族實行恐怖統治,另一方面,他也嚴密監視贊普的一舉一動。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他知道,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權力的失去,甚至是生命的終結。

就在吐蕃內部權力鬥爭愈演愈烈之際,一個更大的陰影在北方悄然降臨。

04

武則天登基後,面對與吐蕃的複雜關係,她的選擇和決策顯得尤為關鍵。

這其中有個叫郭元振的人物,他的出身和聰明才智讓他在權力的階梯上攀升得異常迅速。

然而,他的個人品行在民間卻是臭名昭著。

一個才華橫溢卻又品行不端的官二代,竟成為了武則天解決吐蕃問題的棋子。

怎麼可能?這個問題在所有了解郭元振的人心中迴響,他的惡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為何武則天會選中他呢?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這其中的玄機,正是武則天智慧的體現。

郭元振撰寫的文章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這位女皇無疑看中了他的才華,而忽略了他的個人過往。

正是這份才華,讓他成為了武則天與吐蕃之間和平的使者。

吐蕃的和平請求背後隱藏著他們的真實圖謀,他們希望唐朝撤除安西四鎮的守軍,實際上是在要求割地。

但唐朝歷經戰敗,依舊堅持著國土完整,面對這樣的要求,郭元振發揮了他的政治智慧,他計划了一場絕妙的離間計。

他的計劃是在吐蕃內部製造分裂,他了解到吐蕃百姓因徭役和兵役而生活困苦,便散布了論欽陵為了個人功績不顧百姓疾苦的言論。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同時,他還放出風聲,稱唐朝一直在向吐蕃求和,卻從未有割地的意圖,這樣既能減輕百姓對唐朝的敵意,也能讓論欽陵在百姓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更巧妙的是,郭元振利用唐朝的求和之舉,增強了論欽陵的威望,引起了王族子弟贊普器弩悉弄的嫉妒和忌憚,從而在吐蕃內部製造了更深的裂痕。

三年時間,郭元振的離間計居然奏效,吐蕃內部爆發了內亂。

論欽陵在壓力之下選擇了自殺,而吐蕃的掌權者贊婆最終決定投靠唐朝,這場無聲的戰鬥,成為了兵書中的經典案例——「不戰而屈人之兵」。

隨著論欽陵的死亡,吐蕃對唐朝的威脅大幅度降低,邊境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長期受戰爭折磨的吐蕃百姓也終於盼來了和平。

郭元振的智慧不僅體現在他對戰爭本質的深刻理解上,更在於他將戰爭作為一種綜合的社會行為,充分調動了各種資源和手段,展現了其超凡的戰略眼光與外交才能。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05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歷史長河中,戰爭如同風起雲湧的暴風驟雨,不斷塑造和重塑著國家的命運。

春秋戰國的群雄割據,到秦朝末年的楚漢相爭,再到漢末的三國縱橫,每一次的衝突和爭鬥都在無聲中鑄就了中國歷史進程中不可磨滅的篇章。

孫武被後世譽為「兵聖」,他在《孫子兵法》中提出了一種高層次的戰爭哲學——「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他所倡導的,並非是硬碰硬的戰場勝利,而是一種更為精妙的取勝方式——不戰而屈人之兵。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這種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了不斷的演化和升華。

唐朝時期,武則天面對吐蕃戰神的逼迫割地的強硬態度,採取了一種看似懦弱卻極具智慧的策略。

她連續三年派遣流氓去求和,以柔克剛,最終促使那位吐蕃戰神自行了斷。

這一事件,無疑是孫武「不戰而屈人之兵」思想的一個歷史佐證。

真正的戰爭藝術,並不在於硬碰硬的軍事衝突,而在於心理層面的交鋒。

真正的勝利,是讓敵人在內心深處感到屈服,甚至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認輸投降。

在這一系列兵法中,離間計可謂是攻心戰的典範。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人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 天天要聞

它不通過直接的軍事衝突,而是通過挑撥離間,引起敵人內部的矛盾和不和,從而達到不戰自敗的效果。

這種策略的高明之處,在於其節約資源,減少損失,同時達到戰略目的的效率和效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