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建好百年紅色學府

2024年01月08日13:25:05 歷史 1225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922年,一批建黨先驅齊集上海,主導創辦了中國共產黨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大學:上海大學。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紅色學府,上海大學以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為己任,努力成為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最佳實踐地。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時的強大支撐和精神力量。對真理的堅持和對理想的堅守,體現了一百餘年來上海大學師生們的執著追求。建黨先驅們將上海大學作為研究、宣傳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1922年10月23日,《民國日報》刊載《上海大學啟事》:「茲從改組會議議決變更學制,定名上海大學。」上海大學宣布建校立制後,瞿秋白、鄧中夏、蔡和森、惲代英、張太雷、陳望道、李漢俊等一批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來上海大學登壇授課,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瞿秋白的《社會科學概論》,講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蔡和森主講的《社會進化史》,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中國歷史發展。鄧中夏常常向學生們講述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的故事,激勵學生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努力奮鬥。李大釗先後多次到校作《演化與進步》《社會主義釋疑》《史學概論》和《勞動問題概論》等主題演講,系統傳播革命真理。1922年至1927年,一批建黨先驅們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成教材和讀物,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系統化進入中國高等教育的探索之路,將上海大學打造成為全國革命青年期望的「東南革命最高學府」和「南方的新文化運動中心」。

新時代的上海大學,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培育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時代新人。上海大學創設思政課「項鏈模式」教學法,推動「大思政課」綜合改革,通過開設《大國方略》系列課程和《開天闢地》等黨史學習教育專門課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黨史和新中國史。通過設立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等機構,以學術講座、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使理論教育更加貼近實際,為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場所。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百餘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上海大學正式創建於中共二大召開之後。建黨先驅們在上海大學的辦學宗旨和教學實踐中,既貫徹了黨的革命綱領,也始終體現了初心和使命。在首任校長于右任的請求下,李大釗推薦鄧中夏出任上海大學總務長。鄧中夏主持擬定了《上海大學章程》,提出上海大學的辦學宗旨是「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上海大學的辦學宗旨和使命就是為中國革命和民族復興培育人才。一批建黨先驅主導上海大學後,促使進步師生群體肩負起近代中國兩大歷史重任,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奮鬥求索的目標。正如上海大學學生何秉彝在寫給家人的信中提到,他決心「為二十世紀的社會謀改造」和「為二十世紀的人民謀幸福」。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新時代的上海大學在教育、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積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體現在多方面的實際行動中。首先,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優化課程設置,將學科優勢轉化為創新成果,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踐行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努力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第三,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任務指引,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繁榮昌盛與人民生活幸福作出積極貢獻。

不怕犧牲、英勇鬥爭

作為百年紅色學府,上海大學的師生們自建校伊始即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始終保持旺盛的鬥爭意識和獻身精神。「五卅」運動後,上海大學校舍被反動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佔領。在陳望道主持下,上海大學師生召集大會和發表通電,與帝國主義暴行作英勇鬥爭。上海大學發出的宣言中提到:「無論如何的淫威來壓迫自由,如何的黑暗侵襲獨立。斷然師生合作一起,努力與抗,決不退讓。」在與北洋軍閥國民黨右派和帝國主義勢力的殘酷鬥爭中,四川同學會主席劉華,社會學系學生黃仁、何秉彝等上海大學師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國民黨反動派認定「上海大學是赤色大本營」。上海大學被查封,許多優秀師生被迫害致死。鄧中夏在1933年被捕,壯烈犧牲前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創辦上海大學的先驅們與革命師生,在鬥爭中始終保持著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和矢志不渝的頑強意志,儘管歷經坎坷與磨難,但初心與使命從未改變,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精神氣質一脈相承。這一優良傳統既體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上海大學師生群體的革命鬥爭實踐中,也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新時代征程上不斷發揚。老校長錢偉長先生科研生涯涉足幾十個行業,他的那句「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激勵著新一代上大青年的奮鬥之志。紅色學府培育的優秀師生之所以能夠創造無數彪炳史冊和值得世人銘記的功勛,靠的就是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精神內涵。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共產黨培養合格幹部的價值導向。對黨忠誠是百年紅色學府最為鮮明的政治底色。忠誠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作為中國共產黨主導創辦並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大學,忠誠的政治品格始終內蘊在上海大學的光輝校史與辦學實踐中。一百餘年來,上海大學秉承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肩負著推動社會進步和服務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不斷探索創新、追求卓越,注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貢獻力量。

「百年上大正青春。」新時代的上海大學,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主動擔當起成為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排頭兵和先行者的歷史責任。新時代的上海大學將「志存高遠」作為青春最為鮮活的氣息,將「矢志報國」作為青春最為閃光的名片,將「腳踏實地」作為青春最為堅實的基礎,將「愛校榮校」作為青春最為鮮明的底色,不斷砥礪與黨同心、與黨同行的時代抱負,唱響銳意創新、矢志創造的進取之歌,展現勤於修身、止於至善的青春風采,創造不負偉大時代、不負青春韶華、不負偉大人民的偉大業績,為國家繁榮昌盛、為城市發展進步奏響青春強音、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為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建好百年紅色學府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