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因為打不過匈奴,被迫修了長城?

2023年10月18日15:43:11 歷史 1042

秦始皇明明打得過匈奴人,為什麼還要修長城呢?修長城真實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我們通常以為修長城就是為了防備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仔細一想又不對。秦始皇他手下的秦軍打當時的匈奴人是一直打到了河套地區。秦軍可是號稱虎狼之秦。秦國的馳道一直修到了內蒙古包頭。秦始皇對游牧民族絲毫不手軟。以秦始皇當時的軍力,他是有能力安定北方的游牧民族的。

秦始皇因為打不過匈奴,被迫修了長城? - 天天要聞

而且即便秦始皇修了長城,好像也沒有作用。歷史不止一次的證明,游牧民族依舊隨時南下越過長城搶東西搶地盤。長城也擋不住游牧民族的騎兵。對秦始皇來說,長城沒必要修,因為秦始皇有實力答應匈奴。對游牧民族來說,長城修了也沒用,因為依舊隨時越過。那如此浩大的工程,它的意義又在哪兒呢?

秦始皇因為打不過匈奴,被迫修了長城? - 天天要聞

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長城不僅是個防禦系統,也是個情報傳輸系統。長城之上有烽火台。可是這還不是修長城最終的目的。如果只是單純為了烽火台,各地的地方官在自己的轄區內就能把烽火台給修建起來。可是要是修長城,這就需要耗舉國之力了。秦始皇修長城一定有它更深的用意。

首先修長城第一個好處,那就是節約成本。如果沒有長城,中原地區面臨什麼問題呢?就是跟秦始皇一樣,匈奴人雖然被打敗了,但轉身就跑得無影無蹤。而如果秦始皇想要徹底消滅匈奴,就要派兵出擊,消耗大量糧草。另外,即使秦始皇捨得投入大量軍力糧草,可匈奴畢竟逃到了秦軍不熟悉的塞外荒漠,秦軍無法準確追蹤。而秦軍一旦撤軍,游牧民族又扭頭回來了,繼續威脅你。

秦始皇因為打不過匈奴,被迫修了長城? - 天天要聞

所以秦始皇也算是看明白了。倒不如修一道城牆,使用物理方式把游牧民族隔絕在外。有了城牆,整個北方的戰場就從原來的流動性變成了固定的戰場。首先我不用再發動幾十萬人去草原上漫無目的地去尋找游牧民族了。我知道我的戰爭前線就在長城附近。這就省下了相當大的一批糧草了。

秦始皇因為打不過匈奴,被迫修了長城? - 天天要聞

其次,騎兵戰馬的問題也得到了緩解。因為在長城附近,打的是防禦戰,只需要步兵就可以。所以,修建長城等於把游牧民族騎兵的優勢給削弱的同時,又放大了農耕民族的優勢。而且這些士兵本就是來自農民。農民最重要的技能那就是種地。那反正游牧民族也不是天天南下。那這些士兵在閑的時候也可以種地。於是秦始皇又可以使用守軍在長城以內屯田,節約軍糧。

秦始皇因為打不過匈奴,被迫修了長城?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角度,就是長城雖然擋不住游牧民族的軍隊,但是它能擋住來往的商人。有了這道牆,秦始皇就可以控制草原的經濟。草原民族依賴中原地區生產製造的鐵器工具根本無法運出。所以這樣看來,修長城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兒。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