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
見隗囂不覺悟,班彪於是避走河西竇氏。
竇融對他十分恭敬,班彪也積極替竇融出謀劃策,團結涼州的群雄共拒隗囂。
班家由此和竇家結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班超將來出使西域埋下了伏筆。
竇融之後歸順劉秀,出了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一門顯貴。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與竇融相反,班彪選擇回到老家,他要干一件大事。
修史!
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以後,闕而不錄,後好事者頗或綴集時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
班彪雄心勃勃,他想續編史記。
班彪低估了修史的難度,司馬遷一人可以寫出史記,《漢書》窮極了班彪、班固、班昭,班家兩代三人的努力,花了整整半個多世紀,方才完成。
貢獻最大的是哥哥班固,他認為《史記》以漢朝「編於百王之末,廁於秦項之列」,班固決心推翻重寫西漢,自漢高祖起、終於王莽,撰寫了二百三十年的史跡,成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在古代,個人修史是一件候投入產出比極低的事情,能否完稿不說,還伴有巨大的政治風險。
班彪死後,大哥班固秉承父親的遺志,繼續修訂《漢書》,結果被人告發,罪名就是私修國史。
眼瞅著班家遭遇面頂之災,小兒子班超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決斷力。
他以最快的速度從關中騎馬迅速趕到洛陽為兄伸冤,在劉庄面前聲容並茂的介紹寫史的艱辛。
一個平頭老百姓能直接面見皇帝,大家猜猜背後是誰給他引薦,出力的?
劉庄被其打動,看了《漢書》的手稿後,不僅赦免了班固,還給他校書郎的正式編製。
班家因禍得福,班超也留在洛陽,開始了抄書員的工作。
為人有大志的班超常擲筆感嘆:大丈夫即使沒有遠大的志向,也應該像傅介子、張騫一樣立功於異域,怎麼能一直從事這些侍奉筆硯的事?
在漢朝,除非你是皇親國戚,又或者是元老重臣,否則要想博取封侯,還得去邊疆立功!
劉庄對班超印象頗深,班超很快被提拔為蘭台令史官,掌管奏章和文書。
蘭台令史的職責就是典校圖籍,治理文書,在皇帝和群臣之間行使「監察」和「上傳」的職能,位卑而職重,是六百石的大官。
但沒幹不久,班超就因過失被免職。
文書工作本非班超所喜,他索性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竇固的西征軍。
兩家本就有深厚的友誼,竇固當即起用班超做司馬,讓他單獨指揮一支軍隊。在攻佔伊吾的戰役中,班超表現出色,斬首數百匈奴。
別覺得他大哥就是文人,永元元年,班固也隨竇憲出擊匈奴,為中護軍,參預謀議。竇憲失勢後,班固受牽連免官、被捕,死於獄中。
班家兩兄弟皆是能文能武的大才,這背後還得歸功於兩漢這套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
這篇咱們曾詳細闡述過:一個替官府抄書的人為何僅憑三十六人就平定了西域,背後的奧秘是啥?
整個兩漢,讀得起書的人也練的了武,大比例都是尚武精神極強的文武雙全之士,非戰功不侯的的價值觀引導也使得兩漢文人的血性勇悍盡顯無疑。
武將不一定有文化,但有文化的大多都很能打。
竇固只知道班家兄弟修史,沒想到他們打仗也那麼牛,他決定給班超一個更大的任務,讓他出使西域(固以為能,遣與從事郭恂懼使西域)
西域有南北兩條通道,班超權衡後選了南道。
為啥不選北道呢?
交代下西域此時的形勢:
劉秀拒絕出兵西域後(帝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莎車開始肆無忌憚的報復。
46年,莎車出兵擊敗鄯善國,這個名字是不是不太熟悉,咱們換個名字,樓蘭是不是就很熟了?
更名的原因是西漢大將軍霍光派傅介子刺殺樓蘭國王,硬生生將其國名改為鄯善。
鄯善王還不死心,給劉秀上書:願意再派王子到洛陽去做人質,請求大漢派出都護,如果仍不同意,我們將歸附匈奴。
結果大家自然也知道了,毫無出兵意願的劉秀再次婉拒,原因在這篇已經解釋過:相比西漢,東漢大規模北伐、西征次數大幅下降的背後原因是啥?
為此劉秀還貢獻了一個經典的成語,力不從心: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選擇權在你們自己手裡,隨你們便吧。
緣分已盡,鄯善、車師等國開始歸附匈奴。
北匈奴大喜,在東線被漢和南匈奴聯合壓迫下,西域居然送來大禮包。
北匈奴立刻將視線轉到西域,在匈奴人的支持下,一個包括龜慈、于闐等國在內的反「莎」聯盟正式成立。
與漢人鬥了數百年的匈奴學習能力變得超強,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劉秀的絕招,扶持一方打擊另一方。
在匈奴的支持下,反「莎」聯盟有了與莎車一戰的實力,雙方大戰十幾年,本就不大的體量不斷內耗。
別看西域地方大,國力還真比不上大漢的一個郡。
舉個例子
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要不是路途遙遠,運輸耗費巨大,西域其實並不難打,這是班超後來能發揮個人英雄主義的一個重要背景。
60年,莎車達到了帝國的巔峰,拿下了于闐、大宛、媯塞等三大縣,西域半壁江山已經落入莎車手中,勢力甚至遠及帕米爾以西地區。
然而盛極而衰,61年,之前被莎車所吞併的于闐在貴族廣德的帶領下,擁立休莫霸為王,成功復國。
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位置相當重要。
莎車國王賢御駕親征,窮兵黷武多年的莎車竟然一戰而亡,賢率殘兵逃回莎車,隨後被于闐包圍攻打時中流箭而死,莎車隨後被于闐吞併。
于闐從此走上了西域大國的爭霸序列。西晉時,與鄯善、焉耆、龜茲、疏勒並為西域極具影響力的超級大國。
這篇咱們簡單介紹下於闐之後的歷史。
132年,敦煌太守徐由遣疏勒王臣磐發兩萬人擊破于闐,立扜彌王興的宗人成國為王。
175年,于闐王安國復攻扜彌,殺其王,扜彌國死者甚眾。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各發兵輔立扜彌侍子定興為王,從此扜彌國一蹶不振,被于闐所並。
于闐兼并了皮山、渠勒、戎盧、扜彌等城郭。遂成為「」的強國,《後漢書》記其國「」,疆域大致包括當代的和田地區。
西晉時于闐又兼并戎盧、扜彌、渠勒、皮山等國。
于闐勢力達到開國以來的巔峰時刻,領戶32000,人口83000,勝兵30000餘人,從精絕西北至疏勒十三國皆服從。
北魏年間,吐谷渾、柔然多次攻襲于闐,國勢漸衰。
640八月,唐滅高昌國,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城修築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簡稱「安西四鎮」。
西域最具影響力的幾個大國從此被大唐牢牢控制!
670-692,大唐與吐蕃在西域爆發多輪大戰,雙方于闐在反覆爭奪,最終唐軍名將王孝傑率軍擊破吐蕃,再次收復四鎮。
直到安史之亂,安西大軍調回中原平亂,吐蕃才趁機重新佔據了安西四鎮。
咱們自己人不鬥、不亂,外族人其實沒機會的!
控制西域也是吐蕃最巔峰時刻,之後其國內多次內亂,848年,張義潮在沙州發動起義,吐蕃在西域的統治遂告瓦解。
于闐也順勢擺脫了吐蕃的桎梏。
五代十國年間,後晉朝廷冊封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之後,「大寶于闐國」遂成為10世紀中葉于闐國正式的國號。
于闐國力重回頂點,其疆域東北延伸到今若羌附近,隔車爾臣河與仲雲部相望;南部抵昆崙山,與吐蕃接壤;西北近喀什。
而他的敵人也由吐蕃變為中亞的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為國教,與信奉佛教的于闐國爆發了持續近40年的宗教戰爭。
戰爭初期,于闐國佔據優勢,他們打退了喀喇汗王朝的進攻以後,揮師西進,曾一度攻佔喀什噶爾(原疏勒)。
但是喀喇汗王朝可以以聖戰名義不斷徵集穆斯林援軍,于闐只能利用西域南部的體量與之對抗。
五代十國,中原戰火紛飛,誰有餘力顧及西域呢?從此漢人政權失去了對西域長達數百年的影響和控制,直到明代才重新在西域設立西北七衛,恢復了對西域的管轄。
曠日持久的戰爭令于闐實力大損,逐漸處於劣勢。卡迪爾汗時期,喀喇汗王朝最終完成了對於闐的征服。
直到乾隆年間,才被清朝重新納入版圖,朝廷再于闐舊土置和闐直隸州。
回到正文,于闐貌似要取代莎車成為新一代的西域霸主,就在這個時候,北匈奴終於出手,調發了歸附它的西域軍隊包圍于闐,于闐與莎車一戰也損失慘重,在匈奴人的直接干涉下,于闐被迫臣服北匈奴。
西域多年混戰的最終勝利者,居然是漁翁得利的北匈奴,尤其是北道諸國,幾乎全在匈奴人的控制下,相比之下,匈奴在南道諸國的影響力稍弱一些。
班超的首站選擇了南道大國鄯善。
鄯善即古時的樓蘭,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西漢時改名鄯善,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南。
建武二十二年,鄯善王安曾上書請求歸附東漢,劉秀以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唯由,婉絕了鄯善。
匈奴擊垮于闐後(北匈奴聞于闐敗莎車,遣五將發焉耆、龜茲十五國兵三萬餘人圍攻于闐,于闐王廣德降,以太子為質,歲給罽絮,北匈奴派使者監督于闐國政,于闐暫降於北匈奴),畏懼匈奴兵峰的鄯善無奈投靠匈奴,但骨子裡,人家是親漢的。
時隔六十年後,大漢的使者再次出現在西域!
班超來後,鄯善王馬上啟用高規格接待(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
但不久,班超發現鄯善王看他的眼神開始變得不那麼友善(後忽更疏懈)
班超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情況,他馬上召集眾人開會,給出了他的判斷:此必有北虜使來也。
這種察一葉而知秋的判斷力是很強的!
班超隨後從鄯善國接待人員詐出真相,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
雖說竇固剛打了大勝仗,但北匈奴離西域更近,況且大漢是否會長期在這裡駐軍,誰都不能打包票,鄯善王很有可能再次倒向匈奴!
大漢使團危在旦夕,只能拼了。
但是底下的兄弟們敢不敢呢?畢竟這裡是異國他鄉,漢軍主力遠在千里之外,班超手裡只有三十六人而已。
班超沒有馬上試探大家,而是召集眾人先喝酒,酩酊大醉,班超突然大喝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
酒壯人膽,三十六人齊聲道:是生是死,我們都聽司馬的!
班超隨後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晚上就把匈奴人端了!讓鄯善王斷了念想!
此話一出,有些人的酒就醒了,干匈奴人?班司馬是不是喝大了?
有人建議這種大事應和從事郭恂先商量下。
班超一聽怒不可遏:是福是禍在此一舉。郭從事只是個平庸的文吏,手無縛雞之力,他要是知道這件事,必定會害怕。如果因此泄露我們的計劃,到時候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在班超的聲色俱厲下,加上形勢的確危急,眾人再無異議。
事不宜遲,班超決定當晚就干。
來看下班超的精妙布置,他分成三隊執行圍殲任務。
1、班超本人負責放火;
2、十人小隊藏在匈奴營地後,見火起就鳴鼓大呼;
3、其餘人手持兵弩,在門外伏擊。
班超放火後,熟睡中的匈奴人突然聽到響聲大坐,驚慌失措下亂作一團,奪門而逃,結果不是被伏兵射殺,就是被亂刀砍死(餘眾百許人悉燒死)
匈奴使團全軍覆沒,漢使團無一人損傷!
第二天,班超才將此事報知郭恂,郭恂臉色頓時難看起來(恂大驚,既而色動),班超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安慰他:儘管從事沒有與我們一起行動,但功勞簿上一定有你一份。
郭恂聞言臉露喜色。
郭恂有功嘛?當然沒有,憑啥分他功勞呢?
這麼想的確沒錯,問題使團就這麼點人,容不得出現一絲差錯。只有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方能成功。
歷史上,有太多英雄,最後都毀於小人手裡,出讓點甜頭,顧全大局,才是萬全之策。
內部矛盾解決後,班超請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
一國震怖。
鄯善王上下都驚了,知道匈奴狠,但和大漢一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
班超立威後,又好言撫慰,鄯善王當場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並派兒子去洛陽留學(超曉告撫慰,遂納子為質)
首戰告捷!
班超完成使命後,竇固非常高興,向朝廷奏明班超出使的經過和成果。
劉庄還記得這個當初為兄長勇闖京城的小夥子,班家二小子果然好樣的,遂任命他為軍司馬,再度出使西域。
臨行前,竇固認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給他再撥一些人馬。
班超卻說:原來那批人就夠了,人多反而增加累贅。
這句話充分展現了班超極強的自信,但咱們在往深里分析下,班超的豪言壯語背後也透露西域之行的關鍵點:以夷制夷。
別忘了他那麼多年的史書不是白抄的,根據張騫當年的記載與文獻,他非常明白西域的情況:體量有限,養不了太多人。
去的人多,無論對西域諸國還是大漢,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為啥西域諸國後來積極擁護班超,指哪打哪,其原因就是受不了匈奴的壓迫,如果漢朝出動大軍,讓他們提供糧草補給,和匈奴又有什麼區別?
鄯善拿下後,班超下一站就是曾終止莎車霸權的于闐(今新疆和田)。
只是于闐的崛起之路很快就被北匈奴打斷,北匈奴聞于闐敗莎車,遣五將發焉耆、龜茲十五國兵三萬餘人圍攻于闐。
注意這個數量,從某種程度來說,北道諸國都臣服在匈奴人麾下!
于闐王無力對抗,只能投降(于闐王廣德降,以太子為質,歲給罽絮)
對於大漢使者,于闐王廣德甚至連基本的外交禮儀都沒有(超既至於,廣德禮意甚疏)
于闐國的情況班超早已瞭然於胸,他設計誘殺親匈首領,又痛打宰相數百皮鞭。
班超的神勇震懾了于闐王,他早就聽說班超在鄯善誅殺匈奴使者的壯舉,現在大漢明擺著就是來為西域各國撐腰,本就與匈奴有仇的他決定賭一把,叛匈歸漢!
于闐王隨即下令殺死北匈奴使者,對外宣布歸附漢朝。
作為南道體量最大的國家,于闐的表態具有著極其重要的示範意義,很快,南道諸國開始相繼歸附大漢。
多聊幾句,鄯善、于闐兩個西域大國的歸順,真的是因為班超及那36名勇士戰力太強悍?
開玩笑,好歹兩國也是擁兵上萬的大國,還圍不死使團這點人?
不管是鄯善也好,還是于闐也罷,他們忌憚的是班超背後那個巨人:大漢王朝,竇固駐紮在天山腳下的軍隊可不是擺設!
當然,有朋友會說,東漢有這個國力遠征西域嘛?西域和匈奴一旦聯手,漢軍勞師遠征,會不會重演李廣利的悲劇?
這就體現出班超戰略的高明,他為啥只帶三十六人,就是告訴西域諸國,大漢不會給你們帶來負擔。
一方面大漢這裡不納稅,也不要供養漢軍,另一邊北匈奴強征暴斂,把他們西域諸國當成自己的錢袋子。
西域諸國早已苦不堪言,只是礙於自身實力有限,一直敢怒不敢言。現在大漢來撐腰了,領頭者的作風又是那麼強勢,與班超合作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第二年,班超開始了他的西域第三國之行——疏勒(今新疆喀什市)。
疏勒地處南北兩道的會合點,時至今日都是從西方進出西域的咽喉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比于闐,疏勒更不好對付。
于闐南道稱雄,北道首屈一指的大國則是龜茲。
龜茲國王也是在北匈奴支持下上台,有了匈奴撐腰,龜茲不斷向西拓展勢力範圍,擊敗疏勒後,立龜茲人兜題為王。
北行之路看似艱難萬分,班超仍然信心十足,他的底氣是啥呢?
1、南道諸國作為後盾
2、兜題非疏勒人,疏勒國人必不為其用命
班超離疏勒首都盤橐城後,僅派部下田慮帶幾個人就去勸漢兜題。
這麼做是不是太大意了?
班超這麼做自然有其深意。
班超在西域已經名聲大噪,幾次斬首行動令西域各國都有所防範,他要是親自去,兜題很有可能直接將其下獄。
他不出馬就是為了降低對方的警覺性。
兜題果然中計,班超沒來,他根本沒把田慮放在眼裡,大意了!
田慮絕對是個高手,乘兜題不備,單槍匹馬劫持了他,在敵國王宮實現單手擒拿國王的壯舉!
兜提手下的人都驚懼奔走(班超所料不錯,一個龜茲人,誰會為他賣命!)
田慮拿下兜題後,派人飛馬報告班超,班超隨即開赴城中,把疏勒文武官員集中起來,針對匈奴、龜茲人的暴政,開起訴苦大會。
情緒到位後,班超當眾宣布另立原疏勒王侄兒忠當新王。
疏勒正式全部改弦易轍,重回大漢懷抱。
班超接連搞定西域幾大強國後,其他小國見風使舵,紛紛主動對漢朝投懷送抱,派王子到洛陽朝做人質。
西域與漢朝中斷了六十多年的關係得以恢復,絲綢之路重新打通,大漢的威德再次遠播西域甚至更偏遠的地方。
就在班超楊威西域的同時,漢匈核心交鋒區,極其壯烈的喋血孤城之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