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真的遠勝李鴻章?為啥他下台後德國快速被歐洲列強孤立?

2023年10月08日17:29:10 歷史 1613

執掌德國這艘大船的老宰相俾斯麥下台後,很快德國就被一個敵對的大國聯盟所包圍,基本上被孤立了。這時的德國國內也很緊張,和某某國家必有一戰的聲音到處都是,結果就是,沒過幾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真就爆發了。

那俾斯麥下台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為啥當時正在強力崛起的德國會一步步的陷入孤立,進而走向戰爭呢?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一直是歷史學的研究熱點,為啥呢?因為弄清楚這個問題後,或許對所有正在崛起的大國都有啟示。

今天我也來湊個熱鬧,聊聊這個問題。

俾斯麥真的遠勝李鴻章?為啥他下台後德國快速被歐洲列強孤立? - 天天要聞

俾斯麥

好,時間回到1890年,這一年老宰相俾斯麥下台了。俾斯麥大家都知道,他就像個大家長,德意志帝國的一切事情都是他來做主,德國能統一,統一後的德國能夠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享受20年的和平崛起,基本上就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但是呢您也別急著佩服,為啥呢。因為俾斯麥的這個人的局限性也很突出。

在當時的普魯士,許多人對俾斯麥的頤指氣使、咄咄逼人是很厭惡的。1866年,一位大學生朝上班路上的俾斯麥連開兩槍,但沒有打中要害。聽到這個消息,俾斯麥的母校柏林大學的一位教授居然說:「這麼大的國家,難道就買不到一把准一點的槍嗎?」

另外,德國著名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有過一個評價。他說,俾斯麥下台後,留下了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只能依靠大人物替自己做主的民族。

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整個德意志民族是這樣,那精英階層呢?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那些容克貴族呢?這些精英階層雖然比普通民眾的認識水平要高,但在當時也好不到哪裡去。

而且,俾斯麥這個人從來不培養隊伍,也故意不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底下人。

俾斯麥建立的那一套複雜的大陸聯盟體系比如「三皇同盟」、「三國同盟」等等,很有效,很厲害,但裡面的東西太複雜,別人不要說操作,連理解起來都不容易。

有時,俾斯麥犯了拖延症,結果就是所有政府機關都得停下來等他。討厭俾斯麥的下屬乾脆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德國的拿破崙」。

俾斯麥故意把同盟體系設計得極端繁瑣,根本不在意繼任者能不能把它們維持下去。這已經不是嚴肅的政治行為了,而是街頭藝人變魔術。

俾斯麥真的遠勝李鴻章?為啥他下台後德國快速被歐洲列強孤立? - 天天要聞

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

後果就是俾斯麥一下台,德國就有了大麻煩。

我們知道,一戰前的大俄和奧匈帝國是死對頭,但俾斯麥的操作是先和奧匈結盟反對大俄,另一方面又和大俄簽訂了德俄互不侵犯條約。

新上台的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政府班子覺得這不是自相矛盾,這不是兩面三刀嘛,我們堂堂德意志第二帝國怎麼能這樣呢。

俾斯麥真的遠勝李鴻章?為啥他下台後德國快速被歐洲列強孤立? - 天天要聞

威廉二世

教員不是說過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嘛。

德意志帝國的新領導人就把這個思路放在外交上了,解決的辦法就是一刀切,把關係搞清晰。德國既然和奧匈是結盟關係,那好,德俄兩國就不能再搞什麼互不侵犯了,原來的條約廢除。

這樣一來確實很清晰了,但大俄立刻就恐慌了,因為德奧擺明了要聯合對付它。那它怎麼辦?法國不是被德國打敗以後一心要復仇嗎?正好和法國結盟。所以在1894年法俄正式結盟,德國被夾在中間,戰略環境一下子惡化了。

那德皇是傻嗎?他為啥這麼做呢?、

其實很簡單,德國的新領導人只看到自己實力強大,根本就沒有看到這種強大帶來的危險。

國際關係裡面,你快速強大起來的時候,別人肯定不放心,特別是當你的體量特別大的時候,這時別人遏制你是一種本能。

這種情況下你和別人的關係越複雜,和別人的利益捆綁越深入,人家反而越沒辦法動你。但等你把這種複雜關係一刀切的時候,人家要對付你也簡單了。

而且這時的德國把複雜關係一刀切不光是和俄國,而是一條道走到黑,最後結果是和周圍大國一一鬧僵,只留下一個朋友,那就是和它結盟的奧匈帝國。

但是,德國新決策層的錯誤只是把複雜關係一刀切了嗎?

當然不止。

德皇和他的政府還有一個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度追求威望,也就是過度的追求國家的外在形象和地位。

你要去讀外交檔案的話,會發現俾斯麥時期的外交檔案極少提到「威望」這個詞,但之後的檔案里「威望」成為一個高頻詞。

很多歷史書說德國1900年前後搞的「世界政策」,說是要爭霸世界,到處搶殖民地。但說穿了,德國要的可不全是什麼殖民地,而是要通過殖民地來彰顯自己的大國地位,說白了,最終要的還是威望,還是要各國承認德國的強大。

而這直接導致德國和傳統強國英法搶殖民地的時候特別高調,把原本就不大好的關係搞得更緊張。

另外,為了追求威望,德國也動不動的秀肌肉。除了歐陸最強的德國陸軍外,還著重重建了海軍,這個真的是觸了英國的逆鱗,但德國真有什麼重要的海上目的要保護嗎?沒有,多數情況就是為了顯示「我是個大國,我很重要」。

我們舉個例子,看看著名的摩洛哥危機中,德國的表現。

本來,英法哥倆已經商量好了怎麼瓜分摩洛哥,但是德國迫不及待的就衝過去,說我在那裡也有利益,憑啥不問問我的意見?

就這樣,一下子和英法頂起來了。這場危機的結果,就是讓本來是世仇的英法開始形成准同盟關係,共同對付德國,而德國面對英法兩大強權的聯合,最後一刻退縮了。

所以你看,為了比較虛的國家威望,反而把重要的戰略利益給丟了。這就是俾斯麥之後德國犯的另一個戰略錯誤。

講到這裡,你一定會問:為啥沒有了俾斯麥的德國會犯這樣的錯誤,德國政府就沒有聰明人了嗎?

這就要說到當時德國整個國家的心態了。

我們都知道,德國位於歐洲的中心地帶,西部是法國,西班牙,南部是義大利,東部毗鄰波蘭,俄國,戰略環境惡劣,自古就是大國鬥爭的主要戰場。德意志的分裂也是歐洲長久以來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時的德國是各大國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緩衝空間。

俾斯麥真的遠勝李鴻章?為啥他下台後德國快速被歐洲列強孤立? - 天天要聞

但是帝國宰相俾斯麥,對內使用關稅貿易同盟,整合內部力量。對外奉行「鐵血政策」,以強硬的手法,通過三次對外戰爭,統一了全德。並且通過自己高超的外交手段給新生的德意志帝國帶來了二十年的和平時間,使德國快速崛起,一躍超過當時周邊所有的國家。

如果你是一個德國人,過去的兩百年里常受欺負,而現在不一樣了,德國不光統一了,實力增加的也是最快,所有老對手都被自己遠遠的甩在了後面,你會不會產生出強烈的德意志民族的優越感、自豪感,你會不會特別希望能夠得到世界的承認。

但外界的承認有那麼快嗎?你看看其他大國,一方面提防德國,另一方面也確實沒太把它當回事。做的特別過分的就是世界老大英國。

我們舉個例子,1900年,英國正和南非的布爾人打仗,有一艘德國民用輪船在開往南非的路上突然連人帶船被英國海軍扣押,據說是懷疑船上有違禁品。英國這個行為當然違反國際法,德國政府強烈抗議,但沒有用。

這艘船被英國扣了多長時間?整整兩個多星期,但沒有檢查出任何違禁品,最後放行,不了了之。

在德國人看來,這件事太過分,如果自己是個小國也只能認了,但德國現在已經強大了,為啥還要受這樣的欺侮呢?

所以德國人一方面自豪,一方面又委屈,情緒反差特別大,就想讓外界快點承認自己的大國地位。

整個民族都帶著這種心態做事情,當然容易犯錯。

而且這種心態還產生了強烈的強硬偏好的民意。什麼叫強硬偏好?就是政府只要對外強硬,輿論就喝彩,對外有一點點妥協,輿論就開罵。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多國家都有,但當時德國尤其厲害。

對於俾斯麥這樣一位戰略大師,他去世以後人們記住的只是他強硬、「鐵血」的一面,而他背後那種精細打算、隱忍妥協根本就沒人再提。

俾斯麥的名言「我們德國人除了上帝以外誰也不怕」被到處引用,但德國人選擇性的忘了這句話的下半句:「正因為這種對上帝的敬畏,使我們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那面對這種洶湧的強硬偏好的民意,德國決策層怎麼樣呢?

實際上,俾斯麥之後的德國政府里沒有一個人能駕馭這樣的民意,只能任由它泛濫。決策層被民意推著往強硬方向走,由一個錯誤走向另一個錯誤。

所以你看,俾斯麥下台後的德國之所以很快陷入戰略上的困境,關鍵在於德國整個國家在心理上和戰略思維上都沒有成長。一旦強人不再,整個國家的「巨嬰」本色就暴露出來。

另外,結盟與遏制,並不能真的讓別國屈從於自己的意志,只會加重雙方的恐懼與猜疑,引發軍備競賽,最終導致戰爭的爆發。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希望通過這一段歷史的回顧,我們可以對今天的大國外交,看的更清楚些。

如果你有一點點喜歡,請長按點贊和點個免費的關注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