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年,75歲的李隆基騎著馬,遷往甘露殿。突然,李輔國帶著500騎兵攔住去路,他拔出朴刀,面帶凶光,嚇得李隆基差點從馬上摔下來,高力士見狀,高聲呵斥:「大膽奴才!竟敢驚擾上皇!還不退下!」李輔國一聽,收起朴刀,揚長而去。
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名,集結兵馬,功向長安。李隆基驚慌失措,他做夢也想不到,熱衷吃喝玩樂,溜須拍馬的安祿山,竟然會有二心。
如今,李隆基身邊連個得力幹將都沒有。他年過70旬,已經沒有了往日雄風,想要親自披掛上陣,卻連寶劍都拿不動了。
於是,李隆基找來丞相楊國忠,商議對策。不得已,派出了年老的哥舒翰鎮守潼關,可是,李隆基聽信楊國忠的讒言,對哥舒翰起了疑心,胡亂指揮哥舒翰,導致潼關失守。
756年,眼看著安祿山的大軍即將功到長安,李隆基帶著楊玉環以及親信,逃往成都。
怎料,行至馬嵬驛時,眾將士給丞相楊國忠來了個萬箭穿心,將士們一不做二不休,在楊國忠含恨西北之後,衝到李隆基的住所外叫囂:「除掉楊貴妃!除掉楊貴妃!」
李隆基一聽,左右為難,不聽將士的,將士意難平,自己的小命難保;聽將士的,堂堂一國之君,連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情何以堪?
可是,眼下這局面,李隆基沒有辦法了,他流著淚下旨:「賜貴妃三尺白綾!」
於是,楊玉環拿著三尺白綾含淚自盡,年僅38歲,高力士將楊玉環草草下葬。之後,李隆基又馬不停蹄的逃往成都。
所謂天佑大唐,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史稱唐肅宗。唐肅宗重用郭子儀,調集兵馬,開始反擊,大唐王朝保住了,只是,一夜之間,李隆基沒了皇權,被迫退居二線。
757年,安史之亂結束,李隆基回到長安,唐肅宗對他頗有猜忌,他被唐肅宗安排住進了興慶宮。
起初,李隆基的身邊,有一直侍奉在側的太監宮女,有梨園的樂師歌女,有心腹高力士,有大將軍陳玄禮,還有妹妹玉貞公主,雖然沒有自由,但是李隆基的小日子還是挺滋潤。
怎料,宦官李輔國為了邀寵,悄悄的對唐肅宗說:「上皇李隆基悄悄的聯絡舊部下,恐怕有不軌行為!」
唐肅宗一聽,眉頭一皺,若有所思,但沒說什麼。
誰料,李輔國趁唐肅宗生病期間,亂傳聖旨:「上皇李隆基,行為不端,遷居西內甘露殿!」
李隆基一聽,一臉懵,可他已無皇權,只能收拾收拾,遷居西內。
怎料,在李隆基騎著馬,遷往西內時,突然,李輔國帶著500騎兵攔住去路,他拔出朴刀,面帶凶光,嚇得李隆基差點從馬上摔下來,高力士見狀,高聲呵斥:「大膽奴才!竟敢驚擾上皇!還不退下!」李輔國一聽,收起朴刀,揚長而去。
後來,唐肅宗知道了李輔國亂傳聖旨恐和李隆基的事,怎料,他非但沒有處罰李輔國,還下旨將高力士流放巫州,大將軍陳玄禮也被調離,玉貞公主被送回道觀,往日照顧李隆基的太監宮女一併調離,一時間,李隆基變成了沒人管沒人要的老人,好凄慘。
又過了一段時間,唐肅宗自覺愧對父親李隆基,又派了些宮女太監照顧李隆基。沒了愛妃楊玉環,沒了心腹高力士,沒了熟悉的太監宮女,李隆基終日悶悶不樂。
762年,李隆基病逝,享年78歲,昔日天子,就此隕落。
面對皇權,骨肉親情微乎其微。唐肅宗即使皇權在手,也對年過7旬的父親李隆基心存忌憚,把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流放巫州,不讓熟悉的太監宮女照顧李隆基,不讓玉貞公主陪伴李隆基,真夠狠心。
李隆基已年過7旬,卻不願主動讓出皇位,以至於兒子李亨登基之後,一直對他心存忌憚,後來,落得個凄慘離世,可悲可嘆。
關於李隆基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關注我,一起品讀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