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策沒有死,那麼曹操就會滅亡,劉備也沒有機會稱雄。
公元200年4月,孫策在山中打獵的時候,遭遇三個刺客,然後他的面頰中了一箭,不久之後就死了。
孫策是東漢末年長沙太守孫堅的長子。孫堅死去之後,孫策先是依附袁術,通過從袁術處借回原本屬於孫堅的部將後,南下創業。
孫策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平定了江東。東漢之後三國中的東吳勢力,就是孫策創下的基業。
孫策平定江東之後,就已經擁有了圖謀天下的基礎,而同時期的曹操和袁紹,正在進行爭奪北方統治的決戰。
當時袁紹出動了十一萬人,而曹操的主力只有兩萬人。曹操與袁紹的對峙,本身就處於弱勢,如果孫策從後面偷襲一下曹操,那曹操將會滅亡進退兩難的地步,最後被徹底滅亡。
孫策是在公元200年4月死的,那個時候曹操與袁紹正在官渡對峙。
假如孫策沒有死的話。孫策只要等到七月,突襲許都,將漢獻帝搶到手,然後帶回江東,曹操就會滅亡。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
當時曹操的處境已經非常艱難了,他的兵力不如袁紹,糧食也沒有袁紹的多,地盤更沒有袁紹的大曹操還曾寫信給荀彧,準備放棄官渡,退守許都。說明曹操當時自己也沒有信心戰勝袁紹。
如果後方許都被孫策偷襲,曹操軍隊會在頃刻間崩潰。
曹操被滅亡之後,袁紹就會吞併曹操的地盤,到時候袁紹會成為實力最強的一個割據勢力。因為袁紹的實力本身就要比曹操強,如果沒有在官渡之戰中大敗,他的實力會比曹操統一北方後還要強。
而孫策在得到漢獻帝後,一定會在江東建立小朝廷,學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孫策的實力雖然強,但是他的部隊,都是擅長在長江以南進行水戰,與袁紹的軍隊比起來,並沒有優勢可言。
但是袁紹也沒有曹操的能力強,袁紹本人是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袁紹的內部勢力分幾個派系,並不團結,就算他像曹操一樣統一了北方,但是並不能像曹操一樣,再有更大的作為。
況且袁紹的手中還沒有漢獻帝,到時候西北的馬騰,關中的張魯,荊州的劉表,依然不會服袁紹。
袁紹沒有漢獻帝,就不能像曹操一樣名正言順的去攻擊其他的勢力。袁紹攻擊任何一方,都會遭到其他諸侯的合擊。
袁紹在打曹操的時候,還和劉表結了盟,所以在打敗曹操後,袁紹沒有理由,也不會主動去打劉表,要是漢獻帝在孫策手上了,那麼袁紹肯定會將孫策當成是第一敵人,而劉表與孫策有殺父之仇,一定會配合袁紹對付孫策。
如果真的成了這樣的形勢,那麼劉備也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了。
劉備當時本來就在袁紹帳下,如果袁紹沒有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話,劉備沒有理由反對袁紹,他也不需要逃亡,不需要去投奔劉表,後面更不會出現三顧茅廬,和赤壁之戰。
如果孫策不死,歷史上可能就沒有魏、蜀兩國了,但是袁紹並沒有曹操的魄力統一整個北方,而孫策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孫策的年齡要比袁紹、劉表等人小。
周瑜在孫策的手下,也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孫策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