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460年到640年之間,在西域地區曾經長期存在過一個以漢人為主的政權,名叫高昌。但在這個政權存在期間,卻長期是一些北方游牧族群的臣屬,最終還被唐朝所滅亡。那麼高昌政權究竟是個什麼性質的政權?它存在期間又發生過什麼呢?
漢宣帝設立西域都護府前後,大量漢軍定居當地
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後,西漢王朝為了抗擊匈奴,很快開始了對西域的經營。公元前60年前後,漢宣帝在西域的烏壘(今我國新疆輪台以東)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此後,相當數量的漢軍士卒攜帶家屬前往當地屯田,使當地很快出現了相當成規模,且長期定居的漢人群體。
而到漢元帝在位時期(公元前48年到33年),漢朝在今天我國新疆吐魯番周邊修建起了軍事壁壘。根據《魏書》記載,當地「地勢高敞,人庶昌盛」,所以此後這個地區就被稱為了高昌壁或高昌壘,歸涼州敦煌郡管轄。
而在公元4世紀初,中國北方進入了十六國時期。在公元327年,北方十六國中的漢人政權前涼君主張駿在平定了高昌周邊的叛亂之後,在高昌正式設郡。而在此後100多年時間裡,高昌先後受到了前涼、前秦、後涼、西涼和北涼等政權的統治。
近代在高昌故地發現的高昌古城
而在此期間,高昌郡始終是由漢軍及其家屬後裔所主導的地區。公元435年,由匈奴人控制的北涼政權顯著衰落,高昌當地漢人望族闞氏家族首領闞爽在漠北強權柔然的支持下自任高昌太守,並宣布高昌脫離北涼。
4年之後,北涼被北魏滅亡。但此後北涼末代王弟沮渠無諱向西逃亡,先後攻佔了鄯善和高昌,而在隨後差不多20年的時間裡,高昌就處在了北涼殘部的統治之下,史稱高昌北涼。而闞爽則逃亡到了柔然統治區。
公元460年,柔然自行出兵將高昌北涼滅亡。當時闞爽已經死去,但很明顯他在此前已經贏得了柔然的信任,所以柔然在佔領高昌之後很快扶植闞氏家族的另一位首領闞伯周為高昌國王,高昌國正式建立。
高昌國與北魏、高車和柔然的形勢
闞氏高昌可以說始終是柔然的附屬國,與其深度綁定,其內部一直使用柔然受羅部真可汗的「永康」年號。除了受制於柔然,闞氏高昌內部也紛爭不斷,闞伯周的兩個兒子曾經自相殘殺,先後成為高昌王。
公元487年,原本也臣服於柔然的草原族群高車部趁柔然與北魏戰爭期間,脫離柔然自立。不久之後,高車部首領阿伏至羅對高昌發動猛攻,將闞伯周的兒子闞首歸殺死。之後,阿伏至羅又立了出生於敦煌郡的漢人張孟明為高昌國王,使高昌在外力作用下完成了一次朝代更替。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曾想幫助高昌內遷
但張孟明似乎始終沒有得到高昌人的擁護。8年之後,高昌人將張孟明殺死,又擁立了當地漢人馬儒為新國王。而馬儒似乎對高昌繼續存在缺乏信心,所以很快派使節王體玄前往中原,請求北魏協助高昌人整體遷往內地。當時剛剛遷都洛陽,以徹底漢化為宗旨的北魏孝文帝對於高昌這個西域漢人政權也比較熱心,很快派明威將軍韓安保前往西域接納高昌人。
但當時高昌漢人在西域已經生活了數百年,所以雖然馬儒本人遷居內地的願望強烈,多數高昌人卻並不是這麼想的,結果他也很快遭到了高昌人的反叛,在公元501年被殺死。此後,高昌人又擁立了當地漢人麹嘉為新國王。
一些史料記載,這個麹嘉是王莽時期西遷的漢人後代,在當地應該有比較深厚的根基,他所建立的麹氏高昌成功穩定了局面,成為了維持時間最長的高昌政權。
隋朝時期高昌周邊形勢
隋朝建立之後,高昌很快被納入了隋朝的統治體系之中。公元608年,隋煬帝在高昌設置了西戎校尉府,統管西域事務。公元612年,隋煬帝楊廣將一名隋朝公主嫁給了高昌王麹伯雅。在此期間,高昌還曾派兵協助隋煬帝攻打高句麗。
而麹氏高昌曾以篤信佛教而著稱。在公元631年,西行的高僧玄奘路過高昌時,曾受到當時的高昌國王麹文泰的強力挽留,最後玄奘竟然是通過絕食明志才使麹文泰同意放他走。而他在離開高昌之前,還在麹文泰之母張太妃的見證下,與麹文泰結拜為義兄弟。
但麹文泰雖然對玄奘情真意切,卻也著實背景複雜。他年輕時正值漠北新強權突厥強盛之時。所以他曾被父親麹伯雅送到西突厥統治區做質子。而在公元619年,他在西突厥支持下率軍返回高昌,通過兵變奪取了高昌王位。
唐朝時期高昌周邊形勢
所以他雖然也曾對唐稱臣,並曾親自去長安朝拜唐太宗李世民,還與其相談甚歡,但他卻始終和西突厥關係密切。幾年之後,他還是完全倒向了西突厥,不但與其聯合阻斷了西域的商路,還一同對唐朝伊州(今新疆哈密)發動了進攻。而這些舉動也徹底激怒了唐太宗。公元639年,李世民派大將侯君集對高昌發動了全面反攻。
而唐軍很快就攻擊到了西域沙漠邊緣,麹文泰自知末日將至,最終驚懼而死。之後,他的兒子麹智盛即位成為末代高昌國王。但他即位後不久,侯君集就率大軍圍困了高昌城,麹智盛自知大勢已去,很快投降。至此,存在了180年的高昌國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曾與高昌君主有密切交集
但在此後,來到了中原的麹智盛和弟弟麹智湛等人都受到了唐朝的禮遇,以至於李世民去世後,麹智盛的石像還作為功臣像豎立在了唐昭陵。而麹智湛則在後來被唐朝任命為安西都護,曾經重返高昌故地,並曾助力唐朝最終滅亡了西突厥。至此,存在於公元5到7世紀的高昌政權相關歷史才基本告一段落。(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