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女訓大行於世,是在兩宋時期,且多數出於名公巨卿、宿學碩儒之筆,如北宋的司馬光、張載、鄭俠,南宋的趙鼎、袁采、劉清之等。這一時期的女訓發展開啟了亘古未有的新篇章,可謂浩瀚如煙、歷代之最,可以說是我國傳統女訓的繁榮期。
一、 心地猶臉面,不得行妄欲
這些女訓著作在大體主旨上強調女子應知禮崇法、循規蹈矩,主張女子應接受符合家庭倫理精神等禮儀規範,與自我修養之道的教育內容,相較以往女訓更成體系化。另外,還出現了詩文結合、圖文結合等一些新的表現形式。
宋代學者們在繼承前代女訓思想的基礎上,撰寫了眾多傳世的女訓作品。影響深遠且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司馬光《溫公家范》、《居家雜儀》,余靖的《女訓約言》,鄭俠《示女子》,梅堯臣《寄別陳氏妹》等女訓作品。
在女訓體現的教育價值取向上來看,儒學的復興以及理學的發端為北宋女訓提供來源與依託,是一種以儒家家庭倫理道德為核心,以女子修身、養性為目的的教育。
縱觀這一時期的女訓,大致有兩個方面的特點。首先,產生了針對女子修身、治家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論述的女訓。《示女子》這首五言律詩選自《宋詩鈔·西塘詩鈔》,這是鄭俠寫給愛女的一首家訓長詩,從「吾生鮮兒女」到「臨期一杯缶」。
這字裡行間中不僅流露出為父在對其愛女遠嫁他鄉依依不捨之情感,同時也強調愛女無論在立身處世、待人理家上,都應當遵循封建倫理道德規範。
作為女子,應存柔惠慎言之行;作為妻子,應視丈夫為天,行順服依從之德;作為婦人,應像孝敬父母一般孝敬公婆,不失禮節;作為母親,善於育子教子;最重要的還應懂得持家理財之道、讀書要深味其理,遇事要慈善和平。
這種針對女子修身、治家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既體現了作者對於宗族禮法和傳統道德的遵守和維護,同時也表現了封建社會家庭對女性成員的教化和關愛。
余靖將《女訓約言》分成了「女德篇」與「女戒篇」,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女子應當涵養的德行。「女德篇」從正面落筆,提出女子立身治家之法,細緻周詳,教育女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當秉承孝順和慈、恭敬貞淑、勤勉節儉之德。
二、面有塵垢丑,心有妄欲痴
「女戒篇」則從反面著手,從言談舉止、品性作態、為人處世等方面訓誡女性不要自損德行。其次,史料豐富,體現出宋代文人博學的特點。在《溫公家范》中,司馬光以儒家之德性倫理為核心,具體闡述了家族內部成員應遵守的各項道德準則。
該書首論「治家」,徵引《周易》、《大學》、《尚書》、《孝經》、《詩經》等經典中的格言,包括歷史案例和行為規範,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再輔之以典型示範,條理清晰、史料充實,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如司馬光在論述「女人不妒品自高」之命題時,曾將揭示《樛木》、《螽斯》、《桃夭》、《芣莒》等傳統詩歌的深刻內蘊作為開篇引例,以期來推崇「婦人之美,無如不妒矣」的良好品質。
《居家雜儀》中規範的具體內容,除了對《周易》、《禮記》、《儀禮》等經典的轉述之外,還有在其基礎之上進行的創新之處。
三、女知飾其面,不防妄欲迷
這一時期是女訓大量湧現的時期,宋代士大夫們通過總結前代及父輩們的女子教育經驗,從遵守倫理綱常、整肅家風家規等方面勸誡女子行修身齊家之道。由此可見,北宋時期的女訓大多數是對前代的女訓作品進行整合而成,使其更加體系化。
南宋在內容和文體上,除繼承北宋女訓的之外,還呈現以下新拓展:首先,出現了「治生」、「制用」的女訓文章。宋代商品經濟極為發達,已經與國計民生聯繫在一起,對當時的個體、家族以及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一時期以「治生」為核心的家訓層出不窮。
葉夢得在《石林治生家訓要略》中,一方面突出強調封建社會家庭中「治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另一方面還制定了關於「治生」的基本行為規範和準則,一字一句都凝結了他對家族子弟的關心和教誨。
宋代女訓在數量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眾多數量表現出豐富的教育內容,承載這諸多教育內容、諸多教育精華的體裁形式也表現得靈活多樣、不盡相同。劉清之作為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他著書立說,為其家族劉氏「墨庄」在南宋的復興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結語
在宋代女訓的發展歷程中,由於兩宋歷史背景與社會環境的差異,使其在形式、內容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與特徵。北宋女訓的出現為南宋女訓的發展提供了歷史經驗和寶貴經驗,而南宋女訓則是北宋女訓的完善與拓展。
參考文獻:
《示女子》
《溫公家范》
《居家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