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2023年09月12日18:26:10 歷史 1880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魏徵具有治國理政的才華,富有政治遠見,沒有什麼能使他退縮、屈服的,頗為太宗賞識。魏徵的進諫,太宗都懷著一顆包容謙虛之心,認真聽取魏徵的建議,太宗每次和他一起討論治國之道,無不歡喜,魏徵也感嘆自己能遇見理解自己的明君。

便忠心耿耿的為唐太宗效勞。唐太宗對魏徵說:「人們都說魏徵舉止散漫,但我覺嫵媚。」魏徵聽後,回答說:「是陛下鼓勵我說真話,所以臣敢直諫,若陛下不受臣諫,臣亦何敢數犯龍鱗。」多年求索,魏徵「事明王」的機會終於來到了。

他政治上的一世輝煌由此開始,唐太宗對魏徵的信任程度不亞於房玄齡杜如晦,經常把他召入卧室,就國家政策向他請教。魏徵亦不負太宗重望,上書指出太宗治國不妥的地方,時常加以勸誡忠諫,他突出的政治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唐太宗讚許魏徵:「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貞觀六年,唐太宗舉行賞月夜宴,乘酒意酣暢,面對群臣得意洋洋的說:「魏徵,王珪,昔在東宮,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無愧古人。」宋代思想家對唐太宗新故同進的官員管理方略大加賞識。

說道:「其先後新故之不同,亦已甚矣。太宗並舉而大用之,以究盡其才。」不以「先後新故」劃線而禁錮人才,而是德才並舉,新故同進,包容昔仇,這確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一條成功經驗。一、唐初科舉制度貞觀時期的科舉制度是從前朝繼承下來。

並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重新完善的,之後各朝的考試製度主要是繼承唐初的科舉制。查閱《新唐書》,在《選舉志》當中有關於唐初科舉制度的記錄:取士之科,多因隋舊。主要分為三種:在學館念書的稱為生徒。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不在學館或正規學校念書的學生稱為鄉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科舉考試分為常科和制科。其中,常科分成六科,第一是秀才科:考試內容以策問為主,為常科中最難的,很少有人能考中;第二是明經科:考試內容以經學為主。

與進士科同為最重要的科舉考試科目;第三是進士科:盛行於唐太宗時期,若考上,仕途較其他常科要寬廣許多,貞觀八年,唐太宗下詔:「加進士試讀經史一部」,大大加強了進士科的考試難度;第四是明法科:考試內容以試策為主。

考察應試者對《唐律》的了解程度;第五是明書科:唐太宗用來選拔文字訓詁方面專業人才的科目,要先通過口試,才參加筆試;第六是明算科:主要用於選拔算數類的專業人才。唐初的制科,非常複雜。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主要分成文詞類十八科、吏治類二十四科、軍武類十六科、長才類二十一科、不遇類二十科、儒學類十九科、賢良直類十五科、玄遭類三科、方伎類二科等等。

唐太宗對科舉制度的運用

唐太宗時期對科舉制度的完善,最突出的就是皇帝為加強封建統治,將選拔官員的權力收回到朝廷中央來,所以唐太宗看見大批新進士,高興的說到:「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而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父親教兒子,長兄教弟弟的學習熱情高漲。

全心全意的來考常科,「進士為士林華選,四方觀聽,希其風采。」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成為唐太宗時期封建地主階級的首要做官途徑。唐朝通過科舉考試,不是馬上就能獲得職位做官,而是再通過尚書省吏部的考試,成績合格,才會被告知可以做官。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是在地方長官下做幕僚,經地方長官推薦後,再正式任命為官。其次,貞觀時期的科舉制度是唐太宗對科舉制運用和改革的實踐,選舉與任用了大批出身低微的寒門人才,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才獲得了入仕為官的資格。

因此社會底層人民為改變命運,刻苦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最終依靠出眾的才華獲得了功名利祿,參與政權。唐初許多官員通過科舉考試,按照唐人的陞官規律,官至宰相。比如宰相李義琰,在武德五年,考中進士,出任太原尉,上官儀和房玄齡也考中進士。

2人後來都官至宰相。唐太宗取得的歷史功績與他對科舉制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科舉考試製度比依據出身背景選拔官員的制度有很大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下表是唐太宗時期以科舉入仕的部分官員。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流外入流」制度的法典化

「流外之人」是唐書中常見的名稱,特指「流外官」。「流外入流」一般是令史、書令史一類的下層官吏,通常不是士人,沒有正式納入朝廷官職,任滿流外官若干年以後(一般約為八到十年),通過相對應的考試,獲得到吏部參加銓選的資格。

最後授予執事官或散官,以此進入到流內的一種唐朝選官制度。基層辦事員、特殊部門的的技術性人才,例如隸書手就是屬於流外之職。即便如此,流外官轉流內還是有很多限制。由於流外官不是士人,出身卑微,轉入流內時候。

一般擔任某些「濁官」,或流內技術官,比如門下典儀、太樂署丞等等。「流外入流」與門蔭制度、科舉制度共同成為唐初人才的進入官場的主要途徑,在官員流動的過程中,流外官也有可能做到到高層官員的職位。「流外入流」是貞觀時期必不可少的選官制度。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在《職官制》中有關於「流外入流」的記錄:「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書、算,其次以流外入流。」從中可以看出。

「流外入流」制度在唐初已經變成了一項法律規定。觀察唐初的朝廷官曆體系,唐初流外出身的官員數量佔大部分,說明流外官是唐代官員體系中重要的構成部分。

流外銓

流外官有自己的銓選考試,即流外銓,亦稱小銓。有資格參加流外銓者是品子、州縣佐吏、庶人等。銓選的條件有三種:「工書法、工計算、曉時務」,只需要精通其中一種就可參加流外銓。在唐初,流外入流者占朝廷官員總人數的比例很大。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張廣達統計《唐六典》記載的職官數目,流內一品到九品有二百二十二人,流外勛品至九品的准官有九百二十六人,流內與流外的比例接近一比五。通常,流外官首先要升到流外勛品,即流外官中的最高職位,才能獲得資格進入流內官

流外官升遷到流外勛品之後,還需要擔任一定年限的官職,同時,考試成績需要達到要求才能擠身進入流內擔任「流內官」。據《唐六典》所載,流外入流的考滿年限從唐朝初期的6至7年(已是「優其敘次」)到後來的8年再到開元年間的10年。

流外入流者考滿之後,亦需要參加吏部的流內銓試,流外入流者通過流內銓試,才能獲得出身。三、唐太宗時期官員的「流外入流」「流外入流」出身的人員主要擔任的職位有都事、主書、主事、縣主簿、縣尉、州、縣錄事等。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下表是王基從任流外官到釋褐的官曆,中間有7年時間,流外官的考限在六年,按此,王基在流外官考滿通過入流考試獲得出身後,很快得到官職,唐太宗時期,流外出身的張玄素就曾任過縣尉、太子(李承乾)少詹事、右庶子等。

孫伏伽曾經擔任過治書侍御史、大理寺卿、民部郎中等。通過「流外入流」的方式入仕,是「流外官」變成「流內官」的必經之路,流外出身之人是唐代官僚體系中具有特殊身份的群體。儘管「流外官」在持續擢升的過程中,可以到朝廷中央任職。

但一般情況下還是以地方官為主。流外官考滿入流加試,無論是試書判,還是經史抑或字書,都使流外入流在制度上更為嚴密,使程序內容也完善起來。加試,也使人流敘職的條件變得較高,使流外入流者的素質也受到較嚴格的檢驗。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這有利於貞觀時期唐太宗選拔有用人才,充實官員隊伍。總之,在官員的選拔與任用方面,唐太宗不借才於異代,主張取士於當前,任用親戚長孫無忌和昔日仇人魏徵;在人才的選拔上,始終堅持著「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思想。

通過科舉制度在民間選拔優秀官員;流外入流的選拔方式,也擴充了唐太宗時期的人才隊伍,使得唐太宗時期有效運轉。

唐太宗時期基層官員的流動

貞觀年間,在京官方面,朝廷官員首先從事的基層文官一般是是校書郎和正字,這兩種基層官職在唐人口中被稱作美職,釋褐為這兩種官職之後的仕途一般也比較好,被白居易讚譽為「公卿之濫觴」。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在縣官方面,唐代官員也有從主簿甚至縣令起家。縣尉是縣官當中基數最大的一個群體,查閱唐代的各種資料,擔任縣尉的官員不在少數,因此這個團體不能忽視。各地方州官方面,朝廷官員普遍從事的基層官職就是州參軍和各曹判司。

校書郎和正字

唐太宗時期官員釋褐的第一個職位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到外縣擔任縣尉或是在外州府擔任參軍;第二種是直接在中央政府擔任校書郎或是正字。其中,擔任縣尉或參軍比較普遍。擔任校書郎和正字則可能需要官員自身條件比較出色。

在唐初基層官職當中,校書郎和正字都是在朝廷中央工作的職位,主要負責校對書籍等工作。唐初一直比較注重中央的官職,而輕視各地州的官職,所以在唐代官員眼中,外州府參軍和縣尉等的地方官職不如校書郎和正字受歡迎。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從唐代官員流動的角度看,校書郎和正字是高資歷子弟釋褐之職位,在貞觀年仍然是唐代官員入仕任官的重要途徑之一。下表是唐太宗時期以校書郎釋褐的部分官員。

縣尉

貞觀年間的縣尉除了是唐人釋褐的官職,也是常見的遷轉職位,即先任別的官職後,再流動來任縣尉。唐朝大致有一千五百多個縣,大約需要兩千四百個縣尉來管理,而科舉制度每年只能產生少部分進士和明經,這些登科及第者不是都從縣尉干起。

貞觀時期官員清正廉明,與當時選官制度密不可分。 - 天天要聞

因此許多「流外入流」者現在縣中充當「小歷」一段時間,再由此轉入「入流」擔任中、下縣的縣尉。另外,京畿縣尉是校書郎最重要的一條遷轉流動途徑。

人數也是最多的,白居易在《大官缺人》這篇策文中提到校書郎、正字和赤畿尉這些八、九品的小官,仕途前景非常輝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