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2023年05月13日18:30:27 歷史 8130

和平大門敞開,中國專機即將落地基輔

「普京總統,以人類的名義,把你的部隊撤回俄羅斯」。這是去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當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安理會緊急會議上所發出的呼籲。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但事態發展到現在,無論站在哪一方的看客都已經明白,在面對涉及大國,尤其是五常大國的衝突之時,聯合國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對和平的呼聲熟視無睹,就連《聯合國憲章》一度都被國內的一些網民形容為「廁紙」。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戰爭的持續,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還直接影響到了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復興,原本一開始高呼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國家,也被戰爭帶來的高通脹折磨得苦不堪言,這一點雖然礙於臉面上的「政治正確」不能明說,但從今年開春以來,歐洲國家的外交行動,也反映出了這個客觀現實。

所以,同時和俄烏交好的中國,就被大量的西方和非西方國家「寄予厚望」。

根據多家媒體的消息稱,中國政府歐亞問題特別代表李輝將在5月15日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俄羅斯五個國家,圍繞著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同多方進行接觸。

據悉,此次訪問是基於4月26日,中方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後,所宣布開展的積極外交行動。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李輝此前曾在俄羅斯擔任十年大使,其本人還接受過普京總統所頒發的「友誼勳章」,是個實打實的「俄國通」。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而對於李輝代表的此次出行,小張認為背後存在幾個目的。

第一,打消俄羅斯的顧慮。選擇克里姆林較為「臉熟」的李輝代表來主導解決俄烏問題,主要目的是給俄羅斯吃一顆「定心丸」,強調中方在俄烏衝突上的立場不偏不倚,在促進調停之時也考慮到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而非是西方國家想要看到的「一邊倒」,這也是俄烏衝突當中,中國能有資格調停的關鍵。

第二,向反俄國家說明立場。從這次公開的行程上來看,很多觀眾可能會認為,前往波蘭沒有必要,和烏克蘭背後的「西方國家」談就行,但這是一種謬誤,在援烏問題上,傳統的蘇東集團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波蘭正好是這個「小團體」當中的領頭羊,中方代表的波蘭之行,小張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去摸清蘇東集團的態度,它們到底是想要戰爭還是想要和平。

第三,協調同法德之間的合作。法德作為領導歐盟的兩個大國,在俄烏和平上,雖然同中國存在「早日和平」的共識,但在實現上存在重大分歧。法德希望中國能憑藉自己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向俄羅斯施壓,讓克里姆林宮認為戰爭獲勝已經「沒有希望」,然後實現撤軍式的和平。但這種設想本身就過於理想化,如何打破「老歐洲」在俄烏衝突上盛行的「幼稚病」,是一個重大的議題。

第四,向世界展示大國擔當。此次中方在俄烏上的積極行動,被西方國家視為「鎂光燈下的外交」,意思就是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這和此前由中方牽線,實現的沙伊和解完全不同,這同樣也意味著,中方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如果成功將獲得大量影響力,大幅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和美國的「拱火」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俄烏衝突的調停,對於中國而言既是一個提升影響力的契機,又包含了大量的潛在挑戰,但在現如今的「大國競爭」環境下,擁有成為「棋手」而非「棋子」的資格,就已非常不易。

會談不到24小時,中美三次激烈交鋒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攪動現如今國際局勢的主要推手就是美國,華盛頓去年策劃的佩洛西竄訪事件和今年的「流浪氣球」事件,讓中美兩國的關係急轉直下,以至於影響到了中美兩國之間的正常溝通。

5月10日,王毅主任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進行接觸,針對中美關係排除障礙,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中方向美方就台灣問題傳達了嚴正立場,同時雙方還圍繞著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和烏克蘭衝突互相交換了意見。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在當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緩和的一個重要契機,中美各個層級之間的往來在之後會緩慢恢復。

然而會談結束還不到24個小時,中美卻爆發了三次激烈交鋒。

第一次交鋒和美國眾議院有關。

在今年3月28日,美國眾議院以415:0的大比重投票,通過了一項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發展中國家》的法案。

該法案認為,中國現如今所展示出的經濟實力 僅次於美國,佔全球的18.6%,已經不屬於發展中國家。該法案指示美國國務卿,在國際組織當中「努力剝奪」中國在國際組織當中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確保中國不會因為這個名頭獲得優惠和協助。

同時要求美國國務卿,通過一種機制,將中國的定義從發展中國家變為中等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或者發達國家。

對此,中國外交部在5月12日,作出正式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國急於給中國扣上「發達國家」的帽子,但這頂帽子中國戴不了,中國是各方公認的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維持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是中國的合法利益,中國屬不屬於發展中國家,從來都不是美國說了算,中方將捍衛身為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很多觀眾可能認為,成為所謂的「發達國家」,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意味著中國已經邁入到了「新時代」。但這其實是一種謬誤,中國的龐大人口基數決定了,中國擔不起這頂高帽,2022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8.57萬元人民幣,換算一下僅有1.2萬美元,遠不及低等發達國家的2萬美元門檻。

而且在現如今的國際秩序當中,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幫扶力度非常大。

比如說在wto世貿組織框架下,發達國家在農產品領域上,必須在6年內將關稅降低30%,並且保證每一個稅目的減讓率不低於15%,而發展中國家則要求在10年內削減24%,每個稅目的下限是10%。而針對農產品的補貼,wto要求發達成員國在6年內減少20%,發展中成員只需減少13%。這意味著在wto的雙邊貿易當中,發展中國家擁有更強的議價權,從根源上緩解了發達國家傾銷現象的產生。

如果中方真的接受了美國提出的「發達國家地位」,那麼中國的經濟,將遭到沉重打擊,因為在經濟學領域上,失去了價格優勢對於後發國家的工業產品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對於美國的「捧殺」,我們需要擦亮眼睛。

耶倫出口污衊,中方揭美國黑歷史

第二次交鋒和g7集團峰會脫不開關係。

5月11日到13日,g7集團的財長級峰會在日本召開。美國財長耶倫,在會上說出這麼一番話:美國和其他的g7成員國正在制定計劃,研究如何反制中國的「經濟脅迫」。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耶倫還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在長期以來,都在考慮針對中國的「境外投資」實施進一步且具有針對性的限制,並正在同盟友探討可行性。而作為此次峰會東道主的日本,也提出了所謂「供應多樣化」的課題,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耶倫第一次提到所謂的「經濟脅迫」,在上個月的一次演講當中,耶倫以澳大利亞和立陶宛遭到的制裁為例,大言不慚的鼓吹「中國經濟威脅」。

但任何一個正常人都知道,澳大利亞和立陶宛的「下場」,本質上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在涉台問題上的拎不清。一個叫囂「明天就和中國開戰」,一個派遣所謂的代表團竄訪台灣,中方的反制不但合情還合理。

所以,對於耶倫這種顛倒黑白的態度,中國外交部也在12日予以駁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要提所謂的「經濟脅迫」,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

美國泛化所謂的「國家安全」概念,毫無顧忌地揮舞制裁大棒,到2021財年,生效的制裁高達9400多項,而在當中,無論是日本的東芝、德國的西門子還是法國的阿爾斯通,都曾深受其害,如果g7真要探討「經濟脅迫」,那麼不妨先談談美國。

中方敦促七國集團,順應開方包容的大趨勢,停止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不要做經濟脅迫的同盟和幫凶。

美國遙控北約攪亂亞洲,中方警告日本

第三次交鋒則和北約有關。

根據日本媒體近期披露的消息稱,在今年一月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進行接觸,探討設立北約聯絡處。而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關於這個所謂的「聯絡處」,在4月份已經完成草案擬定,並向31個北約成員國分發提議草案,最終在明年設立代表處。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北約多次表態,北約區域性聯盟的屬性沒有發生變化,亞太地區不是北約的目標地域,但是北約卻不斷強化同亞太地區的聯繫,執著干涉東亞事務,意欲何為?

同時,中方向日方發問,日本是否要真的主動擔任北約亞太化的「急先鋒」,中方敦促日本汲取歷史教訓,走在和平的道路上。中方再次警告有關國家,不要因為謀求所謂的地緣政治利益,而破壞國家間的相互信任。

實際上,從此前日韓加入北約網路防禦中心這件事上,我們就能看出,北約的戰略定位出現了改變,從以往針對蘇聯/俄羅斯的攻勢防禦,轉向全球活躍,已經不滿足於歐洲的戰略制霸,它們在干涉台海、南海等熱點地帶的事務上,展現出了極大的意願,中國必須對此保持高度警惕。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訪華,中澳關係破冰

當然我們要明白,世界往往是多元化的,一方面,中美激烈交鋒,另一方面,在前幾年對中國展示出強大敵意的澳大利亞,態度卻出現了軟化。

根據澳大利亞廣播電視台abc在5月13日所披露的消息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雷爾在5月11日到13日,開啟了對中國的訪問,這被譽為是「破冰之行」。而在12日會見了中國商務部長之後,他表示對磋商「十分滿意」,並表示兩國關係「更進一步」,但中澳雙方依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去恢復正常的貿易。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而在記者會上,法雷爾稱,他很高興雙方能夠基於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加強對話,以解決未能解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日的訪問中,中方特意安排了法雷爾前往故宮參觀,此前享受此殊榮的澳大利亞人,只有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和吉拉德,abc認為,這昭示著雙邊關係的全面改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澳關係的穩定發展,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中方願意同澳方增強戰略互信,平衡解決各自在貿易上的關切。

實際上,中澳之間的矛盾,最早要追溯到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時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彼得·達頓,還一度在媒體面前叫囂:「明天就和中國開戰」,隨後澳大利亞的紅酒、龍蝦遭到了中方的全面反制,雙邊關係跌入谷底。

但從雙邊產業結構來看,澳大利亞擁有中國需要的礦石,單純在2021年,中國就進口了高達7億噸的鐵礦石,占進口比重的60%以上,而相應的,中國則能幫助澳大利亞現代化,在5g等關鍵技術的建設上提供合作,很顯然,雙方本應該是互利互惠的關係,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中國特別代表即將出訪烏克蘭,中美又有3次交鋒 - 天天要聞

所以在阿爾巴尼斯政府上台後,在對華態度上採取了更加中庸的策略,甚至任命了華裔作為政府班子的核心。但這也不意味著雙邊關係不存在風險,無論是aukus軍事同盟,還是依託其所建設的核潛艇部隊,都對地區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美關係會愈發緊張,澳大利亞現在已經到達一個分水嶺,究竟是和中國擴大合作,還是追隨美國的反華步伐?留給澳大利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