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復興門外,復興路和西三環路交界處,有個地方叫公主墳。對於這個公主墳,民間自古傳說顧多。自從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播映後,人們對京西公主墳內理葬的公主是誰,十分關注。
公主墳里埋葬的到底是誰呢?民間主要有以下三種傳說
1.降清明將孔有德之女孔四責。這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傳說因明將孔有德降清後屢立戰功,順治六年(1649年)被封為「定南王」。在順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將李定國圍困,受傷後自殺身亡。順治母親孝庄皇后收養其女孔四貞為義女,並封為和碩公主,成為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她死後就埋葬在京西郊。
2.元帥金泰的妻子。傳說漢人金泰從小被滿族人收養,因立下戰功被封為元帥。在遊園時與公主相遇,一見鍾情。但是朝中老臣卻從中作梗,令皇帝流放了金泰,貧病交加的金泰上書公主,說見信時我已不在人世了。公主見信後從容服下毒酒,追隨愛人而去。皇帝無奈,於是將金泰草草葬於香山,而將公主遠遠地埋在了今天的公主墳。
3.乾隆帝的義女。相傳,有一年乾隆帝與劉墉、和珅微服到民間。行走中不知不覺天色已晚,乾隆帝感到又累又餓,於是便在一個小村莊向一農戶借宿。農戶家就一位老漢和小姑娘,老漢心地善良,讓乾隆帝他們免費食宿。乾隆帝很喜歡這個小姑娘,第二天出門時對老人說:「老人家,你要樂意,就讓您的女兒給我做干閨女吧!」老人一聽很高興,就讓女兒過來拜見了乾爹。乾隆帝掏出一塊黃手帕,遞給姑娘,「孩兒如遇急難,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聽皇......」這時劉墉哼了一聲,接著說:「打聽皇家大院!」乾隆帝忙改口:「對!對!皇家大院。
幾年後,趕上連年鬧災荒。父女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來找 姑娘的乾爹。父女倆找遍北京,也沒找到乾爹的皇家大院。不久,老漢就 去世了、姑娘情急之下來到護城河邊,想尋短見。就在這時,正好遇到劉 墉,於是劉墉就將姑娘帶進了宮。乾隆帝自然是忘了這回事,但是有劉墉 作證,怎麼賴得掉?於是便將姑娘留在宮中。可是姑娘在宮中沒住多久就 患病去世了。乾隆帝就準備草草埋葬了,可是劉墉卻說: 「這位公主雖說 不是萬歲親生,可卻是您自己認的乾女兒啊!並且留有信物,就這麼草草 葬了,萬歲臉上可不光彩呀!」於是乾隆帝只好傳旨,按公主的葬禮,把 姑娘葬在了公主墳這裡。
雖然對公主墳里埋葬的公主的傳說有很多,而且說法各不一樣,但公 主墳內的公主是誰,早在1965年北京市修建地鐵一號線時,文物部門就對公 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並參考歷史資料考證,謎底早已揭開。
原來公主墳內葬的是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兩位公主分別葬東、西兩 邊,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她是嘉慶的第三女,是和裕皇貴妃所生, 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 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31歲。西 邊葬的是庄靜固倫公主,是嘉慶帝第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 四十九年(1784年)。她於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瑪尼 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五月卒,年28歲。
由於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以後,死後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 墓地,必須另建墳塋,所以北京郊區有很多公主墳,有的地方現仍叫公主 墳。因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兩個月,所以埋葬在一處。 兩個墓葬都是夫妻合葬墓,陪葬有許多珍貴物品。墓地原有圍牆、儀門、 享殿等地面建築,四周及裡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等樹木。地宮 均為磚石結構,非常堅固。之後,由於年久沒有人打理,才逐漸沒落,遂 不為外人所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