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2025年06月16日22:50:25 歷史 8374

2025年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紀念日。

當天,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慶日主題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共同慶祝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還發布了黃埔軍校歷史資料徵集公告,公開徵集黃埔軍校史題材相關的實物與資料。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打破閉館常規迎遊客

今年的6月16日恰逢周一閉館日,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打破常規,向公眾開放校本部。

館方表示,此舉旨在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各界在特殊紀念日來到軍校舊址追憶、祝福的共同心愿,讓更多觀眾有機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參觀軍校。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活動當天,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裡人流如織。來自海內外懷抱共同家國情懷的參觀者匯聚一堂。

他們中既有蒼顏白髮的黃埔後代,也有風華正茂的年輕歷史愛好者,還有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巧遇開館的外地遊客。眾多觀眾懷著對軍校的情結與對先烈的追思而來,或駐足凝視,或低語訴說,或提筆感懷,以不同方式向黃埔英烈致以深切緬懷。

與特別粉絲共度校慶

值得一提的是,館方還舉辦了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主題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邀請一批身份「特殊」的嘉賓——恰逢6月16日當天出生的特別觀眾以及關心支持黃埔軍校的幸運粉絲,前來黃埔軍校共同慶祝生日。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當天,在承載歲月滄桑的軍校舊址內,19位從上海、西安、南寧等地專程趕來的幸運粉絲欣然相聚。

點亮祝福的生日蠟燭、分享象徵喜悅的蛋糕、接受紀念館特別贈予的黃埔軍校主題精美紀念品……幸運粉絲參與了溫情洋溢的慶生儀式,收穫滿滿。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更值得紀念的是,館方還特意邀請專業攝影團隊為活動參與者拍攝紀念照片並製作成紀念相框,為每位幸運觀眾定格下這特殊而又溫馨的一刻。

徵集黃埔軍校歷史資料

在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之際,館方建立了黃埔軍校歷史資料檔案庫,開啟黃埔軍校歷史資料徵集活動,讓散落的記憶重聚,讓泛黃的歲月發聲。

館方發布徵集公告,面向全球黃埔軍校師生、後代及親屬,收藏黃埔軍校歷史資料的社會各界人士,徵集與黃埔軍校史題材相關的實物與資料,包括:

與黃埔軍校辦學籌備、創建、發展等相關的實物或資料;與黃埔軍校人物或事件相關的實物或資料;與黃埔軍校在本部、分校、高等教育班、各訓練班、隊、各兵科學校等相關的實物或資料。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據介紹,目前「黃埔軍校歷史資料檔案庫」已收集「百年百人口述歷史專訪」資料100份;已收集個人提供的資料有3983份,範圍涵蓋黃埔師生130人,並為其建立了個人檔案;已收集各地黃埔軍校同學會、檔案館提供的資料有949份。

文 | 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鍾彩霞 夏怡然
圖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提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