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同時也是滿族歷史上響噹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扶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為帝,自稱為攝政王,他攝政時期率領清兵入關、定鼎中原,成為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可就是這樣一位英雄霸主,為何一生卻只有一個女兒呢?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而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續弦大妃,阿巴亥。他的父母為他提供了優秀的基因,多爾袞的身體素質自然不會太差。強壯的體魄,聰慧的大腦,加上父親努爾哈赤的親自教導,年級輕輕的多爾袞就展現了他非凡的征戰能力,在他17歲的時,便跟隨皇太極出征,並旗開得勝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
多爾袞本有機會坐上大汗的寶座。努爾哈赤臨終前召見了阿巴亥,似乎有意傳位於多爾袞。可惜,終究棋差一步,還沒等到阿巴亥宣布傳位的遺詔就被多爾袞的幾個哥哥逼得為努爾哈赤殉葬了。等到多爾袞征戰歸來,自己的哥哥皇太極已經坐上大汗的寶座。多爾袞的情商顯然和他的智商一樣高,他既做到了戰場上的狠,也做到了夾縫中求生存的忍。作為努爾哈赤曾心屬的繼承人,他明白皇太極對他的步步緊逼,只有讓皇太極徹底放下戒心,他才有機會東山再起。此後的多爾袞真的做到了皇太極指哪他打哪,並且戰無不勝,在政治上也處處維護皇太極,幫組皇太極鞏固了大汗的地位。
後來皇太極駕崩,多爾袞東山再起的機會終於來了,他扶持皇太極年僅6歲的兒子福臨登位。多爾袞先後被封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成為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有記載道,自入關之後,多爾袞「機務日繁,疲於裁應,頭昏目漲,體中時復不快,年齒漸增,每遇冗雜無間之事,心輒燥懣。」這種過度操勞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多爾袞常年南征北戰,負傷更是不計其數。公元1640年,歷史上著名的在松錦之戰爆發,多爾袞率兵出征,跟強弩之末的大明朝混戰兩年,如此膠著的戰爭,讓交戰雙方都元氣大傷,且在激烈的交戰中,多爾袞曾被大炮所炸,雖炮彈是落在多爾袞身旁,但多爾袞被發現時卻已經是血肉模糊。靠著一股子狠勁,多爾袞強撐著完成了大清入關的使命。
多爾袞正是因為長期操勞,且後期沉溺於美色,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外實內虛,幾乎失去生育能力。根據史料的記載,多爾袞的妻子應該有七位,妾室至少有四位以上,而東莪格格卻是他在未受傷前,幸運地留下的唯一的血脈。據記載,在生下女兒東娥之後,就多爾袞就不幸染上了鄭沖之症,而據醫書記載,鄭沖之症就類似於我們現在所知的心肌炎,這種病可不能大動肝火,更不能幹重體力勞動。所以東莪格格就成了多爾袞唯一的血脈。
距離權利巔峰僅一步之差,多爾袞怎麼會就此放棄呢?後期,多爾袞已開始為廢帝做準備,然而造化弄人,在1650年的冬天,38歲的多爾袞塞北狩獵途中,墜馬而亡,這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而多爾袞的女兒東莪,這個多爾袞唯一的血脈也在史籍中失去了蹤跡,但民間傳言,東莪後來流落民間,嫁給了一個漢人書生,生兒育女,從此成為一個普通人。還有傳言,東莪最終被嫁往蒙古,成為聯姻的工具。
建立不世戰功,觸手可及的權利巔峰,一代風雲人物終究在「生得太晚」、「死得太早」、「沒有兒子」三大憾事中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