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導體制裁到晶元制裁,我國似乎一直都是霸權主義的攻擊對象,難道我們只能被動成為鬥爭中防禦的一方嗎?
還真不是。
找出你家4塊錢100片,放在角落裡過期了也不心疼維生素C。
這,就是中國人從上世紀開始對抗歐美壟斷射出的第一枚炮彈!
不可或缺的維生素C 奪命疾病
13世紀早期,法國十字軍遠征期間,隨隊的軍醫發現部隊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疾病,患病士兵們的牙齦會慢慢腫脹起來,與正常牙齦相比,患病士兵的牙齦鬆鬆垮垮,就像吸飽了水的海綿。
十字軍東征
病患的牙齦越脹越大,逐漸蓋過了士兵的牙齒,稍微按壓,還會溢出大量的鮮血。
如此恐怖的病症讓軍醫束手無策,醫生們只能嘗試著將士兵們脹的發紫的牙齦割下來,並對上帝祈禱治療方法是有效的。
征戰期間許多士兵未能等到痊癒就死在了戰場上,倖存的患病士兵回到家吃到了新鮮水果癥狀就能迅速消失(但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是新鮮果蔬起到了作用),這個恐怖又讓人摸不到頭腦的疾病在十字軍戰敗的結果里被人們迅速遺忘。
這時候的歐洲人還沒有意識到,他們輕飄飄放下的神秘疾病,會在15世紀捲土重來。
15世紀,歐洲大航海時代來臨,這時人們已經給令十字軍們口腔生瘡、口氣腐臭的疾病冠上了一聽就令人毛骨悚然的名稱——壞血病。
不同於十字軍時期的偶然發病,海上遠航短則幾十天長則兩三年,補充不到新鮮果蔬的海員們近乎全軍覆沒。
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與160名海員遠航印度,僅三個月的行程,160名船員就有100名死於壞血病,這時海洋上的死神不再是海浪和風暴,而是當時還不知道發病原因的壞血病。
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
出海百人去、返航十人歸的慘狀一直持續到16世紀下半葉,人們終於意識到,及時補充新鮮果蔬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壞血病,但遠洋航行水氣潮濕,即便是出航時儲存大量瓜果在船上,過不了一星期也會腐壞變質,壞血病依舊是海員心中的噩夢。
不過,意識到了果蔬的作用總歸還是有一點用處的,當時的皇室為了解決果蔬難以儲存的問題在成熟的航線途中增設了補給站,讓船員們至少能在靠岸時吃到一點新鮮蔬菜和水果。
但跨洲建立補給,運輸費用是一大筆開支,果蔬在運輸途中的保存也是一大難題,更不要說遠航船隻常常因為天氣原因不能及時靠岸無法增補,未開發海域航行的船隻更是連補給都沒有。
這種不可控因素過多的補給站,對壞血病的預防和治療的效果只剩說是聊勝於無。
真正讓壞血病在人類中成為過去式的,還要屬萊氏法的出現。
貪婪的商人「拯救世界」
壞血病之所以可以靠新鮮果蔬預防和治療,主要是因為果蔬中的維生素C起到了作用。
1933年,瑞士化學家萊齊特因(195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發明了可以工業量產維生素C的方法——萊氏法。
瑞士化學家萊齊特因
但這項造福世界的偉大發明並沒有用來造福世界,而是被轉賣給了瑞士當時還是染料公司的羅氏製藥集團。
為了讓維C發揮最大利益,羅氏製藥在治療壞血病的基礎上,瘋狂研究和宣傳維C的其他用處和應用場景。
一場世界級維C狂潮,開始了。
羅氏製藥集團
你可以在生病開藥時看見藥品中有醫生給你開的維生素C,也可以在休閑娛樂時遇見保健品推銷人員給你推薦維生素C,哪怕是舉槍殺敵的士兵,在戰場上都能看見維生素C那白色小巧的藥片。
二戰時期,政府也向羅氏製藥採購了大量維C,這樣他們就可以不用保證戰場上的果蔬供應,省下來的錢可以買更多的軍火炸藥,對於戰場來說槍彈可比蘋果重要多了。
靠著低廉成本生產的維生素C,羅氏集團從小染坊躍升為世界醫藥巨頭,全球70%的維生素市場牢牢掌握在羅氏製藥手中。
商人是貪婪的,已經靠著維C賺的盆滿缽滿的羅氏製藥並不滿足,羅氏的終極目標,是壟斷維生素市場!
羅氏製藥牽頭與德國巴斯夫化工、日本武田製藥等其他排的上名號的維C生產商組建了一個「維C聯盟」,商業巨頭聯手,這壟斷套路熟不熟悉?
德國巴斯夫化工
在這些打著精進技術的名號聚在一起的維C生產商操縱之下,維生素C的價格從1973年的4美元/公斤暴漲到了到1994年的18美元/公斤,約合人民幣122元,而那時內地的平均工資僅為150元。
這個價格意味著,越需要維生素C解決基本民生問題的貧困國家和地區,越用不起用來斂財的維生素C。
而這眼巴巴等著維C用的,也包括中國。
二步發酵法
國民盼著用,國家買不起,怎麼辦?
咱們中國人!自!己!造!
在缺少實驗器材、沒有可參考的實驗資料情況下,1980年,中國科院微生物所和北京製藥廠聯合研究發明,用生物氧化代替化學氧化,製造出了成本更低的維生素C人工合成方法——二步發酵法!
這時候就會有讀者疑惑了,前文說94年羅氏製藥還在牽頭漲價,怎麼我們80年就發現了成本更低的方法了,這不自相矛盾嘛?
不要急不要急,商人逐利而動,不光哪裡賺錢去哪裡,哪裡讓他賺不到錢,他也會找上門。
二步發酵法僅6年,還沒開始造福世界,羅氏製藥就嗅到了危機的氣息。
1986年,羅氏製藥派代表前往中國談判,此次談判的目的,就是購買二步發酵法的專利許可權。
一頭是富得流油的外國葯企,一頭是口袋空空等著錢科研的中國百業,中科院便以5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二步發酵法的海外使用權,創下了當年中國最大的單項技術出口交易額紀錄。
不過,咱們也留了一個心眼,羅氏製藥僅有海外使用權,國內的生產許可權,依舊在自己人手中。
不過,你以為羅氏買過去了二步發酵法是要提高自己的生產能力嗎?
並不是,羅氏把二步發酵法放在手裡,吃灰。
往上得了檯面的說就是重新布置二步發酵法的生產線太過於麻煩費錢,但相比萊氏法,同樣產量下二步發酵法一年可為羅氏集團節省237萬斤糧食,生產線的錢兩三年就可以補回。
大企業產線多,那小一點企業總可以用吧?
羅氏製藥沒有將二步發酵法出售給「維C聯盟」成員,為了不給自己的產業製造隱患,羅氏就這樣將二步法藏在手裡藏了十多年,好一個無奸不商。
但令羅氏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看不起的對手,帶給了他最大的危機。
維C價格大戰
當初羅氏製藥同意僅購買二步發酵法的海外使用權說白了就是看不起中國的生產能力。
那時的中國全國上下找出一家羅氏看在眼裡的葯企都難,羅氏自然覺得即使掌握了更為先進的生產方法,但市場份額在羅氏手中,中國葯企掀不起什麼風浪。
羅氏製藥這算盤,可打錯咯~
1990年至1992年僅三年時間,中國維C的總產量就從6050噸提升至26000噸,年出口量更是有23000噸!
維C出口量第一的寶座,就這樣易主了。
這時往回看,當初揣著二步發酵法不給同盟用的羅氏可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現在想用技術反超,晚啦。
不過羅氏也沒那麼容易認輸,你產量高是吧,那我就和你比價格。
1995年,維生素C的世界價格戰,打響了。
羅氏製藥首先宣布他旗下的維C價格下調20%,並從購買次月開始每月價格下調10%,維C價格跌回4美元/公斤的時代,1973年的4美元和1995年的4美元可不一樣,羅氏自損一千也要傷我們八百。
維C同盟商們也紛紛加入價格戰,在國外資金充沛的價格圍剿下,中國26家葯企僅存活東北、華北、石家莊、江山製藥4家企業。
羅氏集團就這麼贏了嗎?
價格戰的後果需要所有人承擔,哪怕是以前蟬聯行業冠軍的羅氏製藥。
因為頻繁操縱市場價格,羅氏製藥被美國司法部開出了8.99億美元(61億人民幣)的罰單,隨即又被歐盟開出了7.6億瑞士法郎(56億人民幣)的罰款,相關高層也被捕入獄,加上價格戰的虧損,羅氏製藥徹底告別了維C產業,維C聯盟也就此解散。
但中國葯企,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長達17年的國際訴訟
羅氏製藥倒台的推手,美國葯企找上了我們的麻煩。
當初美國之所以會出售整頓羅氏商業亂象,是因為羅氏價格下調影響了美國葯企的維C生產利潤,現在羅氏退出,最大的商業敵對目標,又是中國僅存的四家葯企。
2005年,美國葯企對中國四家葯企向美國司法部提起訴訟。訴訟理由是四家中國製藥公司在2001年共同參與了一個會議,該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協定了維生素C的最低出口價格,而四家製藥公司限制這個最低出口價格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羅氏價格戰又一次發生。
而美國製藥公司卻認為四家製藥是為了壟斷國際市場。
最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的國家被最愛搞壟斷的國家告壟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面對美國葯企的集體訴訟,中國四家葯企迅速整理資料,準備應下這場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首例反壟斷訴訟案。
需要查一個體外話是,美國是判例法國家,意思就是美國法官判決案件時喜歡參考過去同類型案件的裁決結果,這也是為什麼2022年6月德普(傑克船長扮演者)狀告前妻誹謗案勝訴引起了全球轟動的原因,因為按照美國過往誹謗案的判決結果來看,在美國告他人誹謗,無論準備有多充分,幾乎沒有勝率。
推理可得,美國葯企狀告中國壟斷只能贏不能輸,不然往後中國企業在美國進行正常的商業活動都會被隨意扣上壟斷傾銷的帽子。
中國商務部親自下場指導,一場17年的壟斷訴訟就此拉開序幕。
2013年,美國法院一審判決華北製藥違反壟斷法案,除以罰金1.55億美元(10.5億人民幣),華北製藥不服判決提出上訴。
2016年9月,美國法院二審判決認定,中國反壟斷法與美國反壟斷法衝突,根據禮讓原則撤銷一審處罰,這下美國葯企又不樂意了,並上訴至美聯邦最高法院。
2021年8月,美國最高院維持二審判決,17年大戰終於結束,華北製藥完勝而歸!
現如今,全球維C供應中國佔比90%,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中國人民中國企業用半個世紀的苦戰告訴世界,生意,踏踏實實才是最安全的捷徑!
作者:豬豬 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