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2022年12月22日23:50:03 歷史 1598

1994年,一位62歲婦女因腦梗住院,危在旦夕,家人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3萬元外債。一紙欠費停葯通知書遞到她丈夫面前,他顯得無助與彷徨。後來,經媒體曝光,這才知道這位婦女竟然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王芳的原型、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位榮立一等功的女戰士---解秀梅

1932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一農村。自打她記事起,就目睹了日寇欺負老百姓,四處掃蕩的惡行,並在心裡埋下了對日本鬼子的仇恨。9歲時,她就成為了抗日游擊隊中一位小小通訊員,幫忙傳遞消息。

新中國成立後,解秀梅報名參了軍,成了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她隨部隊入朝。

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個年輕文藝女兵,每天面臨著前方的爆炸聲、上空敵機的轟鳴聲,解秀梅並沒有露出絲毫的膽怯,而是選擇了勇敢地去面對。

她知道文藝兵的職責就是給戰士們帶來樂趣與力量。於是,她每天通過唱歌、各種表演等方式來緩解戰士們的緊張,並且鼓舞士氣。

除此之外,解秀梅每天還不知疲倦地幫忙上山砍柴、燒水做飯、縫補衣服、挖野菜......

就這樣,她竭盡全力做著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為前線戰士提供著心靈與物質的保障。期間,她被文工團授予了「行軍模範」的稱號。

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 天天要聞

後來,前線戰事緊急,傷員不斷被送往後方,衛生隊也面臨著嚴重缺員的情況。這時,不滿20歲的解秀梅主動請纓加入了衛生隊,負責幫忙照看前線下來的傷員。

在一線戰場上,敵軍常常派空軍轟炸,還會封鎖我方的補給線,導致一線戰士食物供應不上。解秀梅不忍看著傷員餓肚子,就冒著被敵機轟炸的危險,去各山頭挖野菜來解決傷員吃飯問題。

有一次,前線衛生所遭到了敵機的轟炸,一片火海。醫務人員趕緊將傷員背起轉移至防空洞。

這時,人們發現還有一位重傷員李永華還在前線衛生所,沒有轉移。解秀梅一聽,想都沒想就衝進了已經被大火漸漸吞噬的衛生所,找到了李永華。但是,李永華因重傷已經無力動彈了。

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 天天要聞

李永華對衝進來的解秀梅說道:「你趕緊走吧!不要管我了!」

解秀梅卻倔強地說道:「不,照顧你是我的責任,我不會讓你再受到第二次傷害!」

說著,她就用她那嬌小的身軀不可思議地將李永華背了起來,衝出火海。

但在撤離的最後階段,敵機轟炸從天而降,在那一瞬間,解秀梅迅速轉身用身體將李永華護在身下,倒塌的房屋、飛石等將二人埋了起來。

所幸,解秀梅並沒有受到什麼致命傷,只是周身各處的皮外傷,她不顧傷痛迅速從土堆中掙扎出來,而李永華也在她的掩護下沒再受到其他傷害。

到了防空洞時,李永華望著這位周身是傷、勇敢的小姑娘,早已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了。

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 天天要聞

很快,解秀梅捨身忘我搶救傷員的英雄事迹就傳遍了全軍,感動並鼓舞著前線戰士。解秀梅也因此榮立了一等功。

1952年1月,解秀梅作為代表回國彙報,受到了領導人的親切接待。5月,她再次重返一線戰場。10月,解秀梅被金日成授予了最高榮譽--國旗勳章

戰爭結束後,解秀梅從部隊轉業到河北,從此將功名掩蓋,結婚生子,低調做人。她的丈夫李智華也是從部隊轉業的軍人。

除了她的家人知道她以前的事迹外,解秀梅不允許他們告訴其他人,以至於連她的鄰居們都不知道解秀梅竟然是一等功臣。解秀梅和她的丈夫李智華都不想靠著以往的功績,從國家或社會獲得什麼!他們就這樣做一對平凡的夫妻。

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 天天要聞

如果生活就這樣平淡地過去,沒有什麼意外發生,解秀梅可能就會像許多普通老婦人一樣悄悄地離去,不激起一絲波紋。

但是,生活又怎麼可能沒有意外呢?

1994年初,62歲的解秀梅因多發性腦梗入院治療,陷入了昏睡,病情危急。長達半年時間的治療中,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還欠了親戚朋友3萬多元。一紙欠費停葯通知書遞到了丈夫李智華面前,李智華陷入了無助與彷徨之中......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1994年一老人無錢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後來怎樣 - 天天要聞

這一年,剛好是慶祝法西斯勝利50周年,一部部愛國影片誕生,而《英雄兒女》就是其中一部,當時興起了尋找影片中原型人物的活動,而解秀梅作為影片中王芳的原型被人找到了。

1994年12月,《東方時空》播出了《英雄兒女》王芳原型無錢治病、危在旦夕的消息,一時間引起轟動,人們紛紛獻出援助之手,並企盼著解秀梅能夠早日康復!然而,天不遂人願!解秀梅還是沒能救過來,於1996年1月逝世。

雖然解秀梅離開了,但她的故事與精神仍在被我們講述和傳承著,並將永遠被我們講述和傳承下去!向她致以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圖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志願軍研究會《百年黨史,致敬英雄——解秀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