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禪是在西藏有著特殊地位的宗教領袖,如今在位的是十一世班禪,1990年出生的他,自從1995年坐床以來,到今天已經年滿32歲。
他是如何成為十一世班禪的,他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十一世班禪的尋訪認定
1989年,十世班禪大師圓寂,他的轉世靈童尋訪認定工作就成為了西藏宗教界的頭等大事。
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製度,根據藏傳佛教的教義,教派領袖圓寂之後,會重新轉世到世界上成為一名嬰兒,也就是轉世靈童,教派在將轉世靈童找到後,要將其供奉為新一代的教派領袖。
活佛轉世首創於元朝,這種制度能夠確保教派傳承的穩定性,讓教派領袖的更迭不至於導致分裂,因此被藏傳佛教各教派紛紛採用。
在清朝時期,清朝政府支持藏傳佛教各教派的格魯派佔據了西藏的統治地位,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達賴和班禪,就是格魯派的兩大活佛轉世系統。
清朝乾隆年間,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掌控,乾隆皇帝推出了金瓶掣籤制度,也就是在尋訪認定轉世靈童的過程中,最終由駐藏大臣將數名候選靈童的姓名、生辰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在簽上,轉入金瓶內。
然後誦經七天,在駐藏大臣的監督下抽籤決定,確保了中央政府對藏傳佛教活佛及其轉世事務的管理。
之後民國也繼承了這一歷史慣例,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對西藏宗教風俗的尊重,同樣承認了活佛轉世的效力。
在十世班禪大師圓寂後,班禪所在的母寺扎什倫布寺和眾多西藏僧侶,向國務院請求處理轉世問題,國務院根據歷史慣例,指示由扎什倫布寺民主管理委員會負責,並視必要請中國佛教協會、佛協西藏分會協助辦理第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尋訪、認定等事宜。
之後,扎什倫布寺經國務院批複同意,成立了尋訪班子和顧問班子,著手辦理尋訪十世班禪大師轉世靈童事宜,經過六年的艱苦尋訪認定工作,確認了三位候選靈童。
1995年11月10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扎寺的報告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確定三名男童作為第十世班禪轉世靈童金瓶掣籤候選對象的請示》。
11月 25日,國務院作出批複。
1995年11月29日,舉世矚目的班禪轉世靈童金瓶掣籤儀式,由國務院代表和國務院特派專員主持、督察舉行。
在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波密·強巴洛珠鄭重從金瓶內掣出一根用藏、漢兩種文字書寫著堅贊諾布的簽牌。
經國務院代表和特派專員及在座高僧大德的驗視、確認後,國務院特派專員江村羅布當即宣布堅贊諾布中籤 ,認定十一世班禪大師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籤儀式圓滿完成。
當天,國務院批准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呈報中央《請國務院批准經金瓶掣籤認定的堅贊諾布為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的請示》,之後,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坐床典禮在扎什倫布寺隆重舉行,圓滿完成了尋訪認定十世班禪大師轉世靈童和十一世班禪繼位這一佛門盛事。
那麼當年受眾人矚目的十一世班禪,在坐床後的日常生活是怎麼樣的,如今他又成長得如何呢?
十一世班禪的一天
讓我們先從走進十一世班禪的普通一天開始。
早上七點,天色還沒有大亮,年幼的十一世班禪已經起床洗漱了,自從坐床以來,普通孩童能享受的睡懶覺特權,就已經離他而去了。
洗漱過後,穿戴整齊的十一世班禪來到了晨誦室,先對著正中央的釋迦摩尼像進行了莊重的三叩大禮。
三叩大禮要把手高舉過頭,再在眼前,再到心口,匍匐在地,如此三次才能完結,十一世班禪做的一絲不苟,沒有一點馬虎,結束了叩拜後,他就要開始了一天的功課。
在晨誦時,十一世班禪主要修習的是格魯派的一些基礎經文,這些格魯派僧人們必須熟記背誦的經文,對十一世班禪來說,同樣是要熟背如流的重要典籍,正是在一日復一日的背誦中,十一世班禪才能牢牢打下深厚紮實的佛學理論基礎。
結束了晨誦之後,十一世班禪在八點半左右會前往餐廳吃早飯,陪同他一起進餐的,有為他講經的經師和一些侍僧,有時候,班禪的父母也會來和他共進早餐。
早餐的食品比較簡單,有奶渣、糌粑等藏族傳統食品,也有饅頭、雞蛋和大米粥等和漢族早飯沒有分別的食品,喝的則往往都是香濃可口的酥油茶。
在進食前,十一世班禪還要主持一個儀式,就是念誦一段藏族僧人進餐前必頌的經文,表示要將這些食物供奉給佛法僧三寶,陪同進餐的眾人則要跟隨他一同念誦,經文結束後大家才能進餐。
雖然十一世班禪在餐桌上是年齡最小的一位,但因為特殊的宗教地位,領誦的角色只能由他來承擔,在儀式結束後,禮貌的十一世班禪每次都會請經師先開始用餐,然後自己才肯進餐。
十一世班禪的用餐習慣很固定,每天早上,他都吃糌粑、喝酥油茶,多年都不曾改變,吃完早餐後,十一世班禪會散一會兒步,這也是他一天中難得的閑暇時光。
陪同他散步的,有時候會是經師和父母,有時候會是跟他年齡相仿的其他少年僧侶,在一整天繁重的學習中,早飯後的散步能讓十一世班禪放鬆一下身心。
到了九點半,就開始了一天的正式學習,十一世班禪要學習藏傳佛教經文,還有各種文化課程,他還和同齡的學生一樣,要學習英語。
繁重的學習直到十二點左右才會結束,然後稍微休息一下的十一世班禪就會開始吃午飯,午餐雖然有著各種花樣,但他最青睞的還是藏族風味獨特的藏式湯包和牛肉包子,以及各種麵食。
午飯後到下午三點半之前,十一世班禪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段時間裡他一般要複習功課,此外的時間則大都用來閱讀報刊雜誌和學習電腦操作等。
到了下午三年半,十一世班禪則往往會被安排進行辯經,在辯經中,十一世班禪要和眾多佛學造詣深厚的高僧就佛經之中的奧妙之處進行辯論,這也是學經必不可少的提升方法。
在辯經中,十一世班禪會發現自己學習佛經中不夠清晰的地方,回去後可以不斷精進自己對佛經的掌握,在和高僧們辯論的過程中,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和提升。
正是一次次高強度的辯經中,勤奮刻苦又聰慧的十一世班禪,他的佛學造詣突飛猛進,為他日後通過佛學學位的晉陞奠定了基礎。
辯經結束吃完晚飯後,十一世班禪會和早飯後一樣,有一段散步時間,這段時間往往被他用來和身邊的經師討論下午辯經的得失收穫。
每天晚上,十一世班禪都要從頭至尾看完新聞聯播,然後他就要複習白天的功課並練習書法,除了中文和藏文的書寫以外,十一世班禪還學習了梵文和藏文草書的書寫。
到了晚上九點十五,十一世班禪會和身邊的僧人們進行一個小時的集體誦經,誦經結束後他基本就要就寢休息了。
在十一世班禪的青少年時代,除了時常要參加的重大社會活動以外,他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進行著這樣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如今的十一世班禪
時光走到了2021年,當年那個雖然年齡稚嫩,但卻有著尋常孩子難以比擬的靈氣和成熟的十一世班禪,也走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進入了三十而立的歲月。
就在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剛剛年滿31歲沒有多久,他就獲得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成就,他順利通過考核,獲得了格魯派的佛學最高學位「嘎欽」。
藏傳佛教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七世紀中葉,當時佛教傳入西藏後,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和西藏當地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地理氣候環境相結合,形成了傳承千年的眾多教派。
藏傳佛教的眾多教派,都十分重視對佛學經義的學習辨析,教派內部都有著自己的學習修行體系,格魯派自然也不例外。
而「嘎欽」就是格魯派中的最高學位,其意為苦修《五部大論》者,有人將現代教育制度拿來比較,認為「嘎欽」相當於佛學博士學位,可見「嘎欽」的難度和含金量。
根據格魯派的資深僧侶們介紹,一般一名普通僧人從進入寺廟開始學經,到最終取得「嘎欽」學位,往往需要18年左右的勤修苦讀,也正因為需要漫長的時間,僧侶們在有幸獲取這一學位時,往往已經年過四十。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扎什倫布寺,是歷代班禪的母寺,也是藏傳佛教的佛學重地,但在這個始建於1447年,有著悠久歷史的寺廟中,也僅僅有56名「嘎欽」。
十一世班禪自從1995年經過金瓶掣籤認定在扎什倫布寺坐床後,就一直進行著嚴格的學習和修行,如今,剛剛年滿31歲的他,陸續通過了「嘎欽」學位的前置考核,迎來了向這個最高學位衝刺的時刻。
2021年10月26日,十一世班禪,在扎什倫布寺開始了「嘎欽」學位考核的立宗答辯。
所謂的立宗答辯,是藏傳佛教的一種考核形式,立宗就是提出命題,建立觀點,被考核者要從立論和駁論兩個角度,輪番和考核他的各位高僧進行辨析,跟現代的辯論會十分相似。
整個過程中,被考核者的佛教知識、邏輯判斷以及組織語言的能力,都會收到極大程度的考驗,只有在立宗答辯中表現出色的僧侶,才能獲得「嘎欽」這一最高學位。
這一場立宗答辯因為被考核的對象是十一世班禪,因此吸引了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代表和眾多信眾,當晚在扎什倫布寺足足聚集了800多人,大家屏氣凝神,全神貫注地看著答辯現場,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在莊嚴的儀式過後,十一世班禪從寶座起身,來到了立宗答辯的席位上,正式開啟了這場萬眾矚目的考核。
整場立宗答辯分為兩輪,每輪都有上下半場各30分鐘,被考核者都在高強度的辯論之中渡過,壓力不小。
十一世班禪雖然年齡剛過三十,但他在過去二十幾年間,都在佛學淵博的高僧指導下勤修苦讀,佛學功底十分深厚,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素養在答辯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答辯,十一世班禪順利通過考核,獲得了「嘎欽」這一最高學位。
來自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代表們紛紛向十一世班禪獻上曼扎和哈達等代表了祝福的禮物,圍觀的信眾們也都向十一世班禪表達了敬仰之情。
2021年對十一世班禪來說,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正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十一世班禪在這一年中,除了獲取了「嘎欽」佛學學位,他還秉承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的宗旨,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走訪調研了西藏眾多地區以及四川、甘肅等地藏民聚集的州縣。
在三個多月的走訪中,十一世班禪親身體會了藏族群眾在新世代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宗教自由、民族團結、安居樂業的景象,看到了藏族人民聚集地區城鄉面貌的巨大改善,這一切,都讓十一世班禪對黨和政府由衷地感恩。
2022年3月3日,是藏族的新年,這一天,十一世班禪按照傳統在廣播中祝福藏族同胞們,藉此機會,十一世班禪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觸。
十一世班禪告訴大家,如今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在我們黨的領導下,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共同享有的福報,他號召大家要加倍感恩和珍惜,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只有包括各族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守望相助,才能共同享有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在廣播中,十一世班禪表態說,自己要把全身心奉獻到愛國愛教、護國利民的事業中,要為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取得了「嘎欽」學位後,十一世班禪一方面在佛學領域繼續深造,一方面積極投身到各種活動中,為祖國強盛、佛法弘傳做出更多貢獻。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10月,他就前往歷史悠久的日喀則納塘寺禮佛講經,他現場考察了寺廟內眾多僧人的經文學習情況,又為僧人們摸頂賜福。
在僧人們面前,十一世班禪感慨道,既然出家為僧,就要心懷普度眾生的信仰,不斷增進自己的佛學造詣,因此一定要珍惜年輕的時光,努力學習經文,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參考資料:
《十一世班禪坐床20周年活動記事》,《中國西藏》,2016年1月
《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尋訪認定坐床紀實》,《中華兒女(海外版)》,1996年6月
《十一世班禪向海內外藏族同胞致藏曆新年祝福》,國際在線,2022年3月3日
-END-
作者:妍開
編輯: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