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2022年12月19日23:14:27 歷史 1736

西伯利亞這個地方,在元朝時曾經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可是到明清時期,對於這裡的佔領就沒有了,不能說明清時期不知道努力,只能說明這裡的氣候太過寒冷,不易於人類生存,在逐漸往南遷移了。直到沙俄時代,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土地,才決定一直向東,也就是從沙俄時代,整個西伯利亞就成為了沙俄的囊中物。

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 天天要聞


可是有誰注意過,在這個遼闊的寒冷的地方,其實是三塊不同的地方,分別是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在古代,甚至現代還有很多人都認為整個西伯利亞就是一個冰窟窿,沒有什麼東西藏在這裡,可是有誰知道,現在俄羅斯一半的能源都在這片我們看起來十分寒冷的地方。

在這片土地上的資源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來說,香得很,這可是世界上的獨一份啊!整個俄羅斯90%的煤炭在這裡,甚至還有全世界都垂涎欲滴的黑土地埋藏在這片土地之下,可以說在這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金子。雖然這些資源都是金子,但是也要開發出來才好啊!

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 天天要聞


可是看看這裡的氣候,真的是讓人望而卻步。從北緯55度往北,幾乎都是常年積雪覆蓋,甚至在緯度更高的地方,冰雪都不會被融化,自然條件要多惡劣就有多惡劣,因此在這個地方几乎沒有什麼文明可言。

16世紀,沙俄開始不斷做大,往西是歐洲強國,實在是打不動,但是沙俄又想擴大自己的地方,怎麼辦呢?只能選擇往東尋找領土,就這樣沙俄一邊打,一邊佔領土地,很快它就輕鬆的佔領了烏拉爾山以東的廣大地區,並且付出的代價是極小的,原因就無須贅述了。

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 天天要聞


到了17世紀,沙俄的居民就開始在這裡定居了,可是與其說是定居,不如說是流放,因為這個地方,大都是犯了罪的人,剩下的只是在這裡服役的軍人,所以說開發對於沙俄來說幾乎沒有做。

但是蘇聯時期,西伯利亞被開發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沒有很多人願意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有人,大多有都在中國,哈薩克,蒙古國的邊界處,可以說,冷的地方沒有人,資源豐富的又在寒冷的地方,這可怎麼辦呢?

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 天天要聞


赫魯曉夫時期,赫魯曉夫就動員了100萬人來到西比利亞進行開發,可是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人力消耗,讓這個擁有大量土地,卻找不出足夠人力,蘇聯也只能是頭疼了,當時赫魯曉夫也是一時興起,覺得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容易,可是真正的去幹了才知道,原來一味的蠻幹,不僅沒有增加糧食的產量, 反而把這裡土地的肥力浪費了,很快開發西伯利亞的熱度下去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勃列日涅夫上台,才開始了大規模的開墾。這次,蘇聯可是下了血本了,動用了上百萬台的農用車具,而且還增加了肥料的投入,這一頓猛操作,1980年之後,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農作物種植面積翻了一倍,當時整個國家的糧食有20%都是來自西伯利亞,可見整個西伯利亞如果真的經營好了,真的是蘇聯的大後方。在俄羅斯時期,這個地方,更是俄羅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戰的重要基礎。

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 天天要聞


甚至一度有人就認為,西伯利亞就是俄羅斯的戰略大後方,要知道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幾乎無險可守,如果歐洲有軍隊進入,毫無阻攔。因此俄羅斯的國防部長紹伊古就還曾建議,將首都遷到西伯利亞。其實他的這個建議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要知道在歐洲幾次攻打莫斯科的戰爭中,莫斯科都是靠著寒冷的冬天撐下來的,如果那一天沒有了冬天的寒冷,莫斯科還能撐多久。

可是在地理上我們是知道的,俄羅斯是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國家,如果俄羅斯把首都遷到西伯利亞來,那也就是說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此時俄羅斯把開發西伯利亞的重任交給中國了,那麼俄羅斯會不會如鯁在喉呢?

為何俄羅斯對於我們去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忌憚呢?是你,你也害怕 - 天天要聞


再者說,現在中國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新能源方面,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對於化石能源的需求已經在有意無意的降低了,中國本來就不需要去幫助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以換取低價的能源,畢竟這種寒冷地區開發的事情成本太高,而且收益很難維持,俄羅斯也不會傻到自己作賠本的買賣,賠了夫人又折兵,中國坐收漁利,俄羅斯恐怕不想看到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