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蔣介石在台灣離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黨黨魁的蔣介石,在近代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長年身居高位的蔣介石向來自視甚高,但在臨終前,他卻告訴兒子蔣經國,他一直以來都相當敬佩一個人,另有兩人讓他十分懼怕。
縱觀蔣介石的一生,他雖做了不少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其個人能力也屢受質疑,但他一生也不乏光輝燦爛,由他領導的國民黨更一度佔據大半江山,那這讓他敬佩和懼怕的究竟是何許人也?
蔣介石
唯一敬佩的人
自命不凡的蔣介石雖眼高於頂,但有一人他始終懷有崇敬之心,那便是周總理。
1924年黃埔軍校創立後,蔣介石擔任校長。而在張申府的推薦下,蔣介石得以與周總理結識。
周總理起先在黃埔軍校當政治講師,兼授政治學與經濟學。他講課風趣幽默又通俗易懂,蔣介石也為其才幹所折服,不久便任命於周總理為政治部主任。
周總理上任後便著手建立了一套完整詳盡的工作制度,使得政治部高效穩定地運行起來。為了加強學生的政治教育與宣傳革命思想,他還組織了話劇社,自編革命題材的短劇以供軍校學生觀賞,寓教於樂。
周恩來
周總理光是校內的表現就已經令蔣介石讚賞不已,而在兩次東征期間,周總理亦發揮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1925年,為討伐借帝國主義之威禍亂中國的軍閥陳炯明,廣州國民政府曾先後組織了兩次東征,周總理都曾參與其中。
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開始。周總理主要負責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為了嚴明軍紀,周總理便發給官兵們一人一枚胸章,上面印著幾個大字:「愛國家、愛人民、不貪財、不懼死。」
而後,他又編唱了一首軍歌,大意是行軍途中不要禍害百姓,不拿百姓財產,更不要踐踏百姓的農田。
這樣的舉措顯然要比刻板的規章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東征軍也因此被沿途百姓交口稱讚,還有百姓自發負責東征軍的後勤工作。此外,周總理還創立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軍政制度,被東征軍長期沿用。
周恩來
第二次東征始於1925年10月,陳炯明在第一次東征中受到重創,但仍存捲土重來之妄想,但這些妄想很快便被東征軍撲滅了。
第二次東征期間,周總理的政治宣傳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大力開展工農運動,提出免除東江人民的繁重賦稅,組織農民自衛軍,這一系列舉措使得當地民眾紛紛倒戈,東江的收復工作也變得事半功倍。
東江沿途各地被收復後,周總理也被任命為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可見蔣介石對其器重。經過兩次東征,蔣介石已視周總理為左膀右臂,可隨著勢力的壯大,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這也讓周總理與他分道揚鑣。
1925年11月,在第二次東征期間,蔣介石便召集了所有的高級軍政長官進行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他要求周總理將黃埔軍校以及東征軍中所有的共產黨人的名單交予他。
蔣介石
周總理察覺到蔣介石的別樣心思,認為此事干係重大,當場拒絕了蔣介石。可一心排除異己、壯大勢力的蔣介石並未就此收手,而是轉而發動了震動全國的「中山艦事件」,監視囚禁了一大批我黨人員以及國民党進步人士。
中山艦事件結束後,周總理曾電聯蔣介石,對其提出質問,蔣介石一時竟有些惴惴不安。最後,蔣介石在周總理的施壓下很快便釋放了被囚禁的同志,可他一心想要拉攏的周總理卻在事後離開了黃埔軍校。
不過,二人真正決裂應當是在「四一二政變」,周總理也因此領導了南昌起義,誓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反革命勢力鬥爭到底。
至此,周總理成了蔣介石又恨又敬的角色,他敬周總理的過人才華與膽識,敬他不舍晝夜、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恨這樣出眾的人不能為自己所用。
周恩來
蔣介石與周總理再一次產生交集是在1936年的西安事變發生後。
為了促成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也為避免內戰,周總理來到西安,在楊虎城、張學良兩位將軍與蔣介石之間斡旋,從中調停,達成了共同抗日的初步協定。
再見周總理時,蔣介石百感交集,他應諾會儘快達成共同抗戰的協議,並對周總理一陣噓寒問暖。但在蔣介石被釋放後,他又很快反悔,指出要在南京進行進一步的談判,並點名要周總理親自前來。
在經歷先後六次的正式談判與多次秘密會晤後,國共終於正式展開第二次合作,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其中周總理功不可沒。
而其觀色的政治能力與談判技巧以及極強的人格魅力,也令蔣介石對其愈加欽佩,成為他一生中「唯一敬佩的人。」
蔣介石
一生之敵
要說蔣介石最懼怕誰,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會是毛主席,事實也確是如此。
毛蔣二人第一次會面其實並非是重慶談判,早在1924年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蔣介石便見到了毛主席。
當時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已經擁有了極高權力,可毛主席當時還只不過是湖南方面的推派代表,雖有過幾次精彩的發言,但當時的蔣介石對他印象並不深刻。
之後,我黨的實力更是一度與國民黨相差懸殊,蔣介石對毛主席也就談不上忌憚。
蔣介石對毛主席態度的巨大轉變主要是在1945年的重慶談判結束後,在開始前他一度認為毛主席是不敢赴重慶參加會議的,屆時他便能大肆宣揚是我黨「不願和談」,並以此為借口解放區,進一步鞏固實力。
蔣介石與毛主席
重慶談判可以說是國共兩黨的一次博弈,毛蔣便是兩邊的棋手,但在談判還未開始前,蔣介石便輸了一著。
蔣介石雖然認定毛主席不敢來重慶談判,但還是先派部下通過電報的形式「探探口風」。毛主席一眼便看出來蔣介石這是不希望自己前去談判,只要自己這邊透露不去和談的意向,他便會大肆宣揚「共黨如何破壞和談」。
於是,毛主席便將計就計,幾次都向蔣介石的部下表示「不會參加談判」,可到了8月28日,他便出現在了重慶的九龍坡機場,還通過媒體對外放出信號:「我赴蔣介石先生之約來重慶參加和談,共商民族團結之大計!」
這樣一來,蔣介石在輿論上瞬間處於被動,他原先的所有規劃也都不靈了。而且他這次談判若是失敗,不管責任在誰,民眾最終怪罪的都只有國民黨。
重慶談判
二人在當日晚上便進行了第一次會談,但收效平平。經過十多天僵持後,國共雙方共進行了三次會談,便都不了了之。
直到9月17日,蔣介石方面終於開始配合談判,這與前些天爆發的「上黨戰役」有著莫大關係,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有數萬兵力被全殲,這讓蔣介石不得不重視起中共的實力。
但這次談判雙方就一些細節尤其是軍隊整編數量上存在分歧,而後又進行了兩次談判,最終才達成協議,歷時43天的重慶談判也終告一段落。
在此次談判中,蔣介石對毛主席的印象有極大改觀,不僅僅是因為毛主席敢赴重慶的過人膽識,在幾次談判中,毛主席表現出的極高的政治智慧以及遠見,都令蔣介石為之耳目一新。
蔣介石
而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節節敗退,蔣介石更是對毛主席愈加懼怕。而論個人能力,蔣介石也自知沒有一項可與毛主席相比。
論軍事能力,蔣介石可謂是「又菜又愛打」的典型,他時常越級指揮,不敢放權,可換來的卻是前線潰退、兵敗如山。
可即便如此,蔣介石依然自我感覺良好。反觀毛主席這邊,他用兵如神,敢於放權,四渡赤水一戰打得蔣介石暈頭轉向,明明是戰略轉移卻成了軍事史上的神話。而在解放軍的兵力日漸壯大,裝備日益精良後,蔣介石就更無勝算了。
但即便如此,毛主席還自謙到:「我只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小學教員,哪裡會什麼帶兵打仗?只不過是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我們才被迫拿起槍反抗。」
他在戰爭中汲取經驗,善戰卻不好戰,這一點就遠勝過蔣介石。
毛主席
軍事不行,政治能力蔣介石也無法與毛主席相比。蔣介石沒有戰略眼光,不能著眼長遠,總是顧一域而失全局。帶兵打仗蔣介石不如毛主席,可論詩詞歌賦他就更無法與毛主席相比了。
蔣介石最有氣魄的詩詞不過是「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這般頗有打油詩意味的字詞,辭藻空洞,毫無藝術價值。
可毛主席呢?四渡赤水,挺進婁山關後,他寫下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慷慨;解放南京後,寫下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壯闊。
起初在與毛主席博弈時,蔣介石認為自己是不過是輸對方一著,可到了後來他發現自己可能被毛主席領先了十步不止,他又如何不害怕呢?
毛主席
理念不合
蔣介石第二個懼怕的人是鄧演達,這一答案或許會令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在早年,鄧演達可能是蔣介石又恨又怕的頭號人物了。
鄧演達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曾參加辛亥革命與兩次東征,一直倍受孫中山先生的喜愛和信任。
與蔣介石不同,鄧演達堅決擁護三民主義,忠實奉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如此也不可避免地與蔣介石走向了不同道路。
籌備黃埔軍校時,蔣介石為籌備會會長,鄧演達為籌備會委員;蔣介石任校長期間,他擔任一師三團團長。雖政治地位一度不如蔣介石,但在國民黨內也有很高的威望。
黃埔軍校創建後,蔣介石任人唯親,完全背離革命道路,這讓鄧演達無法接受,遂離開廣州前往上海。
黃埔軍校
中山艦事件暴發後,孫中山先生已經逝世,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幾乎一手遮天。他大搞獨裁,扶植軍閥,這令鄧演達再無法忍受,遂公開反對蔣介石。
「四一二政變」結束後,鄧演達徹底看清了蔣介石的本性,他公開指責蔣介石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中華民族的罪人」,並號召展開對蔣介石的軍事討伐。
鄧演達的號召得到了國民黨左派人士以及董必武、吳玉章等共產黨人的支持,這讓一直視鄧演達為心腹大患的蔣介石再次感到威脅。之後,鄧演達又撰寫了大量革命著作,進行反蔣活動,直到1931年11月他被叛徒出賣,被捕於上海。
蔣介石曾勸降鄧演達,但被其嚴詞拒絕,此時又有不少國民黨人為鄧演達求情,這讓蔣介石深感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遂下令秘密處死了鄧演達。
鄧演達
蔣介石早年經陳其美介紹得以認識孫中山先生,而後他又救孫中山先生於永豐艦,並揚言「要與中山先生共存亡」,這才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常識。
而鄧演達能夠受到孫中山先生的賞識則全是因為他的出眾能力與對革命的堅定,這也令靠機緣巧合與小手段上位的蔣介石深感威脅,生怕鄧演達將其取而代之。
之後,鄧演達又堅定反蔣,蔣介石起先不怕,但看到鄧演達的言論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得到國民党進步人士與我黨人士的響應,他也不得不懼怕了。
蔣介石一直擔心鄧演達的威望會蓋過自己,甚至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而鄧演達也用實際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是蔣介石畏懼他的最大原因,畢竟他也深知投機取巧者是鬥不過實幹家的。
鄧演達
點評
蔣介石在近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位高權重,在國民黨內幾乎一手遮天。
可即便如此,他也對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周總理欽佩不已,並對毛主席和鄧演達二人畏之如虎,如此也可見蔣介石的心虛以及周、毛、鄧三人的光輝。
參考文獻
[1]張慧,石玉鳳.從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看鄧演達的反蔣鬥爭[J].前進論壇,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