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在三國歷史上也是個人物,被稱為江東小霸王,與項羽差不多一個地位,孫策當年也是有大志向的人,但是孫策的志向再大,也沒有施展出來,而且他的死也沒有那麼轟轟烈烈,說起來儘是遺憾。據文獻記載,孫策實在外出打獵的時候,被一個無名小卒所暗殺。對於孫策這樣的人物來說,這樣的退場方式實在是讓人覺得悲哀,甚至是憋屈。
孫策死後,責任重擔就壓在了18歲的弟弟孫權身上,這也奇怪,正常的都是父死子繼,而孫家卻出現了兄死弟繼的情況。要說孫權,從小就是個聰慧的人,也很有膽識,但是長大後的孫權明顯不如小時候招人稀罕,哥哥孫策死後,孫權對於之子侄女們不能說不好,但也是有一定的私心。
孫策遇害,孫權上位
漢獻帝興平二年,孫策拿著父親意外得到的傳國玉璽,作為抵押物,向袁術借了3000精兵,回到江東重振孫家基業。孫策也確實是有真本領的,就靠著這麼點兵力,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統一了江東,屆時世人都稱讚他為英雄。
此時,就連曹操都感嘆道:「難以與他爭鋒了!加之袁紹正與曹操對峙於官渡,所以,為了安撫孫策,曹操還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孫策小弟孫匡為妻!但是曹操這樣的人,當然還是防著孫策的。曹操得到消息,孫策可能回趁著官渡之戰偷襲許昌,於是曹操先發制人,命令陳登私下聯繫孫策治下的山賊,在江東作亂,好讓孫策大小這個念頭。
可是這些小動作很快就被孫策知道了,孫策也不是好惹的,教育是就帶領大軍討伐陳登。在行軍至丹徒山的時候,孫策突然提速進入山林射獵,由於速度太快,護衛都沒有跟上。
就在孫策進入山林的一條小道時,面前突然出現三個人,孫策覺得不對勁,立馬拿出一支箭射中了其中一人,但是一人對三人總是有些吃力,另外兩人趁機向孫策放箭,孫策躲不及,臉部中箭。此後護衛追上來當即斬殺了刺客,但是孫策的傷實在是太重了,不治而亡。經過調查,這三名刺客是許貢的門客,在許貢被孫策殺死後,他們就開始秘密對孫策進行暗殺!當他們得知孫策要討伐陳登後,他們三人就沿路跟蹤以尋找時機!
孫策在臨死前,把弟弟孫權叫到床前,取出將印,交給孫權,語重心長地說:「東征西戰,攻城克地,你的能力比不上我,但在使用人才,保住家業方面,我不如你,從祖上到我這一代,好不容易才開闢江東這一塊領地,你要想想父輩創業的艱難,可要好好地守住它。」孫策又一一囑告部下,好好地幫助弟弟。就是這樣,18歲的孫權臨危受命,擔起了哥哥留下的責任。
孫策為何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孫策之所以傳位給孫權,有三個原因。
首先,孫策被暗殺時才26歲,他的兒子孫紹還是個嬰孩,據推測在當時最多也就10歲,這樣的一個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承擔軍事指揮權的重任。
其次,孫策也是沒權利傳位給兒子的,孫策去世的時候,並不是一位君主,他只是東漢的一個臣子,是討逆將軍、會稽太守,襲父爵烏程侯,朝廷怎會允許孫策將軍權傳給自己年幼的兒子。
再者說江東如今的軍事實力,也不是孫策一個人創下的,是從他父親孫堅開始,有眾多人一同創立的,這份家業他不能私自獨吞。
而且孫策的4個弟弟中,孫權是最有能力最有魄力且性格溫和的,孫策對他很看重也很欣賞,他才是繼承大任的最佳人選。18歲的孫權接管江東後也沒有讓孫策失望,在周瑜、魯肅等人的幫助下,能好好經營,不僅保住了江東這塊領地,勢力範圍還在不斷擴大。公元222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和曹操、劉備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策死後,後代如何了
孫權稱帝後,也沒有忘記哥哥的交代,一直為江東的未來出力,而且還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哥哥孫策為長沙桓王,那麼孫策的後人被怎樣對待了呢?
孫策共有四個孩子,但是只有一個兒子,有三個女兒。兒子孫紹,一開始也被孫權封為吳侯,次年,又改封上虞侯。而長女嫁給了吳國丞相顧雍的長子顧邵,次女嫁給了大都督陸遜;三女嫁給名將朱治次子朱紀,且都是孫權保媒。其實孫策對這三個侄女都是不錯的,為她們的終身大事做了主,也算是謀了歸宿,但是對於孫紹就有些難說了。
孫策死時,孫紹年齡太小,無法擔當,於是才讓孫權但此重任。而且這江東的基業都是孫堅賀孫策打下來的,孫權是吃了父兄的庇佑,按理說應該善待孫紹,給孫策追封為帝,孫紹封王也不為過。但是孫策卻都沒有做,畢竟給孫紹封王的話,他長大後也是有機會稱帝的,所以孫權只是給他封了侯,這也是孫權的私心作祟。
孫策終遭絕後
孫紹的兒子叫作孫奉,孫紹死後,孫奉就繼承了父親上虞侯的爵位。在三國後期,吳國當時的掌權者是孫權的孫子孫皓,孫權很是看好他,還給他取名叫「彭祖」希望他能長壽,萬彧還曾誇他才識明斷,有長沙桓王的氣度。
孫皓剛開使確實有些明君風度,體恤百姓,節儉宮中用度,但是他並沒有堅持下去,剛剛有些成績就開始自滿狂暴起來,甚至用暴力手段治國,聽風就是雨,濫殺無辜。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孫皓派人隨同徐紹、孫彧去魏國給司馬昭送回信,其實就是一封拍馬信,徐紹行至濡須,有人向孫皓打小報告,說徐紹稱讚中原,孫皓二話沒說就把徐紹召回來殺死,將其家屬遷徙到建安。
吳末帝建衡二年(270年),孫皓由於妃子王氏之死過度悲傷,很長一段時間都閉門不出。恰巧當時有民間流言傳出,說孫權的第五個兒子子孫奮和孫策孫子孫奉兩人其中一個遲早會奪回皇位,孫皓大驚,居然聽信了這謠言,於是將他們兩人全部殺害,孫策至此絕後。
結語
總的來說,孫權對孫策的子孫安排,有周到的地方,也有私心,還是有些顯得比較凄涼的,畢竟處於皇室之中,在皇權的吸引下,很多所謂的親情也就淡了,更多是利益來取代一切,而孫策估計也沒有想到,孫家的後世子孫會自相殘殺,他也落得一個絕後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