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2022年12月03日21:28:04 歷史 1465

文水縣,當地大部分人都聽說過「現代女強人」梁冠英。

歷史上,文水還走出過武則天

而在近代還出現過劉胡蘭。

所以人們都常說,文水是出女強人的地方。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而現代的女強人梁冠英,

則是在商業道路上叱吒風雲。

梁冠英是七十年代初生人,

從小到大,她的個性就和其他的女孩不一樣。

19歲那年,梁冠英考上了中專。

這意味著今後將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對於出身農門的梁冠英來說,

是一次鯉魚躍升的機會。

然而,讓家裡人料想不到的是,

剛剛入學半年後,梁冠英就瞞著父母,辦理了退學手續。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她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追求愛情。

原來,她和一個叫郭曉冬的男孩,從小到大算是青梅竹馬。

梁冠英當年考上了中專,但是郭曉冬卻很遺憾的落榜,

這種分離,讓兩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不能忍受。

因此在一番抉擇下,梁冠英才選擇了退學。

對於女兒的選擇,家裡一開始很是反對。

但眼看梁冠英自己做主已經退學,家裡人再生氣也沒什麼用了。

退學之後,梁冠英便和郭曉冬結婚了。

之後,夫妻倆有了孩子。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事業和家庭,梁冠英看起來選擇了後者。

可是孩子出生後不久,她又做出了一個讓外人看來,不能理解的決定。

村裡人都以為她從此會在家相夫教子,

誰知道孩子出生後,梁冠英又參加了函授教育課程。

在不少人看來,她這完全就是瞎折騰。

然而梁冠英卻不這麼認為。

無論是學業還是愛情,她都想擁有。

再後來,梁冠英取得了大專學歷。

她當過村裡的黨支部書記,也當過老師。

自從結婚後的前十年,梁冠英的生活是穩定的。

2000年夏天,有一天丈夫郭曉冬突然告訴梁冠英,

家裡的滷肉廠開不下去了。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其實,即便郭曉冬不說,梁冠英心裡也很清楚,

這個管理混亂的家族企業,是走到盡頭了。

原來,郭曉冬家裡,很早之前就開辦了一個滷肉廠。

除了他自家入股之外,本家也有幾戶在廠里參股。

從1996年開始,梁冠英就在滷肉廠里擔任會計。

那時候她就發現,廠里的一切經營和運作,都非常混亂。

由於股東都是親戚本家,廠里的員工也都是自家人,

很多人支取錢款,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

甚至個人動用了公賬,遲遲都不補上。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於是幾年下來,廠子非但效益沒上去,

經年累月,反倒欠下了三百多萬元(一種說法是五百多萬元)的外債。

這對於一個小廠子來說,簡直是致命的打擊。

因為此事,日常負責管理工廠的公公一病不起。

主心骨倒下了,郭曉冬一時也沒有了主意。

他只能提醒妻子,廠子就要倒閉了。

不過,就在廠子倒閉的時候,

梁冠英再一次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在一次股東會上,梁冠英當場宣布,

這個爛攤子自己來接手。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一旁的郭曉冬以為自己聽錯了。

而其他股東則認為梁冠英瘋了。

為了填補這幾百萬元的債務,股東們急得團團轉。

沒有人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

股東們甚至一致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

不管以後誰接手,必須得連同所有欠債都接過去。

此外,股東們的股份,也要一分不少的退回去。

這樣一種局面下,誰接手就等於自找麻煩。

但梁冠英應承了下來,郭曉冬雖然對妻子的做法不滿,

可應承下來的事情,具體要怎麼做,還是要看妻子。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一時間,28歲的小媳婦,成了郭家的頂樑柱。

梁冠英也是毫不含糊,說干就干。

畢竟,在她擔任會計的幾年時間裡,

早已發現很多問題的癥結所在了。

此前做會計,每個月核對營收財報,

梁冠英就發現,產品銷售中經常有大批量退貨的現象,

這直接導致了廠子的虧損。

之所以會出現頻繁的退貨現象,

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廠里一些滷肉產品的生產工藝很落後。

如此一來,就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容易變質。

所以梁冠英當家後,

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砍掉了一些產品的生產。

設備被她當廢鐵賣掉了,而部分產品的包裝袋無法處置,

被梁冠英一把大火給燒了。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去掉保質期短的產品,剩下的就是保質期長的傳統滷肉。

這一番操作下來,生產上的虧損,算是止住了。

接下來,梁冠英又把目光對準了廠里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

廠里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清一色都是自家的親戚。

礙於親情和臉面,廠子在運作的時候,

難以形成統一和協調。

這些情況,梁冠英早就看在眼裡了。

所以,她決定把這些只拿錢不干事的人,統統清理出去。

如此一來,梁冠英彷彿捅了馬蜂窩。

親戚們不幹了,整天圍著梁冠英大吵大鬧。

他們都覺得,這個廠子是自家的,

在廠里上班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無論親戚們怎麼鬧騰,梁冠英就是毫不退縮。

一時間,梁冠英成了家裡人的公敵。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在梁冠英父母去世三周年的忌日上,

一個本家的嬸嬸,把梁冠英大罵了一場。

那段日子,無論是梁冠英,還是丈夫郭曉冬,

他們身上的壓力都很大。

內部矛盾不管,因為欠債,

上門要債的人也能排起長龍了。

郭曉冬實在撐不住了,他想遠走他鄉,逃離這一切的是非。

有一天,他悄悄去了火車站。

在火車站,他又想起了家裡的老人和妻兒。

郭曉冬猶豫了。

把這爛攤子丟給妻子一個人,明顯是不負責任的。

冷靜了兩三個小時後,郭曉冬還是回家了。

不過,縱然是回了家,郭曉冬的心態還是左右搖擺的。

此後一段時間,他先後三次,又動過離家的念頭。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每次都是去了火車站要出發的時候,

內心深處彷彿有什麼東西在召喚自己。

最終,郭曉冬沒有走。

相比之下,梁冠英一開始敢於接下這個爛攤子,

梁冠英每天一如既往的工作、吃飯和睡覺。

她很清楚,內外交困的局面下,需要的是冷靜而非慌張。

整整兩年的時間,梁冠英都在等待著。

2001年底,轉機似乎來了。

一個來自大連的經銷商,要從梁冠英的廠子買20噸牛肉。

外人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大連的經銷商,

為何不遠千里上文水縣買牛肉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梁冠英所在的保賢村,

是一個有著幾百年悠久歷史的屠宰牛肉的地方。

當地有一句順口溜:保賢沒有鐘鼓樓,出了一幫殺牛侯。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正因為如此,梁冠英婆家人,才會早早開辦滷肉廠。

這一次,生意雖然來了,但經銷商提的要求卻很奇怪。

他們不要其他牛肉,只要牛的丁骨肉。

梁冠英雖然沒有殺過牛,但在村裡這麼長時間,

還從來沒聽過這種要求的。

以往村裡殺牛,包括她的廠子做滷肉,

都是把骨頭去了只賣肉。

剩下的牛骨頭,一斤只賣幾毛錢。

最關鍵的是,經銷商開出的價格,

比以往的價格高出了整整一倍。

梁冠英粗粗算了一下,如果這單生意做成了,凈賺十多萬。

然而,還沒等梁冠英高興,

經銷商卻提了一個條件:貨到付款。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而且,這單貨是發往廣州的。

梁冠英聽後開始作難了。

要知道,20噸的肉發往廣州,

所有的開銷加在一起要七八十萬元。

如果對方不給錢,那可就賠大發了。

因此,家裡其他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圈套,

對方故意把價格說高,就是為了騙肉的。

不過,梁冠英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

覺得對方並不是騙子。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原來,經銷商對於牛肉的規格尺寸要求很嚴格,

他們還特意給了梁冠英三個鐵質的量具。

正是憑藉這一點,梁冠英推測他們不是騙子。

還有一個情況是,此時廠里遲遲沒有更好的機會。

本就是債務纏身的情況下,梁冠英覺得,

不去搏一把,就不知道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就這樣,按照經銷商的要求,

梁冠英把20噸的貨發往了廣州。

兩天後,對方把貨款打到了賬戶里。

這單生意成了,梁冠英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後來梁冠英才知道,經銷商之所以只要丁骨肉,

是因為廣州當地市場流行把丁骨肉切片煎著吃。

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

第一單合作順利,後面的訂單源源不斷。

第二年,光是賣丁骨肉,廠里就賺了將近兩百萬。

再加上傳統的滷肉生意,也能給廠裡帶來每年幾十萬的利潤

用了三年左右,梁冠英還清了所有欠債。

通過這件事,郭曉冬也見識了妻子的經營之道。

從那之後,他把廠子都交給了妻子運營管理。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2004年,梁冠英又和天津一家企業合作。

對方出技術,梁冠英則負責牛的養殖和屠宰。

按照此前的約定,第一年,梁冠英一分錢沒賺。

但是梁冠英卻覺得很值。

她用了一年的時間,掌握了一條成熟的生產線。

以前賣牛肉,每公斤的毛利潤最多八十多塊。

掌握了一系列精細分割的技術後,

一頭牛比原來能多賣六七百元。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通過這種改變,年利潤又能多賺上百萬。

企業擴大規模後,梁冠英又逐漸帶領全村人養牛。

2007年,村裡的1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戶,超過了100戶。

每年的出欄率,超過了三萬頭。

產業形成規模,梁冠英又開始思考高端牛肉市場。

她先後為一些山區村民擔保貸款一千多萬。

梁冠英對山區養殖戶唯一的要求就是牛要散養。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她向養殖戶做出承諾,上門收購,而且牛價還高於傳統的養殖。

就這樣,在文水當地的蒼兒會山區,

養牛量原先只有幾百頭,後來增加到了五千多頭。

2018年,梁冠英帶領企業上市新三板。

截至到當年,她旗下的企業,

已經形成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

2019年,梁冠英旗下的牛肉專賣店,一共有九十多家,

年利潤達到了三億元左右。

可以說,梁冠英的成功,就靠9個字:能折騰,有慾望,夠野性。

農家媳婦梁冠英:為愛放棄學業,28歲扛起整個家,帶領全村人致富 - 天天要聞

文|711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繫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