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決策之快,動員之廣,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堪稱是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部署。直到本世紀初,隨著三線企業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並消失,才逐步被揭開「天窗」。
當時,三線建設要求「靠山、分散、隱蔽」(簡稱山、散、洞),經過多方考察選址,最終選擇在富平縣的千年名鎮—莊裡鎮,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大型三線軍工企業-陝西壓延設備廠。
1966年12月,陝壓廠籌備建設,由瀋陽重型機器廠、德陽中國第二重型機器廠和洛陽礦山機器廠三廠共同包建。三廠接到任務後,立馬組織骨幹人員趕赴陝西。優秀青年義無反顧地走進大山裡,默默無聞,艱苦奮鬥,為了三線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莊裡是一個千年古鎮,一公里長的大街將古鎮分為南北兩側。為了保密和便於管理,陝壓廠對外只稱通訊地址,即富平五號信箱,所以陝壓的工人也有「五號人」的稱謂。歷經八年建設,陝壓廠建成投產,迅速成為一家大型的機械加工骨幹企業。
厂部辦公大樓與生產車間,建在莊裡鎮的正北面,白家溝見縫插針蓋了一些平房和簡易二層樓,作為宿舍樓。先後在白家溝建設了百貨商店、菜站、銀行、子弟學校。張窯那裡則建設了糧油站、郵局、煤場,陝壓職工醫院。
鼎盛時期的陝壓廠職工四五千人,雖坐落在一個村子裡,但繁華程度絲毫不亞於當時的縣城。一大早就是高音喇叭播放新聞和文娛節目,他們就是聽著廠里高音喇叭安排一天的生活起居、勞作休息的。老百姓在自家田地里種點小菜,拿到廠區去出售,換回一些零用錢花。廠子還陸續安裝了電視接收塔,修建了燈光球場,工人文化室,等一批文體場所和文體器材,豐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
一城莊裡, 半城陝壓,如今的陝壓廠也在飛速發展中,有了更先進的設備,更高科技的產品。建於四五十年前的老廠房車間,也已顯露出幾分斑駁之色,牆上的標語歷經風吹日晒雨淋,依然看出筆跡工整清晰,常常讓來往的後人懷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