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戰國時期趙國極具才華的軍事家、著名將領,曾輔佐過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三代國君。
廉頗率軍東征西討,所向披靡,威名遠揚。而藺相如本是宦官繆賢門下舍人以完璧歸趙嶄露頭角,被提拔為大大,後又因淹池宴會上智勝秦王有功,被拜為上卿,地位比廉頗還高,這讓廉頗十分不滿,想找機會教訓他。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要穩住趙國,全力攻打楚國,於是邀請趙惠文王商量攻打楚國一事。
趙王很擔心自己此行會有不測,不願前往。大將軍廉頗和上大夫藺相如一致認為,如果趙王拒絕前往,就顯得趙國畏懼秦國了,還是前去赴約比較好。藺相如表示願意跟隨趙王前往,同時又建議趙王做好防備,讓廉頗率部駐紮在邊境附近,隨時準備接應。於是,趙王按他所說的做了。臨行前,趙王又採納廉頗的建議,留下了一個命令:如果趙王三十天仍不能回國,就請太子登基,防止秦國挾持了趙王,造成國中無主的局面。
趙王到淹池後,秦王設宴款待。席間雙方在宴席之上明爭暗鬥,趙國始終壓著秦國一頭。由於趙國已在邊境部署重兵,秦王不敢拿趙王怎樣,最後只好讓趙王一行平安回國。
藺相如因淹池之功,被趙王拜為上卿,地位超過了廉頗。這讓廉頗心有怨言,他想:「我廉頗率軍東征西討,冒著生命危險立下多少汗馬功勞,才得以居此高位;而你藺相如不過憑伶牙俐齒,做了區區幾件小事,就能位居我之上。簡直豈有此理!」他毫不掩飾對藺相如的敵對之意,總想找機會教訓下藺相如。
藺相如知道後,為了避免與廉頗發生衝突,就處處避著他,連出門都繞道而行。
藺相如的隨從們覺得藺相如十分窩囊,對他很不滿。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覺得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如何?」隨從們都說:「不如秦王威猛。」藺相如說:「秦王那樣的人,我都敢當眾呵斥他、威脅他,我又怎會唯獨懼怕廉頗將軍呢?藺相如接著說:「我只是想,我們趙國時時處在秦國的威脅之下,稍有不慎就會給他們以可乘之機。我們兩人身為趙國重臣,如果這時候還起內訌,那置趙國安危於何地?正是為了以國家為重,我才如此避讓廉頗將軍啊。」隨從們聽了這話,對藺相如十分佩服。此後,他們對廉頗府上的人也都以禮相待。
後來,藺相如的這番話被廉頗知道了,他感到很慚愧,痛恨自己心胸狹窄、意氣用事,差點釀成大錯。而藺相如心繫國家安危,寬宏大量,也令廉頗十分佩服。
於是,廉頗脫下戰袍,赤裸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門下謝罪,說:「廉頗氣量狹小,竟想與您為敵。如今想來,實在羞愧難當。特來向您請罪,請您處罰!」說完就要跪下,藺相如忙把他扶起來,解掉繩索,扔了荊條,說:「將軍言重了,相如不敢當啊!將軍為國家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相如願與將軍共擔國家大任。若我們將相團結一心,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抵禦強秦,保衛趙國!」
此後,廉頗和藺相如成了莫逆之交,共同為趙國效命,使得秦國很久都不敢冒犯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