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2022年11月03日15:11:03 歷史 1129

盧象升是晚明時期的一名重臣,其文武雙全、忠心耿耿、心懷天下,贏得無數百姓的愛戴,同時獲得諸多下屬的尊敬,在他手上,幾乎沒有敗仗,就算是那些刺頭下屬,只要到了他手上,依舊會變得十分聽話。

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將領,最後的結局卻十分凄涼,以至於很多百姓在得知盧象升去世的消息後,都十分震驚,甚至很多人為此憤怒,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家如此震驚和憤怒呢?

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 天天要聞


文武雙全的盧象升

盧象升出生於1600年,從小就飽讀詩書,因此後來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從此進入官場拼搏,與很多文人不同的是,盧象升不僅滿腹經綸,還從小習武,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可以說盧象升是那個年代文武雙全的典型代表人物。

科舉中進士之後,盧象升被授予戶部主事的官職,後來靠著自己的努力升職為大名知府、大名道等職務,也就是在大名任職期間,盧象升開啟了自己的傳奇人生。對於一個文官而言,大多數人只會玩政治手腕,卻很少有軍事才能,可盧象升卻完全不一樣。

盧象升對政治手腕並沒有多少興趣,反而對為民除害以及軍事方面充滿興趣,他在大名任職期間,不僅在賦稅方面給了百姓很多優惠,而且在政治以及軍事方面都頗有建樹,他不僅穩定了大名的政治局面,還帶兵與當地的流寇鬥爭,打得那些流寇聽到盧象升的名字就落荒而逃。

在與流寇鬥爭的過程中,盧象升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對盧象升的印象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在當時那種歷史背景下,能夠保全百姓安危,並且讓百姓確實感受到優惠的官員少之又少,盧象升的出現給了百姓諸多希望,大家對盧象升的敬佩之情逐漸增加。

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 天天要聞

為何盧象升能夠在明末那種混亂的歷史背景下,還發展出一支鐵血軍隊呢?實際上這一切和盧象升的胸懷息息相關,很多將領喜歡對不聽話的下屬採取一些特殊手段,比如直接斬首之類的,這種手段從短期而言,確實很利於威懾他人,但是從長期而言,則不利於獲得軍心。

盧象升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對待刺頭下屬時,他沒有採取最無奈的斬殺策略,而是採用寬容的處理方式,給士兵一個機會,隨後自己以身作則感化士兵。靠著盧象升自己的帶頭作用,很多一開始對其不服氣的士兵,後來都對他馬首是瞻,這就是一個領導的真正人格魅力,擁有這樣的領導,是士兵們的福氣,靠著盧象升的人格魅力,越來越多的優秀士兵投入到盧象升麾下,大大增加了盧象升隊伍的戰鬥力。

明明自己就文武雙全,現在還有那麼多對自己馬首是瞻的下屬,因此盧象升的軍隊在戰場上可謂是所向披靡,不管遇到流寇還是清軍,盧象升都能夠做到戰無不勝,他的名聲以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隨著戰功以及政治功勞不斷提升,甚至百姓都將其視之為救世主。

當然了,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優點,往往會成為他的致命點,比如盧象升也是如此,在明朝閹黨以及東林黨明爭暗鬥之際,盧象升依舊保持自己的性格,對他們的行為提出一針見血的評價,這種評價給盧象升帶來諸多麻煩。

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 天天要聞

盧象升認為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不應該隨便參與或者影響軍事活動,因為用外行指導內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會讓內行束手束腳,在戰場上無法施展手腳;此外,盧象升還不願意參與黨派鬥爭,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盧象升都不願意站隊,他始終堅持自我,不願意同流合污。

盧象升這種敢做敢說的性格,在一些有志之士看來,確實相當可圈可點,而且他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朝廷內存在的問題,確實也是相當優秀的,要是遇到一個好的時代以及一個好的君主,盧象升必然會創造奇蹟。

奈何盧象升不僅沒有處於一個好的時代,還沒有遇到一個好的君主,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可謂是中國古代皇帝失敗的典型人物之一,其雖有滿腔抱負,但是多疑、能力差的特點,促使他不僅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明朝走向,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很多像盧象升這樣的優秀將領,就是死於崇禎的多疑以及猶豫之中。


盧象升之死

崇禎是一個多疑的皇帝,他在殺了魏忠賢之後,就始終擔心有人會再次成為魏忠賢,所以崇禎皇帝不願意輕易相信任何一個人,只要一個將領優秀一些,崇禎就會開始對其產生懷疑,不管袁崇煥還是盧象升,最終都因崇禎的懷疑而間接致死。

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 天天要聞

為何說是間接致死呢?主要是因為崇禎的懷疑,給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而就是這些別有用心之人的不斷阻礙,才促使盧象升在戰場上無法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最終落得一個戰死的悲壯結局。

我們可以結合盧象升戰死的整個過程,來詳細分析一下他戰死的真實原因。前邊就說了,盧象升因為不願意和東林黨以及閹黨同流合污,所以得罪了很多當時掌權的重要人物,比如楊嗣昌高起潛等人,就是代表人物。

本身崇禎就多疑,再加上楊嗣昌、高起潛等人的不斷慫恿,崇禎居然產生了議和的想法,這種想法直接導致後期的戰事吃緊,楊嗣昌等人得到了崇禎的支持,盧象升自然很難從朝廷調兵遣將了。

崇禎給了盧象升艱巨的任務,又不給他充足的士兵以及軍餉,在這樣的情況下,盧象升想要取得勝利,簡直難於上青天,不過盧象升依舊靠著自己的能力取得很多勝利,一直到自己彈盡糧絕之際,盧象升都沒有放棄對朝廷的忠誠。

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勸誡盧象升暫時不要出戰,靠著他的影響力以及號召力,只要他活下來,必然可以召集更多有志之士參與其中,奈何崇禎的命令已經下達,楊嗣昌等人不斷催促盧象升,他認為軍令不可違抗,就帶著僅有的下屬拚死一戰,最終戰死沙場。

實際上盧象升當時也看明白了崇禎的意思,處於這樣的一個時代,盧象升早已對崇禎以及大明朝都沒有了信心,戰死沙場,也許是這位猛將最後的體面了。比較悲哀的是,盧象升去世後,楊嗣昌等人還要不斷阻撓他人為盧象升辦理後事,甚至兩人想要栽贓陷害盧象升,以此毀壞盧象升的形象。

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百姓實在忍不住了,因此不僅對盧象升的去世表示震驚,同時對朝廷的行為感到憤怒,明朝的滅亡,到這個時候已經十分明顯了,早已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扭轉局面了。

盧象升去世之後,為何百姓都對其遭遇感到憤怒? - 天天要聞


結語

楊嗣昌死後,盧象升終於得到朝廷的認可,被追贈太子少師以及兵部尚書的頭銜,百年之後,就連曾經的敵人都對盧象升表達了敬佩之情,乾隆皇帝下詔表彰盧象升,賜他謚號「忠肅」,這個讓敵人都尊敬的人,至此終於再次得到世人的敬佩,他的傳奇故事,也終將流傳千古!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碼成語「程姬之疾」的由來——月事、權力與替身的歷史迴響 - 天天要聞

解碼成語「程姬之疾」的由來——月事、權力與替身的歷史迴響

作者:黃申在未央宮靜謐的夜幕下,更漏聲滴答作響,彷彿在輕訴著宮廷歲月的神秘與漫長。漢景帝劉啟輕輕放下手中竹簡,一旁侍從立刻心領神會,恭敬地問道:「陛下,可要召程姬侍寢?」此時,椒房殿內的程姬正對著銅鏡,愁眉緊鎖。毫無預警地,月事突然而至,而
張自忠 萬人敬仰的鐵血英雄 - 天天要聞

張自忠 萬人敬仰的鐵血英雄

張自忠 萬人敬仰的鐵血英雄張自忠將軍,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中,他的英勇而壯烈事迹,無不令人動容。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國的土地。張自忠將軍毫不畏懼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參與了眾多激烈的戰役,每一場戰鬥都是他英勇
如果這是天水事件真相,那太可怕了! - 天天要聞

如果這是天水事件真相,那太可怕了!

在這裡,我誠懇向所有讀者(觀眾)道歉,上次講「天水事件疑點重重」的文章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我必須更正,茲事體大,必須用更大的聲量發出!上次我質疑檢測報告中的鉛含量數據不正常,假如是 1340 毫克/公斤的鉛含量,會讓做出來的饅頭「硌牙」,再結合園方動機,我嚴重懷疑添加工業顏料的說法不可信。我承認,當時寫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