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幹部是中共的元老,親眼見證了黨組織的艱難發展和人民武裝的頑強鬥爭。在抗戰時,他與聶帥一起創建、發展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壯大了中原、華北地區的抗日聲勢。解放戰爭時,他兢兢業業地輔佐毛主席統籌全國戰局,可謂勞苦功高。但出人意料的是,在1955年,他卻並未被授予任何軍銜,原因很特殊。
彭真1922年就已經開始接觸紅色思想,次年加入革命隊伍。北伐戰爭時期,他在山西組織領導工、農、學運動,支援馮玉祥的國民聯軍討伐盤踞在中原的軍閥。大革命失敗後,他隨即轉入地下陣線工作,1929在天津活動的時候,遭到叛徒出賣,隨即被逮捕入獄。
敵人對他威逼利誘,想要他背叛共產主義,出賣同志。彭真自然是不肯,他頑強地與敵人鬥爭著,寧死也不變節。1935年,他被釋放,隨即重新與黨組織取得聯繫,繼續從事革命工作。1937年初,黨中央在延安舉辦全國代表大會,彭真受邀參會。
毛主席早就聽聞過他的大名,熱情接待了他,並誇讚他在敵占區工作做得好,幫助華北的黨組織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彭真受寵若驚,連連推辭說這都是同志們攜手立下的功勞,自己不敢獨佔。彭真的謙虛博得了毛主席的好感,主席對他越發器重。抗戰時,主席委任他為中共晉察冀分局一把手,他隨即聯合聶帥共建晉察冀軍區,團結民眾支援八路軍抗擊日寇。
1941年,他被調回延安負責中央黨校工作,1945年被選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位置僅次於著名的「五大書記」。解放戰爭時,他短暫在東北工作了一年,1947年返回黨中央任職,輔佐毛主席指揮解放軍對抗國民黨軍。建國後,黨中央在商討北京市長人選的時候,毛主席力薦他承擔此重任,他也不負主席所望,將北京城治理的井井有條,各行業蓬勃發展。
1955年首次授銜的時候,毛主席欽點彭真來當眾宣讀元帥名單,有很多人以為彭真可能也在此次授銜行列中,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他竟未獲得任何榮勛,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他在革命時期多從事統戰、黨務工作,並未在前線或者後方軍情機要部門任職,自然也就少有戰功,不應當授予軍銜。其二是因為他在建國後已經完全轉入行政部門,按規定不能再參與軍隊授銜。
同年,他被任命為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次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動蕩時期,他被打為「右派分子」,受到猛烈衝擊,職務一度被暫停,不久後被送到陝西某地勞動改造。1979年,華國鋒同志與鄧公將他召回北京,為他恢復了名譽,並請他去全國人大工作。
1980年,他改任中央政法委書記,期間一邊進行法制建設,一邊聯合兩院處理動蕩時期的舊案,為一些受委屈的老同志平反。1987年,彭真深感自己年事已高,不太適合繼續在一線崗位履職,於是主動向黨中央請辭,黨中央在再三考慮,予以同意批複。晚年時,他一邊從事文史研究,一邊勤加練習書法字畫,陶冶情操,日子過得充實又幸福。1997年,他突發舊疾,搶救無效後離世,享年95歲。
彭真同志在黨內的資歷與毛主席、周總理相當,曾在革命最艱難的時候,力挽狂瀾,努力維繫著星星之火,保存著共產主義事業復興的希望。建國之後,他先後在多個重要崗位上任職,聯合同志們幫助新中國度過了起步的困難期,穩固了人民政權。帶領億萬人民擺脫貧窮的困擾,過上了幸福安樂的生活,他的這份功績將會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