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2022年11月03日09:31:39 歷史 1372

清朝乾隆年間,曾有遠渡重洋的英國使者喬治·馬戛爾尼特意前來與中國進行友好交流。

這次出使中國,馬戛爾尼帶了許多西洋先進科技,準備送給中國的乾隆皇帝。

但令馬戛爾尼沒想到的是,乾隆果斷拒絕了這批禮物,並且還因此給英國國王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至今還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與乾隆拒絕英國的禮物有何關聯嗎?為何後世之人在看後覺得乾隆信中,盡顯愚蠢呢?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帶著「禮物」遠渡而來

此事是有前因後果,前因便是這遠洋而來的英國使團,在1793年來到了天津。使團領導人馬戛爾尼,肩負著來自英國國王的重任。

此次前來中國,首先是為乾隆的生日祝壽而來,其次,英國想讓乾隆打開通往英國的港口,與英國貿易通商

馬嘎尼爾使團前來,也並非空手而來,為了給乾隆賀壽,英國也準備了許多當地有「特色」的禮物。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這些禮物都是英國自工業革命以來,引領世界工業的產物,其中就有當時最先進的蒸汽機以及織布機

除此之外,這些禮物中還有西方的地球儀與氣壓計等等,天文物理知識方面的眾多儀器。

馬戛爾尼使團還帶來了英國的「熱武器」卡賓槍榴彈炮,還有英國的軍艦模型等。

英國將國內最強勁的工業文明和武器,都獻給了中國,其目的就是為了交換中國的貿易市場。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乾隆在看了馬戛爾尼興緻勃勃地給他講解這些物品的精妙之處後,頓覺英國不過一介小國,沒有送他什麼金銀財寶,珍稀寶物。反而送他這堆破銅爛鐵,實在是不堪。

乾隆自視清高,覺得英國不該是與他談條件,而是前來覲見朝拜大清王朝的。

乾隆對於英國使團,沒有對他行跪拜禮很是不滿,但礙於天子威嚴,並沒有直接向馬戛爾尼等人提出要求。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但乾隆皇帝的近臣和珅,頓時就悟到了乾隆不滿的原因,因此和珅要求馬戛爾尼等人行三跪九叩禮

但馬戛爾尼等人作為英國使團,代表的是英國的顏面,定然不能輕易下跪,失了英國的體面。

中英在這方面爭執不下,乾隆也十分不快,英國使團也難以招架,畢竟英國有求於人,便給乾隆單膝下跪,用了英國最高的禮儀來拜見乾隆。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但乾隆仍然不屑,旁敲側擊下達逐客令,馬戛爾尼也看出乾隆的高傲態度。

因為乾隆不僅這些禮物,還下令賞賜馬戛爾尼一眾人金銀財寶,並且讓人帶他們到街上去感受中國的「繁榮」。

乾隆試圖向英國使團宣告中國的強大,不需要英國的這些禮物作為條件。

馬戛爾尼仍不放棄與乾隆商議通商之事,他們告訴乾隆,英國希望清朝能夠在北京設立洋行,能讓英國人自由買賣貨物。

再多開放幾個通商港口,並且在沿海地區划出一片區域,讓英國人使用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乾隆本就因跪拜禮一事認為,英國使團粗鄙不堪,這下還提出如此無理的要求,實在是忍無可忍。乾隆便讓人將馬戛爾尼等人送離中國。

乾隆信中盡顯傲慢之意,後人卻覺得愚昧至極

乾隆將英國使團送走後,仍然心中不快,便寫了一封給英國國王的信。而這封信全文有976個字,每一個字都盡顯乾隆傲慢之意

信中闡述了乾隆對於英國的看法,其中就有一句:

「爾等是乃荒蕪之國,大清地處富饒之地,物產豐富,應有盡有。」

乾隆言下之意其實就是,不滿英國使團帶來的工業禮物,認為那些都是無用之物,強盛的清朝,根本不需要英國的幫助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乾隆還在信中譴責了英國國王此番想要通商的想法,乾隆認為清朝自古以來,對於通商口岸的開放,都是有法制制度來管理的,不可因英國的要求,就任意更改天朝的制度

其實乾隆此番行為,在一方面確實很有震懾力,他想著彰顯國家的強盛有著充足的底氣與英國談判,不割讓領土的一分一毫,並且不滿足英國列強想要開拓中國市場的歹意。

在另一方面,乾隆卻盡顯愚昧。因為英國送來的工業革命的機器產物以及武器,其實都能夠實質性的幫助到中國。

但乾隆也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選擇拒絕也無可厚非。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還有一點,乾隆不同意通商,將馬戛爾尼英國使團趕走就算了,竟然還寫信給英國國王「羞辱」英國,這讓英國對於中國的態度也有所變化。

令兩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次不愉快的交流,可能就是數十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伏筆

英國列強通過幾次與清朝的交流失敗後,他們便選擇強行進入中國開拓市場,因此有了鴉片戰爭的出現。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全文976字盡顯愚昧 - 天天要聞

這便是這封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帶來的前因與後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著炎炎烈日,楊少華坐著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