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窮苦的皇帝是誰?
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著生殺予奪的至高權力。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開國皇帝一般都有著非比尋常的魄力和才能,而後來的大多皇則都是世襲而來,但白手起家的皇帝也有不少。
中國封建歷史上,從底層社會走向皇帝的人主要有漢高祖劉邦、昭烈帝劉備、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在他們之中,出身最窮苦的就是朱元璋,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乞丐皇帝,從一個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長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這樣的創業經歷不得不讓人為之驚嘆。
現代人對於朱元璋這位草根皇帝更是有著「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的評價。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朱興宗。明朝開國皇帝,在位30年,年號「洪武」。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幼時貧窮,被父親送到了隔壁村給地主家放牛。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亡了,為了埋葬父母,賣身埋葬父母。
1344年,入皇覺寺當和尚,雲遊四方,增長見聞。
1353年,二十五歲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
1356年,攻佔集慶路,改名應天。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陸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
1367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派遣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
1368年,即皇帝位於應天府,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其後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地方權力,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減免賦稅,丈量全國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大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關係上,確立「不征之國」。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明孝陵。傳位太孫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