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941年1月至1943年2月9日,出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兩年一個月零九天。
周作人的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一職,是汪偽南京政府的特任官。特任官1941年之前的月俸為800元,高出當時大學校長(最高月俸600元)200元。偽華北政務委員的月俸自1941年1月起,為1200元。委員及各總署長官公費為每月3000元。周作人是領取這個數的公費——「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三千元」。檔案中每月都有顯示。
自1943年1月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及各總署長官公費提升為每月5000元。檔案顯示「教育總署督辦(周督辦)五千元」。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各長官公務費用表
1941—1942年間,周作人每月的月俸和公費所得為4200元,1943年1月的月俸和公費所得為6200元,2月月俸1200元,並領取九天公費1607.14元(本月是28天)。
由此實際的金錢所得,可以與他的日記互證。他白天應付教育總署督辦的公務,開會、簽呈簽發公文、視察、接待、走訪等等,半數以上的中午或晚上都是在與日偽軍政要人或友朋的宴會飯局上應酬,特別宴請日軍官員或出席日軍酒會,多有軍警保護,藝伎陪酒,可謂花天酒地。這正是周作人兩年多真實的生活,而他卻說自己在北平苦住。
平時如有公務出行,另有公務費。如1942年5月2日-15日,周作人陪同汪精衛大連、長春、南京之行,張菊香、張鐵榮的《周作人年譜》將其活動有詳細呈現,我這裡則利用檔案,披露背後的經費支出、聯繫方式及秘密行動安排。互證、互補,事實更加清晰。看到周作人出任偽職,依附侵華日軍所扶植的傀儡政權,14天大連、長春、南京之行獲取8000元,1943年4月13天北平、南京之行,獲取6000元。
二
周作人1941—1942年間每月得4200元(兩年實得100800元);1943年1月得6200元,2月的月俸1200元,公費得1607.14元。合計為109807.14元,也就是說,周作人出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有明確記錄的賬面、日記顯示,共獲取109807.14元。赴日及出京視察所得未見顯示。加上隨汪精衛長春之行時所得8000元,南京就任國民政府委員之行時所得6000元,合計123807.14元。這自然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周作人在1941年4月率領東亞文化協會評議員代表團訪問日本期間,兩次到醫院「慰問」侵華日軍的傷病員,並捐款1000元。(《周作人年譜》第614頁)
周作人的實際收入遠遠高於當時偽北京大學校長錢稻孫。1941年4月8日,周作人署名簽發呈務字第二三二號,即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呈華北政務委員會,為國立北京大學校長錢稻孫事,依照大學或獨立學院暫行教職員規定,將該校長俸敘給一等一級,月支國幣600元。
儘管物價在上漲,周作人的實際收入也高於稍後出任偽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黎世蘅。1941年12月4日,周作人署名簽發呈務字第六〇二號,即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呈華北政務委員會,為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月支俸敘一等一級國幣700元事。
1941年間,偽北京大學的教授最高薪水為一等一級600元,這個數只有校長才能拿到,其他中方教授(日方日籍教授另外一個標準)只能是240元至400元之間,以資歷分等級領薪。
第二年開始,隨物價上漲,偽北京大學教授的薪水才有相應的提高。
來源:各界雜誌2022年第9期
作者:沈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