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林則徐 之 童試

2022年10月31日03:22:55 歷史 1659

清朝,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合格者稱「生員(即秀才)」,才有入官辦高等學府的資格。而科試,乃是鄉試的「預選」考試,本府在冊生員都應參加。考試合格者,方准參加本省鄉試。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改歲試四書文一篇、經文一篇和五言試帖詩一首,並默寫《聖諭廣訓》一則,此後遂成定製。林則徐呢,出生於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已巳年),所以其要參加歲試規則按乾隆的新規定。

古代私學中屬於啟蒙階段的教育叫作蒙學,是私塾性質,教師稱為「塾師」,教學方面以識字、習字為主,相當於小學程度。

林則徐四歲時,他父親在鄰居家擔任私塾老師,抱著他開始了小學的啟蒙識字等學習。七歲時,他父親教他寫文章。經過三五年的陪伴學習,知子莫若父,他父親林賓日說:「此兒性靈,時有發現處,不引之則其機反窒。」意思是說,這孩子機靈,常有不同尋常的想法或發現,如果不引導他,就會把他靈性想法困住而教廢了的。

林則徐父親的知識還是不錯的,他從私塾階段一直陪伴林則徐學習,直到陪他考中舉人,他們大約一起度過十六年的學習時間。

除了啟蒙階段的私學,還有高級程度的專經研習的私學,被稱為「經館」、「精舍」、「精廬」。

隨著林則徐的私塾結業,林則徐的父親也謀求晉陞在高一級的文筆書院執教了。

古代,歲試的作用在於督促生員的日常學業。若不考試學生就偷懶後退了。

嘉慶元年丙辰(1796年),林則徐歲試考中佾生。佾生指考秀才雖未入闈但成績尚好者,選取充任孔廟中祭禮樂舞的人員。獲得佾生資格則下次考試不必參加縣試、府試,只參加院試即可,又稱"半個秀才"。用現在的話說,林則徐就是妥妥的學霸一枚啊。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台」,主管一省的教育、科舉(文舉和武舉)、社會風化等。清代學政各省設1人,必定進士出身,任期一般不超過三年。

學政的職責是「掌學校政令,歲、科兩試,巡歷所至,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升其賢能者,斥其不帥教者,凡有興革,會督、撫行之」。其職責和權力很大,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學官。

學政到任第一年在全省各府、州進行歲試,第二年為科試,第三年就是三年一度的鄉試了。

清代的科舉考試分為四級: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清人為了取得參加科舉考試的正式資格,必須首先參加童試,獲得生員資格,俗稱考秀才。童試為三年二考,分為三個階段:縣試、府試和院試。

縣試考試分為四場或五場,第一場為正場,其餘皆為複試來多次擇優錄取, 每場放榜一次,每次淘汰若干人,考中的參加府試。這僅是科舉考試萬里長征中邁出的第一步,卻有成千上萬的人難以過關。

《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縣試「久試不第者尤甚。某叟年五十餘,應縣試考三十次,尚未冠。自題七絕雲,縣試歸來日已西,老妻扶杖下樓梯。牽衣附耳高聲問,未冠今朝出甚題」。

府試通常考一場,凡選中者,由府造具清冊申送學政,參加院試。

嘉慶二年,林則徐參加府試,經錢學彬面試激賞擢為第一。話說這次考試中,有另一考生與林則徐成績並列,難分上下。考官只好面試才學,出對曰「童子何知」,林則徐首先應道「大人利見」,另一個考生蒙圈。這樣,林則徐便被拔擢第一。

學霸林則徐 之 童試 - 天天要聞

院試是童試的最後一道關卡,也是童試成敗攸關的一次考試,由學政主持。院試分為歲試和科試兩種。

由於林則徐徐提前考過了歲試。故在嘉慶三年(1798年)直接參加科試,中秀才,時年十四歲。

科試是為選拔參加鄉試者而進行的選拔性考試。科試大體上分為三等,列一、二等及三等前茅者(大省前10名,中小省前5名),即可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通過了童試,便獲得了秀才出身,童試第一名稱為案首。一般只有獲得秀才的資格才能參加鄉試。

林則徐考中秀才後,就有雙喜臨門了。要問啥好事,下回接著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著那枚代表黨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