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2022年10月14日12:43:30 歷史 1799

1973年的一天,李先念的辦公桌上送來一封署名鍾發鎮的信。他看著這個名字似曾相似,但一時又想不起來究竟是誰,於是急忙拆開信件。

鍾發鎮在信中開門見山地說:「老首長,我是曾在你身邊工作過的紅小鬼,請您幫我確認身份。」

他還回憶了在李先念身邊工作的往事,並表示自己回老家種田30餘年。但不知為何參軍經歷被人查出來,有人指責他開小差、是逃兵、是叛徒、是國民黨的兵……隨之而來的是各種不公平對待。

這些鍾發鎮都忍了,最讓他難受的是大兒子也受了影響,從江西醫學院畢業後法分配工作,二兒子更是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那年頭在農村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簡直像封建社會中了狀元一般稀奇。

如果兒子無法分配工作又回來種田,不僅白費了自己一番心血,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鍾發鎮無奈之下只能寫信給李先念求助。

1955年大授銜時曾有「紅軍不下校」的說法,如果鍾發鎮真的是在李先念身邊工作過的紅小鬼,解放後大小也是個官,可他為何隱姓埋名回去當了農民?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李先念

13歲參軍堅決跟著部隊走

鍾發鎮是江西興國縣長岡人,出生於1919年。毛主席、朱德等人率領紅軍井岡山後開闢了地跨贛閩粵三省的中央蘇區,興國正是中央蘇區的核心,還獲得過「模範縣」稱號。

興國群眾革命熱情極高,23萬人口中有9萬人蔘軍,尤其是僅有1600多人的長岡,當紅軍或者調縣以上工作的幹部就有320人。解放後,興國籍的開國將軍有56位之多,成為有名的「將軍縣」。

鍾發鎮的父親早年就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農會運動,不幸的是運動遭到敵人破壞,父親為避免牽連家人上吊自殺,當時鐘發鎮只有8歲。後來紅軍到了長岡,打土豪分田地,還建立了列寧小學,鍾發鎮進入小學免費讀書,家裡的日子才開始好起來。

一天放學,鍾發鎮看到村民敲鑼打鼓歡送幾名年輕人去參軍非常熱鬧,也萌發了參軍的念頭。其實鍾發鎮的堂兄弟中已經有4人參加了紅軍,鍾發鎮一直很羨慕他們。於是他跑到紅軍駐地要求參加。當年鍾發鎮只有13歲還沒步槍高,紅軍幹部不肯要他。

鍾發鎮說什麼也不肯走,哭著說:「我什麼活都能幹,什麼苦都能吃。」部隊實在沒辦法,經上級同意將其收留。由於年紀太小,鍾發鎮被分配到後方醫院去當看護,他頭腦靈活又能吃苦,不久就被派去軍醫學校學習。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年輕的紅軍戰士(劇照)


1934年10月,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失利,被迫從中央蘇區轉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部隊出發前,醫院領導進行動員要求年紀小的必須留下,並發給兩塊大洋遣散費。但鍾發鎮仍像參軍時那樣堅決,說什麼都不肯走。由於讀了幾年小學有些文化,他被編入紅五軍團政治部當宣傳員。

宣傳員雖然不用上前線打仗,但卻比打仗還苦。每次行軍,鍾發鎮都要跟著部隊提前出發,在一些險要位置為戰士們加油鼓勁。他們常常半夜出發,白天整天工作,很少有時間休息。

遇到敵情時,鍾發鎮和戰友們常常三天三夜不能閉眼,根本沒時間做飯,餓了就啃幾口乾糧,渴了就趴在路邊喝點水。

走到湖南時,鍾發鎮的草鞋壞了,只能赤腳行軍。天已入冬,土地冰涼,走到郴州,有群眾為紅軍送來一批草鞋,鍾發鎮才換上了新鞋子。

紅五軍團作為全軍後衛,擔負阻擊任務。他們幾乎天天打仗,而且還要在主力部隊通過後,收容掉隊人員。在鍾發鎮的印象中,長征途中,他們幾乎天天都在追趕主力部隊,否則就會被敵人的追兵趕上。

環境異常艱苦,戰士們不知道部隊要去哪裡,即便是首長也沒有明確的目的地。但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卻不覺得苦或累,他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跟著部隊,跟著組織,勝利總會到來。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戰鬥中的紅軍(劇照)

一塊石頭救了他一命

儘管日夜追趕,但一次由於要照顧兩個傷員,鍾發鎮還是掉隊了。他找到一位老鄉問:「看到紅軍從這經過了嗎?」

老鄉一臉迷茫地說:「什麼是紅軍,我只看到一隊扛槍的叫花子往瀘定方向去了。」

鍾發鎮飛奔了30多里,背後便響起了槍聲,由於孤身一人,他只能藏在一塊巨石後面。當天晚上下起了瓢潑大雨,鍾發鎮顧不上這些,一路追趕。突然他腳一滑,連翻了幾個跟斗,向湍急的大渡河中滾去。幸好被一塊巨石攔住,救了他一命。

當時的鐘發鎮並不知道,就在幾天前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一個團,也是在這條路上冒雨一天一夜急行軍240里,搶在敵人援兵趕到之前到達瀘定橋

瀘定橋僅剩13根光禿禿的鐵鏈,最終22名紅軍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在鐵鏈上鋪起一塊塊木板,將對岸的敵人擊潰,為紅軍打開了前進通道。

鍾發鎮趕到瀘定橋時看到,湍急的河水衝擊到石頭上激起一丈多高的浪花,發出震天動地的響聲。別的戰士可以扶著護欄鐵索過河,但鍾發鎮太矮,根本摸不到護欄。

晃動的鐵索橋讓鍾發鎮感到頭暈目眩,但想到身後的追兵,他只能克服恐懼,手腳並用爬過了瀘定橋。一直到夾金山下他追上大部隊,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看到他回來激動地說:「小鬼,我以為再也看不到你了。」

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時,鍾發鎮仍穿著一位老紅軍送給他的草鞋。在雪山上,他腳趾全部凍爛,直到晚年仍全是黑黑的傷疤。

1935年,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在川西北的懋功會師,兩大主力紅軍決定共同北上,創建川陝甘蘇區。隨後部隊混編成左右兩路大軍,鍾發鎮所在紅五軍團改編為紅五軍,隨紅四方面軍北上。

過草地前,一直擔任後衛的紅五軍突然接到命令改為前衛。當該軍前衛團達噶曲河時又接到命令,由於糧食不夠,準備原路南下。途中鍾發鎮被調到總部去學無線電,他異常激動,連夜就趕去報到。

鍾發鎮並不知道,那是張國燾冒充的總部。兩軍會師時,張國燾借著紅四方面軍人多,出於私心向中央要權。後來又反對北上路線,要求南下川康建立根據地。

在中央說服張國燾共同北上抗日後,剛過草地他突然又冒充中央裹挾右路軍南下。所以才會突然把屬於紅一方面軍建制的紅五軍改作前衛,以免阻擋其南下。

事實證明,張國燾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紅四方面軍南下後遭到四川軍閥重兵圍攻,損失慘重,被迫撤到川西地區。直到1936年6月,任弼時、賀龍領導的紅二、六軍團長徵到達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張國燾才再次答應北上。

老紅軍都說,長征途中最艱難的是爬雪山、過草地。川西北的草原縱橫300多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這裡渺無人煙,沒有糧食也沒有道路。草地下四處都是汊河和沼澤,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沼澤吞沒。

鍾發鎮到晚年仍然記得,過草地時遇到河流,工兵找不到材料搭橋,大家只能趟水過河。首長讓鍾發鎮緊緊地抓著馬尾巴,才避免被河水沖走。

由於張國燾的錯誤,紅四方面軍三次過草地,部隊損失慘重,南下時8萬多人,到達陝北後已經減員過半。長征途中犧牲了無數的戰士,不滿17歲的鐘發鎮儘管經歷了許多苦難,但卻倖存了下來。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紅軍過草地(油畫)


長徵結束又開始西征

正在大家為勝利會師而歡欣鼓舞時,又接到命令要西渡黃河遠征新疆打通與蘇聯的聯繫。當時大軍剛剛到達陝北,尚未來得及充分休整,為何如此急迫地要重新出發呢?

其一,紅軍三大主力在陝北會師,造成了很大聲勢,老蔣正調集重兵前來「圍剿」。但紅軍已經與張學良、楊虎城兩部達成統戰關係,雙方處於休戰狀態。紅軍只能藉此機會爭取儘早打通與蘇聯的聯繫,以便獲得援助物資,打破敵人的圍剿。

其二,陝北根據地面積雖然很大,但限於地理環境,人口和糧食都很少,難以養活三大主力紅軍。況且紅軍東征結束不久,中央向閻錫山提出「停止內戰,抗日反蔣」等建議,不宜再東征。而北面是茫茫沙漠,南面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地盤,只能往西發展。

1936年11月11日,已經渡過黃河西岸的三十軍、九軍、五軍及四方面軍總部共兩萬餘人組成西路軍,這也是紅軍歷史最為悲壯的一支部隊。

當時鐘發鎮已經被編入紅九軍擔任譯電員,該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佔領了河西走廊的咽喉古浪城。古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紅軍佔領後引起了敵人極大的恐慌,馬步芳調集2萬餘馬家騎兵圍攻古浪。紅九軍雖有6000多人,但只有2500多支槍,平均每槍只有子彈15發。

儘管實力懸殊,紅軍仍然堅守了三天。馬家軍利用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將城牆炸出一個缺口後湧進城內。古浪是紅九軍軍部機關所在地,大多為非戰鬥人員,尤其是供給部和衛生部更是手無寸鐵的女兵。

關鍵時刻,軍政委陳海松挺身而出,率領軍部機關人員與敵軍拚死搏鬥。鍾發鎮也參加了這次戰鬥,他個子小,手上又沒槍,只能手持大刀躲在暗處,專門砍敵人的馬腿。

鍾發鎮也記不清砍了多少馬腿,戰至黃昏,軍部才突出重圍,鍾發鎮的軍服已經被血水浸透。這一仗,紅九軍傷亡過半,軍參謀長陳伯稚、25師師長王海清、27師政委易漢文等重要幹部犧牲。

紅九軍原本是四方面軍的主力,經此一仗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復過來。後來該軍進行了縮編,鍾發鎮被編入李先念的30軍。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古浪城內戰鬥後的場景


30軍軍部只有兩名譯電員,重要電文都由譯電員直接交給軍部領導,鍾發鎮和李先念在工作上接觸很頻繁。鍾發鎮還記得西安事變老蔣被抓的電文就是他翻譯後直接交給李先念的。

然而,西安事變並沒有讓馬家軍停止進攻。西路軍為了策應西安事變,也不得不在臨澤、高台一帶停留,牽制馬家軍。雖然給予敵人很大殺傷,但自身傷亡也較重。繼而又在倪家營子一帶與馬家軍周旋了1個月之久,最終因寡不敵眾被迫突圍退入祁連山。

此時,整個西路軍已經不足3000人,但馬家軍仍窮追不捨。紅30軍行至康隆寺時又遭到敵人圍攻,當時情況緊急,上級讓鍾發鎮發出最後一封向延安呼救的電文後砸毀電台,部隊被迫分散突圍。

鍾發鎮和另外7名機關戰士走到祁連山頂,他們找來一些木材生火,住了一個晚上。由於缺乏游擊常識,沿途沒有掩埋燒過的火堆。不久,馬家軍便循跡追來,在一個山溝里將他們包圍俘虜。

2萬多人的西路軍,最終只有李先念帶領的400餘人抵達新疆。西路軍的戰鬥歷程異常悲壯,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西路軍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從軍事角度看大致有以下幾點:

其一、西路軍西征後,與黃河東岸的聯繫被敵人切斷,成了一支孤軍。歷史上,孤軍深入,必然凶多吉少。

其二、西北大多是民族地區,由於歷史關係和敵人長期的虛假宣傳,他們對紅軍抱著敵視態度。這種情況下,紅軍既無法補充糧食彈藥,也不能補充兵員。僅靠從敵人身上繳獲,難以支撐。

其三、西北馬家軍多為騎兵,機動靈活,來得快走得也快。紅軍僅靠兩條腿,一時間難以適應敵軍戰術。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徐向前回憶西路軍悲壯戰鬥場景

劫後餘生

被俘後,為了保守部隊的秘密,鍾發鎮始終未承認自己是譯電員。當時敵軍團長的父親生病,他看鐘發鎮年紀小便將其送往西寧家中照顧父親。

巧合的是敵軍團長的小老婆也是江西興國人,也許是出於對同鄉的同情,她對鍾發鎮很照顧,經常會偷偷給他一些吃的。鍾發鎮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部隊和家人,但由於人生地不熟,也沒有通行證,即便逃出去也寸步難行,且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

鍾發鎮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在團長家待了兩年。後來馬家軍下令不能將俘虜留在家中,鍾發鎮便被送到勞改營。由於頭腦靈活,幹活又肯出力,敵人對他的看管漸漸放鬆,常會派他去外面幹活。

一次,鍾發鎮跟著工兵營的軍需官去西寧城內領糧食。他對軍需官說:「我照顧過團長父親兩年,與他關係很好,想請個假去看看他。」

軍需官聽到是去團長家沒有多想便同意了,鍾發鎮找到團長的小老婆,請求幫忙。最終她弄回來一張路條,鍾發鎮拿著這張路條,穿過層層關卡,離開青海,那時已經是1941年。

鍾發鎮原本打算去延安找部隊,但到黃河渡口時發現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他身無分文,只能一路乞討,直到1943年春才回到老家興國縣

老母親看到他時抱頭大哭說:「家裡5個人去當紅軍,終於有一個回來了。」為了避免敵人迫害,鍾發鎮改名換姓,靠打苦工為生,直到解放後生活才安定下來。

鍾發鎮內心也無比想念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和首長,但仔細一想那麼多人都犧牲,當年自己逃離勞改營也未能找到部隊。如今革命勝利了,自己手無寸功,再去找部隊別人會怎麼看?

以後,不論日子多麼艱難,鍾發鎮始終未去找過部隊,也未向任何人提及過參軍的經歷。但到了60年代,卻有人調查出了他的經歷,並對他和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

無奈之下,鍾發鎮才給李先念等首長寫信。李先念對鍾發鎮在信中描述的往事仍歷歷在目,他寫信給江西省委表示,鍾發鎮確實是紅30軍戰士,曾在自己身邊工作,並要求按政策落實鍾發鎮紅軍失散人員待遇。

鍾發鎮的問題很快便得到解決,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這位其貌不揚的老農民,竟是九死一生的紅軍戰士。

鍾發鎮的前半生雖然經歷了許多苦難,但在身份落實後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照顧。據公開報道:2009年鍾發鎮家裡建房時,當地民政先後撥款5.8萬元。到2016年,鍾發鎮的生活補貼已達每月3800元。這些足以讓鍾發鎮安享晚年。

1973,江西老農被指是逃兵兒子無法就業,李先念來信:他是我部下 - 天天要聞

晚年鍾發鎮

尾聲:

鍾發鎮一生到底走了多遠的路,估計他自己也說不清了。

從江西到河西走廊,距離超過三萬六千里,如果從青海西寧再返回江西也按三萬六千里計算,那麼鍾發鎮至少走了七萬二千里路。除去被關押的3年,鍾發鎮有6年都在路途中。後人都說「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但鍾發鎮卻走了將近3個長征的距離。

鍾發鎮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但其實他仍然算是幸運的一個,因為大多數人都在征戰中犧牲了,鍾發鎮歷經九死一生,最終能幸福地安享晚年。

鍾發鎮並非戰鬥英雄,也不為人知,但他經歷的一切,卻代表著那個年代大多數普通戰士的經歷,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革命進程的一個縮影。

革命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不斷遭受挫折,在曲折中前進。讀懂了鍾發鎮,也就知道革命的勝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這背後正是有無數像鍾發鎮這樣的普通戰士,歷經各種苦難,仍然保持著堅定的信仰,直至用鮮血和生命換回勝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在近現代軍史上,有支以個人命名的部隊所向披靡,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在近現代軍史上,有支以個人命名的部隊所向披靡,知道是誰嗎

在世界近現代軍事史上,曾經有一些以個人命名的部隊,不僅是榮譽的象徵,更承載著新的歷史使命。這種現象不僅外軍隊有,我軍也有。而我軍以個人命名的部隊,還蘊含著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與戰鬥精神。這些部隊從護國戰爭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始終是戰場上
魏晉人有多潮?把哲學玩成了「玄學脫口秀」! - 天天要聞

魏晉人有多潮?把哲學玩成了「玄學脫口秀」!

在咱們今天聊5G、刷短視頻的時代,一千多年前的魏晉人也沒閑著!他們搞出的「魏晉玄學」,堪稱古代哲學界的「文藝復興」,把老莊思想玩出了新花樣,活脫脫一場超有梗的「哲學脫口秀」!要說這「玄學」,和咱們現在說的「玄學」可不是一回事。
今夜,見證歷史了! - 天天要聞

今夜,見證歷史了!

【導讀】比特幣價格創新高,美股走勢分化中國基金報記者 泰勒大家好,今晚繼續關注海外市場的表現。見證歷史!比特幣創新高5月21日晚間,比特幣上漲至歷史新高,突破了今年1月創下的紀錄。在美國穩定幣立法取得進展和激發了在特朗普領導下對監管明晰的希望後,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這款最大加密貨幣攀升至109455.99美元的紀...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瀾,教宗利奧十四世被控包庇縱容 - 天天要聞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瀾,教宗利奧十四世被控包庇縱容

近日,一名被解除神職的前神父對天主教教宗利奧十四世提出重磅指控,稱其曾在擔任教會要職期間縱容性侵醜聞,引發輿論震動。事件核心圍繞美國芝加哥教區一樁陳年性侵案,牽涉多方責任與教會內部爭議,再次將天主教會的信任危機推向風口浪尖。現年76歲的前神父詹姆斯·雷(James M Ray)近日向美國媒體披露,教宗利奧十四世...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 天天要聞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遠古的即興表演人類最早的文明,往往誕生於意外和混亂。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城邦時,既沒有統一的規劃,也沒有明確的分工。他們發明楔形文字,最初只是為了記錄倉庫里的糧食數量,誰也沒想到這套符號會成為人類最早的書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