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5月,39軍軍長吳信泉、28軍軍長梁興初、40軍軍長溫玉成、42軍軍長吳瑞林分別接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通知,讓他們速回北京向毛澤東彙報。
不久後,一行人回到北京。隨後,毛澤東在中南海設宴,宴請在朝鮮戰場奮勇殺敵的諸位將領。
開席前,毛澤東熱情地拉住吳信泉的手,「吳信泉同志,你坐我旁邊。」
圖丨吳信泉
首戰告捷的39軍
吳信泉是誰?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之前,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軍長。
那時候,39軍正在河南漯河整訓和參加治理潁河工程。7月上旬,吳信泉突然接到電令,讓他馬上趕到武漢。
吳信泉馬不停蹄趕去了位於漢口的中南軍區司令部。
軍區領導林彪、譚政、陶鑄告訴他,為防朝鮮戰爭可能出現的危機,中央軍委已指令39軍立即結束生產整訓,限8月初集結於遼南地區,隨時準備入朝作戰。
接到命令後,吳信泉趕回漯河,迅速布置移防行動。7月21日,39軍軍部北上,這時,吳信泉的妻子生下孩子只有三天。
圖丨吳信泉
一路上,吳信泉都在考慮朝鮮戰場嚴峻的局勢。當時,美軍已經佔領了平壤,正朝著中朝邊境狂進,朝鮮的大部分國土也已落入美韓軍手中。
中國入朝作戰,只能在很狹小的地域與敵軍交手,而且敵人是擁有著最精良重型武器的美國。
直至1950年10月20日,美空降187團已在平壤北部實施空降,韓6師更是竄到了鴨綠江邊的楚山,挑釁地向中國境內射擊。
10月26日,韓6師7團佔領楚山後,主力進入熙山,1師向雲山進犯。美軍24師、英軍27旅則分別竄至泰川、定州以東地區。
10月27日,彭德懷在大榆洞志司部下達命令:
集中38軍和40軍兩個師、42軍一個師,首先重點攻擊熙川之敵;39軍向雲山西北地區前進,阻擊南朝鮮軍1師北上。
圖丨沃克
10月28日,「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指揮沃克將騎兵1師投入雲山戰場。騎兵1師是美國的王牌軍,號稱160年從未打過敗仗。
沃克信心滿滿地認為,這樣的部隊一定可以堅守住雲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沃克以為,他要面對的對手是朝鮮,而39軍也以為,自己要攻擊的是韓1師,根本不知道韓1師已被替換為騎兵1師。
11月1日,這場充斥著「意外」的戰鬥開始了。上午,39軍做好了攻擊準備,計劃在晚上7點半向敵人發起總攻。
下午5點,我軍前沿觀察員發現雲山外圍的敵人的坦克、汽車、步兵開始調動。種種跡象表明,雲山守敵可能逃跑。
吳信泉當機立斷,命39軍116師提前發起進攻。
當時,347團沿著三灘川西岸向雲山發起發起攻擊;348團則沿三灘川東岸向雲山東部發起攻擊,346團作為師預備隊,尾隨347團跟進。
為了彌補347團和348團中間的空隙,吳信泉還派出346團一個營,在兩團之間插入雲山,直搗敵人指揮機關。
然而,敵人實力不容小覷,347團2營剛突破敵方前沿,便陷入敵人的火力封鎖,好在團長季剛迅速調整了部署,集中所有火力,這才一舉攻佔北山。
3營那邊也遭到了兇猛的阻擊,最後還是利用雨裂溝突襲,才將敵人擊潰。
2日凌晨2點,3營7、8連分別從北、西兩個方向攻入雲山。進至西街十字路口時,7連戰士發現了3輛敵軍坦克車正向東逃竄。
大家趕緊沖了上去,敵人見狀,棄車逃跑。7連乘勝追擊,一舉攻佔了雲山南側的無名高地。
348團那邊,1營2營迅速突破敵軍前沿,隨後,1營轉為團預備隊,2營則繼續猛攻。
22點,2營攻佔朝陽洞。這時,3營投入戰鬥,向雲山攻擊,2營則向雲山南部實施迂迴。
2日凌晨3點左右,3營擊敗了300餘名美軍,並順利切斷了雲山至上九洞的公路。
再說346團,負責穿插任務是2營,進至雲山城邊時,該營立即展開,以4連從雲山城東北側插入城內。
當時,美軍甚至把4連戰士當成了韓軍,不僅給他們讓路,還跟他們握手。
4連戰士也很機靈,大家不動聲色,鎮定自若地通過大橋,直奔美軍營指揮所,一手榴彈炸死了營長羅伯特。
面對志願軍的強大攻勢,沃克無計可施,他下達了向清川江後撤轉為守勢的命令。
騎兵1師8團匆忙撤退,39軍立馬抓住戰機發起攻擊,雲山至龍山洞的路被切斷,敵8團陷入困境,師長蓋伊身邊只剩下一個營。
蓋伊內心非常恐慌,他打電話給軍長米爾伯恩,要求讓敵7團和敵5團3營歸建,幫助敵8團撤離。
不料,米爾伯恩否決了他的建議,只說讓敵8團自己突圍出去。
蓋伊走投無路,在望遠鏡中,他看到志願軍像靈敏的貓一樣,迅速準確地插入美軍防線的薄弱地帶。
一些四竄逃命的美國兵,甚至奔潰地喊道,「上帝,這是一場中國式的葬禮。」
雲山戰役勝利後,捷報很快傳到北京,毛澤東高興地說,「打了美軍的王牌軍,還打了勝仗,可喜可賀!事實證明,美軍不可怕,紙老虎畢竟是紙老虎嘛。」
佔領漢城
首戰告捷後,39軍為「誘敵深入」北撤至泰川以北地區布防。11月24日,志司調整殲敵部署:
40軍東進向38軍、42軍靠攏,加強左翼的突擊力量;39軍、65軍、50軍逐次接防,保持戰線完整。
當晚黃昏,39軍開始向泰川東進,接替40軍119師防務。果不其然,敵人因為40軍的「撤離」,誤以為志願軍怯戰逃走,因而全線加快了進攻速度。
25日黃昏,敵人全部進入我軍預設戰場。38軍、40軍在清川江以東,猝不及防地向在德川、寧遠的韓7、8師發起猛攻,拉開了第二次戰役的帷幕。
26日,38軍和42軍打開戰役缺口,並迅速向側後方迂迴。彭德懷當機立斷,分別電令39軍、66軍、50軍包圍殲滅所面對的敵人。
39軍面對的是美25師下屬的24、27、35團,及坦克65、榴炮159、工兵77營。
吳信泉本著「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迅速將作戰目標定為美24團。
晚22點,115師344團率先發起攻擊。幾個小時後,美24團3連連長斯特萊帶著他手下的115名黑人士兵繳械投降。
這件事令敵方總司令麥克阿瑟大吃一驚,隨後,美軍上層軍政要員將所有黑人連、班、排建制打亂,把黑人士兵混編入白人部隊中。
27日上午9點,被包圍於上龍洞的美24團開始向東突圍。與此同時,美25團27團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支援下,企圖營救美24團。
此時,被敵人兩個團夾在中間的是348團2營,尤其是4連,被美軍「重點針對」。
戰士們浴血奮戰,連長、指導員、排長相繼犧牲。最後,在教導員王林的指揮下,4連活下來的十餘人牢牢控制住了陣地。
美24團見久攻不破,只得繞過向東逃竄。
28日,志願軍38軍、42軍在德川地區殲滅韓7師、8師主力,40軍也於球場附近擊潰美2師。
美軍開始全線撤退,志願軍則全線追擊。彭德懷給39軍下達了新的命令:協同66軍,圍攻寧邊的敵人,得手後沿鐵路向安州方向攻擊前進。
接到命令的吳信泉迅速做出部署。29日早晨,39軍收復寧邊,並繼續南下。
被打怕了的「聯合國軍」,還沒等志願軍圍上來,便率先撤出了平壤。於是,39軍116師輕鬆進入平壤,並與朝鮮人民軍1軍團勝利會師。
當然,美軍可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的狼子野心,已經退守至「三八線」以南的他們,企圖利用天險設置陣地,進行防禦,並找到機會,再度北犯。
而志願軍這邊,雖然取得了兩次戰役的勝利,但還未能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若想真正拿到戰場主動權,就得繼續南推。
於是,第三次戰役打響了。39軍繼續南下,他們遇到了第一道障礙——臨津江。
臨津江位於漢城以北75公里處,南岸是高約10米的懸崖峭壁。對岸是韓1師15團1營,是韓軍中戰鬥力比較強的一支隊伍。
擔任前衛的是116師348團,他們於12月18日到達臨津江北岸後,便一直在勘察敵情。
20日拂曉,韓1營發現志願軍蹤跡,馬上便集中炮火進行猛烈轟擊。接著,一個排的韓國士兵從浮橋上沖了過來。
見此情況,擔任守橋任務的340團1連瞅準時機一起開火,當即擊斃部分敵人,剩下的敵人趕緊掉頭逃走。
隨後,韓軍以飛機大炮向1連陣地輪番轟炸。可不管炮火如何兇猛,1連陣地都紋絲不動。
21日早晨,韓軍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進攻,這一次,他們直接用炮火將1連陣地炸毀。
沒有陣地,戰士們索性將機槍架在樹枝上繼續射擊,為主力部隊渡江爭取時間。
主力部隊這邊,為了保證進攻的突然性,突擊分隊在距前沿150米至300米的地段上,構建了塹壕和掩體,不僅放得下116師的師、團、營各級指揮所,還能放得下幾十門火炮。
這一切,都是在敵人眼皮子底下進行的,美韓軍竟然毫無察覺。12月31日時,接替沃克的李奇微還乘坐飛機,對臨津江北岸進行了嚴密巡查,都沒能發現任何跡象。
後來,志願軍一舉突破臨津江和北漢江時,李奇微還發出驚嘆,「真沒想到,中國人在這片毫無生機的荒原上發起了他們的元旦攻勢。」
12月31日16點40分,上萬發炮彈在臨津江南岸炸開花,大約一個小時後,志願軍步兵發起衝擊,直插敵人陣地深處。
就這樣,被韓國媒體譽為「銅牆鐵壁」的臨津江被39軍116師一舉攻破。
與此同時,志願軍其他部隊也相繼突破了所對敵人的防禦陣地。1951年1月2日,美韓軍全線撤退。
1月3日,39軍奉志司命令繼續南進,並在一天後佔領漢城。
圖丨吳信泉
受到毛澤東讚賞
1月27日,志願軍發起第四次戰役,至4月21日第四次戰役結束,39軍共殲敵十一萬餘人。
其中,吳信泉的39軍還創下了一個紀錄:
志願軍一次戰鬥中生擒美軍最多的記錄。
2月11日,志願軍東線集團主力在橫城一帶發起突襲。
執行穿插迂迴任務的39軍117師,他們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搶佔了要點,完全切斷了韓8師三個團及美2師一個團的南逃道路。
12日,韓8師和美2師在飛機的支援下,有組織地開始了突圍。而據守橫城的美軍兩個營,也在坦克的支援下,出城前來接應南逃的敵人。
一時間,南北兩方的敵人都壓向了117師陣地。激戰中,4連打到只剩下三個人還在堅守陣地,1營更是連續打退敵人7次進攻。
因為遲遲攻不下117師,兩方的敵人都進退兩難,陷入困境。117師乘勝追擊,直接把韓8師和美2師壓縮至一個極其狹小的地段。
到了晚上,敵人裝備上的優勢逐漸喪失,而擅長夜戰的志願軍則掌握主動權。只剩「等死」的敵人只能垂死掙扎,一股腦地沿著公路向南衝去。
39軍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全殲敵人的好機會,349團1營3營迎頭痛擊,直接把「發了瘋」的敵軍坦克車炸癱在橋頭。
隨後,是志願軍充滿力量的喊殺聲,幾個小時後,戰役結束。
這場戰役,39軍117師共俘虜敵人2550人,其中美軍800餘人,創造了志願軍一次戰鬥中生擒美軍最多的紀錄。
捷報傳回軍部後,吳信泉露出驕傲的笑容,並和軍里的所有領導擊掌慶祝。
圖丨毛澤東
可能也正是由於39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吳信泉才會受到毛澤東的「特殊對待」。
在5月底的宴席上,毛澤東不僅將吳信泉叫來自己身邊坐,還誇讚他的39軍創下五個「第一」。
「第一是打敗了美國精銳——騎兵1師;第二是116師率先收復平壤;第三是通過戰場喊話,迫使美軍一個黑人工兵連集體投降;第四是第三次戰役率先攻入漢城;第五便是俘虜美軍800多人,創下志願軍一次戰鬥生擒美軍最多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