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2022年10月10日21:01:03 歷史 1761

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古人為何會總結出這樣的俗語,是什麼意思,其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俗語含義

俗語中的「三八」在古代並不是一個通用詞語,而是一種封建思想之說。

眾所周知,古人結婚之前男女雙方都要看生辰八字。其實不僅是結婚,生辰八字在古代非常重要,人生有著怎樣的命運,都可以靠此推算出來。

按照古代的說法,如果孩子的生辰在每個月的8號、18號以及28號這3個帶8的日期,一定要注意了。

如果是在這些時間裡出生的男孩,那麼將來就會發達,而女孩則會守寡。古人之所以有如此的說法,和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有很大關係。

「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古人非常看重「八」這個字,古語有云「八數之大者」就可見其端倪。我們看古代的皇帝無論做什麼事都和八這個數字有關,比如「八佾」、「八簋」、「八鸞」、「八柄」、「八統」、「八政」等等。

此外古代所有方向也都以八這個數字為準。比如八荒、八極以及八維。到了唐代,隨著佛教的興起,釋迦牟尼的生辰四月初八,更讓中國人崇拜這個數字。

甚至到了後來,八這個數字都影響了法律。《大清律例》中明確記載:四月初八不理刑名。

正因為八這個數字在古代非常霸道,又是「數之大者」,因此就成為了古代男人的專屬數字。所以我們看古代但凡「八」字起頭的成語,基本上都和男人有關。

「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比如八斗之才、八拜之交、八府巡按、八磚學士以及八面受敵等等。因此相信命數的古代人就將其融入到了生辰之中,也就總結出了「男佔三八必發」這句俗語。

既然「八」是男子的專屬,如果女子佔了這個數字,按照古人的思維,這樣的女子就會「克夫」。可怕的是,人無法選擇生和死,這些生辰中有八的女子若結婚後丈夫去世,無論什麼原因人們都會認為是女子克夫。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一個充滿了封建迷信思想的俗語也就形成了。這一點對女子太不公平,一點都不可取。同時這句俗語也將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體現得淋漓盡致。誰能想到,就連女子的生辰都能成為她們一輩子的痛苦。

不過這裡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三八」這個詞到了近代,就成為了一種侮辱性的詞語?


「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古今對比

其實古代許多詞語的意思流傳到現代都有許多改變,有些詞語還被現代人誤會。就拿上面所說的這句俗語,「三八」這個詞如果用現代含義去解釋,那絕對是一種不禮貌的侮辱性詞語。

另外還有許多詞語,比如首領、絕境、烈士以及何苦,這四個詞語的現代含義我們都知道,可在古代卻有著另外一個意思。

在古代,「首領」指的其實是脖子以上的人體器官。「絕境」則說是與世隔絕的地方,和「世外桃源」類似。「烈士」的意思就更特別,在古代指的是那些有雄心壯志的人。

最後一個「何苦」,在古代的意思是無所畏懼,並非如今不值得的意思。那麼「三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許多人認為是「三八婦女節」的原因,其實早在宋代就有關於「三八」的說法。

「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背後含義

北宋文人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北宋詩人魏野因為作品天馬行空且個性鮮明被世人追捧。

這樣的人物走到哪裡都能受到追捧者的熱情招待。有一次他來到汴京,寇準得知後馬上邀請他。席間綽號「生張八」的歌姬帶著幾個姐妹前來助興,然而這位歌姬雖然漂亮且歌喉不錯,情緒似乎並不好,一直沒有笑臉。

寇準不知道歌姬為何今日不悅,於是打破尷尬讓歌姬向魏野索詩。魏野欣然答應,隨後脫口而出:

「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樽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這首詩表達得比較含蓄,表面看似乎是在為歌姬說情,實則卻是指責歌姬態度生硬,不懂得人情世故,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女子。

「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句俗語中的「三八」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這個故事不論是作者還是故事內容,都出現了不少大人物,因此流傳極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生張八和熟魏三」的典故。再後來就只剩下「八」和「三」這兩個數字。

不過古代男尊女卑,人們就將其調換了位置,也就成為了「三八」。後來人們將這個詞用在了人情世故之上,因此在這個基礎之上就誕生了成語「熟魏生張」。

舉個例子,古代的妓女身不由己,她們每天要接待的不論是熟悉魏公子,還是陌生的張公子,都一樣要笑臉相迎,形容一種無奈的處事方法。後來成語的含義就簡化成了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

比如《胡雪岩傳》中就說,胡雪岩為了做生意那是熟魏生張一概接納,久而久之生意就做大了。只不過到了近代,隨著婦女節的推出,「三八」這個詞又一次被人挖了出來,在很多地方成為了一種侮辱用詞,古今的含義就完全不同了。

參考資料:《夢溪筆談》、《俗語大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工大訃告:王魁業不幸逝世 - 天天要聞

哈工大訃告:王魁業不幸逝世

哈爾濱工業大學近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魁業同志於2025年5月8日4時8分在哈爾濱不幸逝世,享年92歲。
淮陽這祖孫倆人都曾在唐朝做過吏部尚書的高官 - 天天要聞

淮陽這祖孫倆人都曾在唐朝做過吏部尚書的高官

淮陽,又稱陳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代諸多名人賢達、王侯將相或曾來淮陽為官,或曾來淮陽遊歷,或永遠駐留在淮陽,而淮陽本地亦不乏出類拔萃之人,比如陳姓始祖陳胡公,官至太師的符彥卿,清朝武榜眼崔聯奎等,而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的是唐朝時期祖孫兩
母親節的來歷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的來歷

母親 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英文:Rhea、Cybele,希臘文:Ρέ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 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 - 天天要聞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

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境內某高校學者李某主動聯絡境外某非政府組織,以內部數據為籌碼,意圖換取在國外知名...
西施謎蹤:浣紗女的血色傳奇與千年猜想 - 天天要聞

西施謎蹤:浣紗女的血色傳奇與千年猜想

公元前473年的太湖水面上,暮色如血浸染雲靄。一艘烏篷船劈開粼粼波光,船頭立著個白衣女子,三千青絲在風中翻湧如浪。她回望漸漸模糊的姑蘇城輪廓,耳畔似又響起吳王夫差臨終前的怒吼。這位被後世稱為「沉魚」的美人,此刻正走向一個被歷史迷霧籠罩的終章
秦 能夠統一六國,得益於四位君王 - 天天要聞

秦 能夠統一六國,得益於四位君王

秦朝統一六國,很多人記得的只有秦始皇、秦二世,實際上秦還有秦三世,秦始皇叫嬴政,秦二世叫嬴胡亥,秦三世叫嬴子嬰。嬴子嬰其實還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秦二世胡亥登基後,欲殺蒙恬兄弟,子嬰加以勸阻,認為誅殺忠良會使大臣不信任,戰士渙散鬥志,但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