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唐軍暴揍五萬敵軍,將高句麗死灰復燃的氣焰徹底覆滅!
也將反水的新羅連帶著一起瘋狂教育。
此戰殲敵上萬,俘敵同樣達到上萬。
這一戰將盛世大唐之威揚遍四海,此戰就是公元668年的石門之戰。
這一戰的背景有點搞笑,因為這一年大唐剛剛覆滅高句麗,並將他們的君主押往長安。
並將原高句麗屬地改為安東都護府,留下殺神薛仁貴任都護,帶領兩萬唐軍鎮守此處。
畢竟金山一戰讓薛仁貴殺神名號傳遍四方,也是在這一年吐蕃大規模入侵唐朝邊境。連續攻克西域眾多州城。
唐高宗急令薛仁貴帶兵討伐吐蕃,於是薛仁貴離開了安東都護府。
不料薛仁貴這剛一走,高句麗各地叛軍四起,並且原先大唐的盟友新羅也叛變大唐。
和高句麗叛軍聯合在一起,開始進攻駐紮在安東的唐軍城池。
新羅聯軍一路攻克眾多城池,短短時間就跨過鴨綠江,開始瘋狂攻打烏骨城。
唐高宗聞聽此事,急令高侃還有李謹行,帶兵前往征討新羅聯軍。
唐軍主力到達烏骨城後,直接一路按著敵軍橫推。
在更為短暫的時間裡,將敵軍兵峰推往鴨綠江南側,唐軍沒有停下依然繼續橫掃敵軍,最終將平壤再次拿下。
並接著往南攻克韓始以及馬邑兩座重城,新羅再次從本土派出數萬大軍增援,最終敵方援軍達到五萬餘人。
而此時唐軍只有一萬人左右,如果硬剛恐怕勝負難料,於是高侃想出一計,派出數千人輕兵和敵軍主力激戰。
然後佯裝不敵快速潰逃到石門,而剩下的唐軍埋伏在四周,等新羅聯軍一路追殺至此。
因為一路急行追趕導致敵軍軍陣不穩,而大唐伏兵從四處衝殺而出,強勢將敵方軍陣分割成多個部分。
雙方立刻進入瘋狂戰鬥中,尤其是唐軍一個個恨得咬牙,如果高句麗沒有叛軍,如果新羅不反水,那這些唐軍根本不用千辛萬苦衝上前線廝殺。
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一戰定乾坤。
於是唐軍越想越氣,一萬唐軍按著五萬敵軍瘋狂暴擊。
敵軍本就各懷心思,一遇到唐軍的猛攻瞬間陷入崩潰之中,最終這一戰直接新羅聯軍打穿。
殘餘的敵軍快速潰敗逃離石門,唐軍一路追殺到發廬河,再次俘斬敵軍萬餘人。
最終殘餘的叛軍全都逃到了新羅,高句麗至此徹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