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2022年10月08日19:43:00 歷史 1848

前言

王明在黨內起起伏伏,孟慶樹始終和他共進退,並給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最後,夫妻倆終老異國他鄉。

王明在事業上是失敗的,但在愛情是應該還算是個幸運兒。至少,不管王明在事業上成功與否,孟慶樹做到了對他不棄不離。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王明對孟慶樹「死纏爛打」

王明是從山溝溝里走出來的農村小伙,他的老家在安徽金寨,那裡山巒起伏,風景宜人。

王明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從大山裡走了出去。他先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六安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之後,又在國立武昌商科大學預科學習。正是在那裡,王明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積極地參加學生運動。於1925年,加入中共。

這年年底,王明被選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王明腦瓜機靈,好似天生讀書的料,他的俄語進步神速,沒多久,馬列著作他便能過目背誦了,而引經據典更是他的拿手好戲。肚子里有了墨水了,與人辯論起來,他可謂是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不久,王明的才華便被中山大學的副校長米夫看中。米夫升任為中山大學校長後,王明也順勢被提拔為中山大學學生組織「學生公社」主席,成為了學生領袖。

在中山大學求學期間,王明遇上了安徽老鄉孟慶樹。孟慶樹,安徽壽縣人,出生於1911年12月。她小小年紀,就敢於追求自由,嚮往革命。不到16歲的她,登上了赴蘇聯求學的輪船,成為了莫斯科中山大學第三期的學生。

孟慶樹與張聞天的夫人劉英、陸定一的愛人唐儀貞是同班同學。當時,班級里的男同學比女同學要多,孟慶樹長得眉清目秀,自然受到了不少男生的青睞,其中就包括王明。

可是,王明雖然才高八斗,無奈身高只有五尺。因此,在莫斯科的這段日子裡,孟慶樹對王明只有敬畏。受到孟慶樹喜歡的,是一名身高馬大的男同學。不過,王明為人做事的特點之一,那就是十分的執著,他一旦認準了的事,就會不屈不饒地推進。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在米夫的安排下,王明擔任了「六大」秘書處翻譯科主任。米夫讓他挑選幾名中山大學學生當工作人員,王明直接點名要當時還是團員的孟慶樹參加大會工作。孟慶樹得知此事後,對王明產生了好感,但也就僅此而已。

1929年春天,王明臨近回國。此時,孟慶樹正巧與男友剛分手。於是,王明鼓足了勇氣,對孟慶樹表白。或許是還沒有從上一段感情中走出來,孟慶樹果斷地拒絕了王明的求愛。於是,王明只好懷著一顆受傷的心,獨自回國。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王明回到國內,日子過得並不如意。雖然米夫在王明回國之前,以共產國際東方部的名義,專門打電話給中共中央,指示其對王明的工作要妥善安排。但是,因為當時中共中央有規定,凡是從蘇聯回國的留學生,由於他們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所以要先安排到基層鍛煉。

就這樣,王明先後被安排到上海瀘西區、瀘東區委擔任宣傳幹事。

之後,王明被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在《紅旗》報社編輯部工作,但級別不高。此時的王明,心裡有一種懷才不遇的鬱悶感,因此,在工作上也顯得很消極。這種情況下,王明越發地思念遠在莫斯科的孟慶樹了。

1930年,孟慶樹從蘇聯回到上海,被分配到滬東區委婦委會工作。此消息傳到王明耳朵里時,他十分激動。之後,他繼續對他鐘愛的女神發動攻勢,孟慶樹被王明的真情所感動,於是,兩個人開始了情侶相處模式,一起逛街、吃飯、看電影。

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的時候,孟慶樹知道了王明被處分的事情。經過一番痛苦的抉擇後,孟慶樹斷然地離開了王明,並且還搬了家。王明對此毫不知情,等他來到孟慶樹的舊居時,卻早已是人去樓空了。

王明在空蕩蕩的房間里徘徊了許久,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在房間里找到了幾支孟慶樹戴過的舊髮夾,小心地收藏起來。從這件小事中,也可以看出王明那時候的一片痴情。

正當王明處在失戀期間,組織上給他分配了個「妻子」。原來,王明因為和當時的領導人李立三發生爭論,被撤銷了中宣部秘書的職務,還給了他6個月留黨察看的處分,最後,他被下放到江蘇省委宣傳部當一名小小的幹事。時任江蘇省委秘書的李初梨,安排王明住在省委機關。

當時,上海單身男子容易引起警察的注意,李初梨便給王明找了個「假妻子」做掩護。這個「假妻子」的真實身份是湖南著名教育家,第一師範學校校長易培基的親侄女易堅。

同志之間假扮夫妻坐機關,在那時的中央黨內並不少見,有許多後來弄假成真的。比如說,熊瑾汀和朱瑞綬、陶鑄和曾志等。但是,王明情系孟慶樹,與易堅並沒有來電。他們在一起住了兩三個月,始終只是普通的同志,沒有越過雷池一步。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7月30日,孟慶樹不幸被捕,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看守所。王明知曉後,萬分焦急,並寫下了一首七絕詩《三度七夕》:

天上當然織女好,星間難怪牛郎痴;

真情豈受銀河隔,有限長空無限思。

孟慶樹被關押期間,王明不顧自身危險,先後三次與孟慶樹的叔叔去看守所探望她。這種難得的患難之情,終於打動了孟慶樹。在鐵牢中,孟慶樹答應了王明的求愛。

11月,孟慶樹出獄,王明早就在監獄門口等候了。第2天,在博古、陳昌浩等人的見證下,王明與孟慶樹結為連理。數年的「窮追不捨」,終於有了結果,王明的心情自然十分高興。他用詩記錄了當時的感想:

出獄兩天便結婚,雙心結合勝千軍。

三年多少悲歡劇,銀漢女郎不可分。

王明喜歡寫詩,但他的詩,讀起來半文不白,有點像順口溜。不過,他的詩,感情蠻是充沛的。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孟慶樹與王明結合,開始雖然有些勉強,但婚後,兩人的感情一直不錯,一起攜手走過了44年。

王明與孟慶樹來往蘇聯和中國多次

婚後不久,王明在恩師米夫的扶持下,一舉奪取了中共中央最高權力。然而,王明畢竟是書生,他一切照搬教條,在中共黨內推行「極左」路線,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巨大損失。

在中國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他沒有勇氣力挽狂瀾,而是帶著妻子孟慶樹一起去了蘇聯。

新中國成立後,王明主持起草了婚姻法等工作,對我國法制建設和掃除封建的舊婚姻制度,起了積極的作用。

曾經參加起草婚姻法的法制委員會委員李光燦對王明這段工作,作過如下評價:六屆六中全會後,實際上王明工作不多了。毛主席給他個任務,成立中央法制委員會,讓他當主任。從那時起,一直到建國。他雖然是半路出家的,但搞得很通。」

李光燦還說:「在法制思想上,王明和董老很接近。董老是科班出身的,日本法科大學畢業,這方面比較專,王明也較專。周總理、董老的法制思想是正確的,王明的法制思想是對頭的。」

王明和法制委員會負責起草的婚姻法,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是滿意的,全國人民群眾是擁護的,實施中也起了積極作用。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這個婚姻法經過30個年頭才重新修訂,也說明了這部婚姻法制訂的成功。1980年9月2日,新的婚姻法誕生,但同時在修改草案的說明中,提及這部婚姻法是「在1950年頒布的婚姻法基礎上,根據30年的實踐經驗和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修訂的」。原婚姻法的基本準則和主要條款都保留了下來。

王明建國後雖然在政治法律戰線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對於過去的錯誤,卻一直拒絕做出進一步的檢查。

對於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要他向中央政治局寫一聲明的規定,一直拒不執行。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的最後一天,通過了《關於王明同志的決定》,要他「對於他在內戰時期及抗日時期所寫的各種文章、小冊子和其他文件中,所犯的原則錯誤,作一次深刻的反省,藉以證明他自己是深刻地認識了,並承認了自己所犯的錯誤,而在思想上,行動上,真正有所改正。」

這次聲明寫好後,要提交中央政治局審閱,並在必要時,由政治局提交以後的中央全會討論。

七屆三中全會專門對王明問題作出書面決定,這就標誌著王明問題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

在大會召開前,王明去天津了解地方工作情況,回到北京不久,就病倒了。因此,王明沒有出席七屆三中全會,也不知道七屆三中全會對他的決定。一直到7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把全會文件轉交給他後,他才看到全會對他的決定。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為此,王明於8月17日又給毛主席和中央書記處寫了一封信,表示作檢討來寫聲明書,這需要相當久的時間。

鑒於王明的這種態度,8月18日,毛主席就在王明的信上批示:「王明的聲明書應在11月上旬七屆四中全會開會以前寫好,並送交政治局。王明的筆記本及武漢時期的報紙,請尚昆查清是否尚有保存。以上兩點,由尚昆口頭通知王明。」

接到毛主席的批示後,楊尚昆立即讓孟慶樹代為轉達了毛主席的批示,通知了王明。這期間,王明的病情又有發展,於是他於9月上旬提出「請求到蘇聯醫治」。

中央同意了,並立即給斯大林發了電報。接到斯大林的同意回電後,1950年10月25日,王明、孟慶樹和兩個孩子,以及北京醫院保健醫生陳鋒禹、保姆陳啟珍一行6人,在秘書田書元的護送下,乘坐火車去了蘇聯。

黨中央在生活上對王明和孟慶樹一直是優待的

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12月9日,王明赴莫斯科治病養病三年多。1953年12月9日,病情好轉後,他與孟慶樹、兩個孩子,以及保姆陳啟珍又回到國內,住進了孟公府2號家中。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套四合院,庭院寬敞,環境幽靜。

王明回國後,參加了法制委員會的一些工作,但自1954年4月8日舊病複發住進北京醫院後,沒有再重新工作。

同年9月,法制委員會被撤銷,王明此後在政府內再沒有任何職務。

1955年初,王明因膽囊炎急性發作,再次住進北京醫院,王明再次向黨中央提出赴蘇治病的要求。

經黨中央同意後,王明和家人辦理了出國手續。因王明病重,所以,只好用擔架把人送到機場。王明去了蘇聯以後,秘書田書元按照有關規定,定期給他寄錢、物、葯、報等,並經常派人去看望。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王明是作為中共中央委員去蘇聯治病的,而且長期在蘇聯學習工作,所以王明與蘇聯有關方面有很熟的交往,蘇聯政府對王明的病給予了精心治療和周到照顧。

此後到去世為止,王明再沒有回過國。

在1956年黨的八大上,雖然王明還在莫斯科養病,沒有能夠出席會議。但黨中央和毛主席本著團結犯錯誤的同志,仍提名王明為中央委員候選人。王明就這樣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在97名中央委員中得票名列倒數第一。

黨中央在生活上,對王明和他家人一直是優待的。王明去蘇聯養病期間,照常每月領取全部工資。他們要藥品、要物、要人,政府都予以滿足。先後往蘇聯派去了為王明服務的西醫、中醫、護士、警衛員、保姆等人,不滿意的人選,隨時可以撤換。

王明工資是行政五級,孟慶樹八級,秘書田書元代領倆人的工資,換成盧布,半年一次寄往蘇聯,共3300盧布。這筆錢,一直到那個動蕩年代才停止。

進入70年代後,王明已經是病入膏肓了。長期患有的肝膽腸胃病和心臟病,時常發作,但王明卻沒有停住寫《中共五十年》的筆。在寫完《中共五十年》後的第四天,王明病逝於莫斯科,終年71歲。

王明逝世後,蘇聯政府把他安葬在莫斯科郊外著名的「新聖母公墓」。「新聖母公墓」里,安葬的都是果戈里屠格涅夫、布爾加寧、赫魯曉夫等俄國和前蘇聯歷史上的名人。

孟慶樹抵不住王明的窮追不捨,攜手走過44年,死後同葬新聖母公墓 - 天天要聞

不久,孟慶樹在為《中共五十年》中寫的《跋》中表示:「在這裡特別要向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致謝,感謝他們的友誼和支持。」

1983年9月5日,孟慶樹病逝於莫斯科,也被安葬在了新聖母公墓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荷蘭】國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訪平民街區 - 天天要聞

【荷蘭】國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訪平民街區

沒有穿著盛裝的正式晚宴,餐桌上擺滿了胡蘿蔔、鬆餅和黃瓜。周一上午,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王后馬克西瑪出席了在海牙達科他劇院(Theater Dakota)舉行的自由餐會。 在孩子們的歌聲....
民國時期的銀圓哪幾種價值高?其中一種竟然拍賣達2599萬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的銀圓哪幾種價值高?其中一種竟然拍賣達2599萬

民國銀元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貨幣見證,部分珍稀版本在近年拍賣市場中價格斐然,極具收藏價值。下面為你介紹 5 種拍出高價的民國銀元。民國十五年張作霖戎裝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銀幣樣幣:2021 年北京誠軒秋拍,此幣以 2599 萬元的高價成交。
一種創新的新疆銀圓——喀什民國餉銀五錢 - 天天要聞

一種創新的新疆銀圓——喀什民國餉銀五錢

民國二年(1913年)至民國五年(1916年),喀什銀元局用土法機具打造有一種特殊的銀元,就是喀什民國餉銀銀元,面額只有五錢一種,鑄額甚多,版式龐雜。此種餉銀銀元是民國二年停鑄前清的喀什背龍餉銀五錢後接著開始改鑄的。銀元正背面圖文均系創新。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