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2022年10月07日21:26:37 歷史 1372

20世紀60年代中旬的一天,周總理的弟弟周恩壽,找到周總理,向哥哥提出了回鄉的請求。此時,周恩壽飽受胃病的折磨,再加上已經多年未曾回過家鄉,所以他特別想回故鄉去看看。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周恩壽

周總理從革命以來,就再未回過故鄉,而新中國成立後,因政務繁忙,總理也沒空回到老家,這時聽到弟弟的請求,他是非常高興的,讓弟弟替他回去看看也好。周總理剛想答應,可他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麼似的,拒絕了弟弟的請求,堅決地說道:「你不能回去!」

周總理究竟是為何突然改變了自己的態度?

周恩壽,字同宇,是周總理的小弟,受哥哥周恩來的影響,加之受到南開中學進步思潮的熏陶,1924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且加入了哥哥創建的「覺悟社」,成為了一名小交通員。

憑藉著出色的表現,周恩壽在1924年的冬天,成為了一名共產黨黨員,並在1925年,根據組織的安排,從事黨的地下交通和宣傳工作。周恩壽的個人能力很卓越,工作時靈活謹慎,所以,黨組織還特別安他到黃埔軍校學習。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後來,周恩壽隨軍參加了北伐戰爭,革命形勢欣欣向好。在此期間,周恩壽一直與哥哥周恩來保持著密切聯繫,直到1928年。

從1927年開始,蔣介石大肆破壞革命,屠殺了許多有志之士。周恩壽怒不可遏,隨即在討蔣宣言上署名,他因此而遭到了通緝。為了躲避追殺,1928年年初,周恩壽在上海辭別哥哥,只身前往吉林。

之後,周恩壽便一直呆在吉林,而他也一直關心著革命。

1928年5月,周總理和鄧穎超準備前往莫斯科出席六大,可在經過東北的時候,卻受到了日本特務的注意。在這危急時刻,周總理想到了小弟周恩壽,於是他便給弟弟寫了一封信。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周恩壽收到信之後,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哥哥此時處境不妙。周恩壽馬上悄悄來到了旅館,接回了哥哥和嫂子,之後又掩護著哥嫂離開吉林,坐上了前往蘇聯的火車。

而從這以後,周恩壽便漸漸與哥哥失去了交流,同時也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他在東北過起了平民的生活。

他也試圖聯繫哥哥,可惜的是,周總理後來為保護革命,一直與國民黨反動派戰鬥,抗日戰爭爆發後,又與日本鬼子戰鬥,因此,他一直都沒能聯繫到哥哥。

不過,周恩壽一直謹記哥哥的教導。1945年,經過多方努力,周恩壽終於與我黨取得了聯繫,也得知了哥哥的下落。到1946年2月,分別了18年的倆兄弟,終於再次見面。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而見面之後,周恩壽立馬提出要重新參加革命,周總理自然是很開心。根據組織的安排,周恩壽前往天津開辦了一家「民生貨棧」,通過這所貨棧,給黨組織提供藥品和經費。

周恩壽就這樣為黨的解放戰爭做著貢獻,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萬分高興,希望能繼續為革命做些工作。

而當周總理得知弟弟的想法後,他很高興弟弟能有這一份心,但他更希望弟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為人民做貢獻。

於是,周總理找到小弟恩壽,建議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我認為你應當先去上華大,學習之後才能為人民工作。」

周恩壽雖想儘快工作,但他也明白哥哥的意思,因此在思考了哥哥的建議之後,便來到了「華大」(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一年。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周恩壽充實了自己,這為他接下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畢業之後,周恩壽被分配到了北京鋼鐵局工作,後來又被調到冶金部。平日里,周恩壽根本不敢放鬆自己,這除了是他自己給自己的要求外,還因為周總理時常監督他。

周總理總是嚴於律己、清正廉潔,因此他對親屬也是嚴格要求,並且對當官的親屬尤其嚴格,他曾多次告誡親屬:「不要因為我是總理,你們就自認為自己有什麼特殊,我是國家的總理,不是周家的總理。」

周總理有多嚴格呢?組織給周恩壽分配工作時,周總理會專門找到分配單位的領導,同領導交代,給周恩壽分配的工作,應該職務要低、待遇要少。

另外在1963年的一天,周總理還特別找到周恩壽,讓他儘快退休。此時,周恩壽還並沒有到退休的年齡,還差一歲才到。而周總理之所以讓弟弟提前退休,是因為弟弟因病不能正常上班。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從50年代末開始,周恩壽便經常被胃病折磨,因此經常請假在家休息。周總理請了協和醫院外科名醫吳蔚然大夫,為弟弟開刀,並安排弟弟到外地療養了幾次,希望他的病儘快好起來。

然而,因為周恩壽病情太重,一直未能根治,還是是不是就要休息,不能夠正常上班。可周恩壽無法正常上班,但卻領著正常的工資,周總理覺得這樣影響不好,於是找到弟弟希望他能主動退休。

同時,周總理還找到周恩壽的上層領導曾山,向他交代到:「我弟弟身體不好,不能堅持上班,請你讓他提前退休。」

退休,就意味著工資再也沒有機會調整,而且很多在職時的待遇,都會被通通取消掉,當時一般人都不願意退休,有些人到了退休的年齡,都還希望推遲辦理退休手續,更何況周恩壽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所以,曾山只是口頭答應,並沒有落到實處。周總理對此很不滿,於是這一天他又找到曾山,並問他:「我弟弟退休手續的事情,交代多少次了,為什麼還不辦?」曾山說這幾天比較忙,所以才沒有及時辦。

對此周總理嚴肅地說道:「這並不是理由,他是我的弟弟,怎麼能拿著全工資卻不上班呢?」

1963年6月,周恩壽提前辦了退休手續。提前退休後,他的工資明顯地減少,家中6個孩子,有 4個孩子還在上學,負擔很重。

事實上,周總理很清楚,提前退休會對弟弟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他始終認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的那一套,而應該凡事都站在黨性立場上去考慮,職務越高標準越高,越是親戚要求越嚴。

這,就是周總理對待家事的態度和原則。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而自從弟弟退休以後,周總理便開始從自己的工資中,拿錢補貼給弟弟,這也是他讓弟弟提前退休時,便做好了的決定。從105元到120元,後來達到了200 元,直到 1968年弟弟的 6個孩子都參加工作為止。

有人曾計算過,周總理從實行薪金制到1976年他逝世,工資總額近四分之一用於補助親屬。而周總理從沒有心疼過,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曾對侄女說:

「我和你伯伯在經濟上對你們的幫助,不僅是因為親戚關係,而是以一個共產黨員對國家、社會,應盡的一份責任來管的。」

而對於哥哥的嚴格要求,周恩壽其實見怪不怪了,甚至已經習慣,並且在哥哥的指引下,他自己也變得嚴格起來。可儘管如此,有一次周恩壽還是覺得哥哥有些過於嚴格要求了。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隨著年齡的增加,周恩壽也越來越懷念家鄉,前半生由於顛沛流離,他無法回到淮安,建國後,因為忙於工作,他也沒有機會回到淮安。一直到退休後,周恩壽才閑了下來。

前面提到過,周恩壽這時的身體狀況是不太好的,而這就讓他的思鄉之情更加濃厚。於是,周恩壽就想跟哥哥提出,回故鄉去看看,一來是緩解思鄉之情,二來家鄉山清水秀,也有利於養病。

但周恩壽知道如果直接提,以哥哥的性格來說,肯定不會答應,因此他決定等一個機會。而在這個時候,周恩壽得知哥哥準備安排平掉淮安老家的祖墳,但又擔心一直住在淮安的叔伯周恩碩的妻子陶華反對,需要有人去說服他。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周恩壽認為這是一個回到故鄉的最好的機會,於是便來到了西花廳,找到周總理,說自己一定可以做好十嫂陶華的工作。

周總理聽了,心裡很高興,如果讓弟弟去做工作,那肯定會比較順利,而且弟弟回鄉也可以替他看看家鄉的變化,挺好的。

這麼想著,周總理笑著說道:「好呀……」可話還沒說完,周總理轉念一想,馬上又斬釘截鐵地說道:「不行,你不能回去!」

周恩壽原本激動極了,想著哥哥終於同意了,但還沒高興多久呢,哥哥就說不能回去。周恩壽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實在是太想回鄉去看看了,因此一向敬重哥哥的他,竟不顧一切地問道:「為什麼?」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看著小弟不可置信的神情,周總理目光炯炯、一字一句地說道:「因為你是周恩來的弟弟!」

緊接著,周總理就向弟弟明確說明,他為什麼不能回去:一旦他回去,那當地的領導都會因為他是周恩來的弟弟而大動干戈,這樣既會浪費地方的錢財,還會耽誤地方工作。而這是周總理最不願意看到的。

周恩壽總算是明白了,在哥哥心裡,國家永遠是第一位,個人永遠排在第二位。確實如此,周總理吃的穿的住的永遠往樸素了走。

有一次,工作人員未徵得周總理的同意,便翻修了周總理的住房,地上的方磚改成木板,連帶地還更換了軟床、窗帘和浴缸。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誰料,周總理回來之後大發雷霆,讓工作人員換回之前破舊的窗帘和木板床。不僅如此,周總理還做了檢討,他說:

「我這個總理沒當好,我要帶個好頭,你們都會學好,學得好事情。我要是帶個壞頭,你們會跟著我學壞。你們可別跟我學,這件事情我真的是要檢討的,你們不要跟我學。」

親弟弟病重請求回鄉,周總理一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你不能回去 - 天天要聞

周恩壽心裡湧起了深深的敬佩與驕傲之情,此後他不再要求回鄉了。周總理就是這樣言傳身教,影響著身邊的人。

終其一生,周總理都未曾留下一錢一物、一磚一瓦,雖然他沒有給後世留下物質財富,但他卻為後人留下了淡泊名利、大嚴大愛的精神財富。而這種精神,始終教育每一個共產黨人,堅持正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