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小毛毛』將來肯定比我有本事,你看他有兩個『毛』,我才有一個「毛」,他比我多一個。」毛主席抱著懷裡的娃娃,高興地對周圍的人開玩笑道。
這個深受毛主席喜愛的「小毛毛」,就是他與賀子珍在中央蘇區生的孩子毛岸紅。長征開始後,毛主席被迫把孩子留在了瑞金,交給弟弟毛澤覃和弟妹賀怡撫養。
不久之後,瑞金失守,毛澤覃為了不讓「小毛毛」被敵人發現,又將他放在老鄉家中寄養。他本人則在一次游擊行動中不幸逝世,「小毛毛」因此就失去了聯繫。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和賀子珍多次對「小毛毛」進行尋找,但都是無功而返。但在1953年時,相關人員找到了一個很像「小毛毛」的孩子。
找孩子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困難?這個孩子會是毛主席的兒子毛岸紅嗎?他最終與毛主席相認了嗎?
尋找毛毛,發現線索
1957年,「朱道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學習理工科。畢業後,他來到科研院所工作,事業上風生水起。
而這個優秀的孩子親生父母不詳,他長期被寄養在帥孟奇的身邊,身世一直撲朔迷離。兩個母親曾經加入爭奪他的「紛爭」中,這其中一個母親,就是毛主席的愛人賀子珍。
賀子珍認為朱道來是自己的兒子毛岸紅,可不久後,又有一個革命遺孀來到認領朱道來,雙方各抒己見,都認為這個娃娃是自己的孩子。
而關於這個認親的故事,則要從1953年說起。
1953年,在上海獨居的賀子珍給江西省省長寫下親筆信,請求他幫忙在江西尋找一下自己的孩子「小毛毛」。
江西省省長邵式平看到這封信後,覺得事件緊急。
他立即通知秘書讓民政廳廳長朱開銓來自己辦公室商議此事,二人最終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優撫處的幹部王家珍。
賀子珍
王家珍接到任務後,內心倍感壓力,他覺得自己身為一名軍人,沒有理由拒絕這個艱巨的任務。
王家珍在和朱廳長的交談中還得知,賀子珍的妹妹,毛澤覃之妻賀怡。她為了尋找「小毛毛」,在路上遭遇車禍,汽車墜入3米深的水溝,賀怡當場死亡,年僅38歲。
這個令人悲痛的消息令王家珍難以釋懷,他當即下定決定,一定會拼盡全力,找到毛主席的孩子。
其實早在王家珍當兵時期,就聽到部隊老兵講過毛主席和賀子珍的故事。
毛澤覃與賀怡
毛主席與賀子珍在井岡山時期結緣,後來在中央蘇區又一起奮鬥了6年,賀子珍為毛主席生育了6個孩子。
那時候的戰事極為複雜,當時的情況不允許賀子珍把孩子帶在身邊。長征開始前,為了孩子著想,「小毛毛」被留在了瑞金。
王家珍對這位從井岡山時期就開始鬧革命的大姐十分敬佩,也對她坎坷的命運深表同情。
毛主席與賀子珍
現在組織交給了他一個這麼重要的任務,他沒有理由拒絕,若是能順利完成,幫助到賀子珍老前輩,這對她來說都是莫大的寬慰。
想到這些,王家珍頓時心潮澎湃,他當即向朱廳長表態:無論自己遇到多大的困難,哪怕踏遍瑞金的每個角落,問遍瑞金的每一個百姓,他都要查出「小毛毛」的下落。
接下任務後沒多久,王家珍就背著行囊,來到了贛南腹地瑞金。
瑞金
瑞金在革命時期曾是中央蘇區所在地,是共產黨早期革命者探索治國理政之路的發源地,創造了很多令人為之稱道的成績。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瑞金自然也留下了很多革命先輩的子嗣。
王家珍拿著介紹信找到瑞金縣縣政府,和當地負責人說明了自己此行的工作任務。當地負責人也明確向他表態,會全力支持他在瑞金縣的一切工作。
幾天後,瑞金縣縣政府就召集了當地的中央蘇區老兵,參與這次尋找「小毛毛」的會議,王家珍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在場的老紅軍們紛紛都回憶起長征之前的往事,講到了很多紅軍幹部都會把孩子寄放在老鄉家這件事。當王家珍問起「小毛毛」被寄放在誰家時,在場的人卻無人知曉。
一位老紅軍說,那時候紅軍幹部寄存孩子的事情都是秘密,他們怕國民黨軍隊知道孩子的消息後會對其進行迫害,所以當時的人們很難會知道具體誰家孩子去了哪裡。
紅軍動身去長征後,國民黨軍隊又和當地民團配合對中央蘇區進行多次屠殺行動,很多紅軍後代慘遭殺害。即使僥倖活下來的,後來也多數因為環境惡劣而病死。
王家珍聽後很受打擊。首先,座談會上的老紅軍都不知道「小毛毛」的消息;其次,他們都對「小毛毛」能活到現在持悲觀態度。
這次瑞金之行到底能否查找到毛毛的蹤跡,王家珍很是擔憂。思來想去,他決定來到瑞金縣查閱資料,經過他的仔細查找,終於在《瑞金縣誌》中搜尋到些許蹤跡。
這裡面記述著,在1934年毛澤東有個孩子藏在瑞金,這也從另一側面證明了王家珍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天傍晚,王家珍在與當地村民閑聊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重要線索,朱坊村村民朱盛苔撫養過紅軍後代。
王家珍聽到後非常興奮,第二天一早就去朱坊村進行查證。
經過王家珍的詢問,朱盛苔夫婦說自己確實曾在1934年10月養了一名紅軍的小孩,因為是半路而來的,所以給他取名叫「朱道來」。
但是這個叫「朱道來」的孩子現在不在家,被烈士霍步青的遺孀朱月倩帶到南京去了。
王家珍很是驚訝,他順勢坐了下來,聽朱盛苔夫妻倆敘述「小毛毛」被寄養的故事。
1934年,紅軍大部隊已經離開瑞金,離開了中央蘇區。紅軍的離開令當地老百姓的心情很是沉重,他們心裡明白,國民黨的部隊很快就要打進來了,今後的日子要難過了。
朱盛苔夫婦倆正在家裡吃著紅薯稀飯,忽然聽到外面一聲犬吠,兩個紅軍幹部直接進入他的家中,一個人手裡抱著一個孩子,另一個手裡拎著包袱。
村幹部介紹完畢後,一個紅軍對朱盛苔夫婦說:
「這個孩子是紅軍的一個小孩,現在我們要準備撤離了,孩子帶走有危險。請你們夫婦倆幫忙撫養一下孩子。」
圖源網路
朱盛苔夫婦一時間沒有緩過來,這突然間家裡就出現了一個孩子。
他們把目光聚到這個孩子身上,雖然他哭得十分傷心,但樣貌卻長得十分標緻。身上穿著用軍裝改成的棉襖,讓人看著十分心疼。
黃月英不等丈夫點頭,直接把孩子從紅軍手裡抱了過來,為他擦乾了眼角的淚水。紅軍看到後很是欣慰,再一次對著夫婦倆表示了感謝,轉身離開了朱盛苔的家中。
其實中央決定讓朱盛苔夫婦撫養這個孩子,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圖源網路
在他們看來,朱盛苔憨厚老實,踏實肯干。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們也在努力拉扯孩子,把家裡經營得很有活力。朱盛苔還參與民間武裝,信仰堅定值得依靠。
朱盛苔夫婦倆同意撫養這個孩子後,考慮到國民黨軍隊馬上就要打進來,他們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給他取名為「朱道來」,意為半路撿來的孩子。
雖然環境險惡,日子艱苦,但是夫婦倆並沒有辜負紅軍的囑託,全心全意地撫養孩子。
圖源網路
最讓夫婦倆擔心的,就是這個孩子的人身安全。要知道在那樣一個環境下,保護好一個紅軍後代極為不易。有的村裡幹部利欲熏心,竟然用這個要挾朱盛苔一家給封口費。
村裡保長就是這樣一個人,朱盛苔為了孩子的安全,湊齊了100擔谷和200塊銀元,總算是堵住了保長的嘴巴。
1935年的一個夜晚,外面格外寒冷。朱盛苔聽到家裡的狗叫聲,知道外面情況不對。
圖源網路
他急忙穿上衣服,用小被子裹著「朱道來」就走出家門,他來到村外的一個廟裡,等到天亮才回來,朱盛苔因此還被凍得生了一場大病。
朱盛苔夫婦倆在撫養孩子的這19年里,付出了很大心血,傾注的心力甚至比自己孩子還要多。他們堅持供他讀書,讓他順利讀完了小學和中學。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從南京的婦女走進朱盛苔的家中,她跟這夫妻倆說是來接自己孩子的。
這個女人當年曾是蘇區政府霍步青的愛人,她的丈夫在一次戰鬥中不幸犧牲,自己的孩子當時也留在了瑞金。
圖源網路
朱盛苔夫婦倆心想,他們盡到了撫養的責任,現在有人來認領這個孩子,就應該還給人家。再說,朱道來去了南京,生活肯定比現在要好。
夫婦倆為了孩子的成長,讓這位中年婦女帶著朱道來去了南京。
王家珍聽到這裡,心涼了半截。但是因為這個線索來之不易,他還是從朱盛苔夫婦倆這裡要了照片,想交給賀大姐看一看,再核實一下這個孩子的信息。
找到「小毛毛」,帶回上海
回到駐地後,王家珍第一時間將了解到的情況彙報給朱廳長,朱廳長又馬上報給江西省政府。
江西省政府接到這份重要線索後,草擬急電給中組部,將這個歲數與長相都與「小毛毛」相似的男孩照片寄給他們,讓他們進行辨認。
中組部接到消息後,又第一時間將「朱道來」的資料和照片,轉交給賀子珍進行二次核實。而賀子珍看到中組部遞交的材料後,覺得照片里的孩子很像毛岸紅。
她詢問組織,能不能安排讓「朱道來」的養母帶孩子來一趟上海,她想親眼看一下這個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小毛毛」。
賀子珍
不久後,在江西省政府的安排下,朱道來從南京回到了江蘇老家,最後王家珍帶著朱盛苔一家從江西來到上海。
當「朱道來」站在賀子珍面前時,賀子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仔細端詳眼前的男孩。
突然間她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看著眼前的孩子顫顫巍巍地說:
「這就是我的孩子毛毛啊。」
賀子珍
這天晚上,賀子珍和黃月英睡在了一起,這兩位母親一直聊著天,內容中不乏有關於「小毛毛」成長的內容。她們聊到動情之處,眼眶裡都噙滿了淚水。
賀子珍找到毛岸紅的消息很快傳播開來。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和夫人李立英特意前來看望,他們和「朱道來」交談過後,都認為這個孩子就是毛岸紅。
後來,中央很多重要領導都前來看望賀子珍,祝賀她找到自己的兒子。
賀敏學
賀敏學還提出,可以帶「朱道來」去醫院驗血,進一步核實一下他的身份。
而幸運的是,化驗結果出來後顯示,「朱道來」的血型與賀子珍極為符合。賀子珍知道這個結果後,基本可以確定「朱道來」就是自己尋找多年的「小毛毛」。
朱盛苔一家在上海期間,賀敏學對他們進行了熱情招待。只要他們空閑,會把他們和賀子珍一起接到家裡,給他們做一些好吃的,李立英還經常帶朱盛苔一家到處遊玩。
初來大城市的朱盛苔一家在李立英的帶領下玩得很開心,他們逐漸融入到賀子珍這個大家庭,一家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但這種溫馨的氛圍並沒有持續多久,意外發生了。
「朱道來」到底是不是「小毛毛」
不久後,那個曾在賀子珍之前把孩子帶回南京的烈士遺孀朱月倩再次站出,堅稱「朱道來」是自己和丈夫霍步青的孩子。
華東局在知道這個消息後認為這件事事關重大,牽涉到兩個革命家庭的命運。他們都是孩子的母親,都想找到自己的孩子。
但這個孩子究竟屬於誰,華東局的幹部需要在不傷害兩位孩子母親情感的前提下,做一個公正的評判。
朱道來
為了查清此事,華東局成立了專門的調查組,趙尚志負責這次調查。兩方母親身份極為特殊,趙尚志不能輕易下結論。
趙尚志來到賀子珍的住處,了解情況。此時朱道來養母黃月英剛被賀子珍接到上海家中,賀子珍對黃月英極為關照,把她的生活也安排的十分妥帖。
趙尚志問黃月英這件事情的經過,當他問道「孩子究竟是誰的」這個問題時,黃月英肯定回復道:「當然是毛主席的!」
這個答覆給事件增加了複雜性,黃月英堅持認為「朱道來」是毛主席的孩子。談話到了末尾,黃月英乾脆對朱月倩的問題一問三不知,拒絕做出任何回答。
趙尚志看問題難以解決,他就給江西省省長邵式平發急電,請求當地政府協助做進一步調查。
賀子珍與賀怡
這個任務又再次下派到民政廳朱廳長的頭上,朱廳長再次派出王家珍調查取證,他後來將收集到的證據整理到一起寄到了華東局。
華東局在看到材料後發現,裡面有瑞金縣群眾的集體簽名,集體支持賀子珍認回自己的小孩。
更為巧合的是,朱道來的小名是「小毛」,他的一個小棉襖和賀子珍縫給「小毛毛」的極為類似。
趙尚志看到材料後,覺得自己一時間斷不明這件事。他將這個問題上報給中組部,請求其出面協調這個孩子的歸屬。
這在當時雖然有點小題大做,但是中組部還是將事件當事人接到北京,並對這件事進行了調查處理。
中組部下令,讓「朱道來」和黃月英前往北京,趙尚志等人也奉命同王家珍一道來到北京,成為中組部的座上賓。
「朱道來」等3人離開上海之前,賀子珍親自到火車站為他們送行,她依依不捨地看著自己剛認回的孩子,內心情緒翻湧。
賀子珍
她在車站門口握著「朱道來」的手說:「好孩子,到北京後記得給媽媽來信,見到爸爸記得向他問好,還要把我的祝福帶給他。」
「朱道來」在京期間,北京的很多領導都前來看望這個孩子。他們十分關心這個孩子的成長,詢問他的各方面狀況。
與此同時,朱月倩也來到北京。她對中組部的態度很是強硬,認為「朱道來」就是自己的孩子,必須要把孩子帶回去。
她還蠻不講理的去招待所鬧事,給「朱道來」在北京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
周總理將這個鬧劇報告給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後心情受到了很大影響。
作為事件的相關者,他內心對這件事有著極為複雜的情緒,但是他的高情商和大格局,能夠讓他冷靜且公正的處理這個鬧劇。
毛主席聽後說:
「這個事到此為止吧。他不管是誰的孩子,都是革命的後代,若是這個情況不能解決,可以把他交給組織,交給人民來撫養。相關部門處理這件事不可激化矛盾,傷害兩邊父母和孩子的心。」
中組部考慮到「朱道來」近一段時間經常在各地奔走,許久未正常進修學業。為了孩子未來發展考慮,中組部決定讓孩子留在北京跟隨帥孟奇生活。
接到處理結果後的黃月英很是難過,她看到情緒失控的「朱道來」」更是哭成了淚人。
說到帥孟奇,她家裡收養了很多革命烈士的後代,是一個非常具有生活經驗的中央幹部。
「朱道來」後來被國家安排到清華附中就讀,這裡讀書氛圍非常好,學術水平高,老師教得也很認真。
「朱道來」很珍惜這個機會,他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沒過多久,他的功課就有了長足的進步。
高中畢業後,朱道來也不負眾望,考入了清華大學。畢業之後也如願從事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沒有辜負帥孟奇的培養。
後來,他的身體開始每況愈下,於1971年在南京逝世。
至於毛主席的小兒子毛岸紅到底有沒有找到這件事,我們可以從情感上來說明這個孩子已經被找到,「朱道來」就是毛主席的「小毛毛」。
也可以從史實的角度推斷毛岸紅的身份仍未得到最終核實,多年尋找最後無疾而終。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像「朱道來」一樣的革命後代,他們身世成謎,也許終生見不到自己的父母。
那些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家們為了共產黨的革命事業,選擇舍小家顧大家,選擇忍痛與自己的骨肉分離,不顧一切地走上探索解放中國的道路。
而這些革命前輩為了新中國所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永世歌頌!